楊朝政 李淑英
VR令世界更精彩,VR技術的橫空出世為影視藝術表達帶來了世紀新生。觀眾將能夠獲得更真實無間、切近、貼膚可觸般的深度沉浸體驗。在VR設備的深度參與介入之下,在影視藝術的視聽觸的全方位驅動下,觀眾在后現(xiàn)代的影視藝術作品中將獲得更具現(xiàn)實真實的娛樂感觸、生命體驗、知覺震撼。VR科幻電影將引領觀眾獲得由普通沉浸而深度沉浸的體驗,以及由移情而共情的更深層次體驗。
一、 VR視域下科幻電影的基礎
(一)模式基礎
20世紀,現(xiàn)代電影藝術的發(fā)展已遭遇到了無法更切近真實的發(fā)展瓶頸,這一瓶頸使得后現(xiàn)代的電影創(chuàng)制,要么走向視效與形式化的極端,要么率先轉向VR探索未來科幻。VR視域下的科幻電影在傳統(tǒng)直觀表達的基礎之上,更強化了觀眾與角色、觀眾與場景、觀眾與氛圍、觀眾與他者的角色介入感、置入感、融入感,同時,更強化了觀眾與角色的接觸感、互動感、置換感,而這顯然遠比傳統(tǒng)的直觀視聽更深入、更生動、更真實。這種強化了觀眾與電影的大他者或他者融合的VR技術為即將到來的VR電影世紀帶來不可思議的由量變到質變的巨大飛躍,這種self-other merging(個體-他者-融合)模式能夠令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共情深度接觸,觀眾將在深度探索個體與世界的體驗下,形成遠比傳統(tǒng)視聽更能銘感五內的震撼。例如,在《地心引力》一片中,如果引入VR技術,則將能夠令觀眾置身于深邃浩瀚的宇宙之中,在遠離地球文明的外層空間之中,共情探索宇宙的奧秘;在漂浮于太空的真實體驗中,在驚心動魄的空間與科幻想象中,深刻領悟高概念創(chuàng)制+VR體驗的神秘之處。
(二)設定基礎
VR視域下的科幻電影發(fā)展的基礎不僅包含著發(fā)展模式突破傳統(tǒng)視域的創(chuàng)新,而且更包含著發(fā)展設定的創(chuàng)制表達;相對于傳統(tǒng)的科幻電影而言,其更側重時空設定、角色設定、互動設定、體驗設定等方面的擘劃。從時空設定而言,傳統(tǒng)的未來設定已不再新鮮,反而是原始+未來的設定,更能夠激發(fā)觀眾的新奇感,與之相匹配的角色、互動、體驗等,在置入這樣的設定之后,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戲劇化表達,而且能夠因此擁有更為廣闊的營造氛圍與敘事的表達時空。例如,影片《侏羅紀世界》如果引入VR技術,則必將為科幻電影帶來更加動人心魄的既視感,在恐龍初誕的努布拉島,在對接踵不斷的無差別屠戮慘劇的目擊與近在咫尺的置身體驗過程中,在全新的觀眾、角色、恐龍三者關系中,影片以更加可人精致的虛擬世界,迎接觀眾踏足其中,在VR技術的應用下,可以更深度地實現(xiàn)互動性、觀賞性、娛樂性的融合。值得稱贊的是,影片中的原始+科幻的創(chuàng)新別具一格,未來世紀+遠古恐龍這樣極具張力的設定模式,為VR科幻留下了恢弘的營造時空。
(三)敘事基礎
VR視域下的科幻電影,在模式與設定等基礎的巨大改變之下,必然觸及敘事這一關鍵基礎的改變。無論是在VR時代,抑或是在VR未來的下一個時代,科幻電影仍然需要敘事這一基礎要素的絕對支撐。在VR時代,敘事基礎必將迎來新一輪的變遷,傳統(tǒng)的針對一事、一時、一物式的相對線性化時空的科幻敘事將出現(xiàn)巨大改變。這種改變既是VR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又是VR介入、觸發(fā)、牽系、縈繞敘事的必然;VR時代的科幻電影敘事必將在觸覺方面做出非線性的因應。這種非線性的觸發(fā)式因應將為整個敘事帶來近乎翻天覆地的變革,由此,VR時代的所有敘事均將實現(xiàn)超后現(xiàn)代式的碎片化,換言之,在創(chuàng)制之初的初始設定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制者即已針對觀眾所有細節(jié)觸發(fā)的可能路徑進行了一番先期敘事解構,并在細節(jié)解構的基礎之上,進行后期的VR因應式“裝配組合”。[1]例如,在《火星任務》一片中,即可將這種太空漫游式的表達無縫轉換為全VR化的表達,透過VR科幻技術在低維度時空與高維度時空之間超現(xiàn)實,甚至超未來地自由徜徉。
二、 VR視域下科幻電影的空間構建
(一)創(chuàng)想式空間構建
VR技術的極速發(fā)展,和與其相匹配的科幻電影發(fā)展基礎的因應為其更進一步的針對時空二維中的空間維度的構建鋪陳了順暢的發(fā)展基質。VR技術支撐下的科幻電影雖亦有著時空二維一體化的高概念表達,但針對VR技術的電影創(chuàng)制的關鍵路徑顯然在于奇思妙想式的空間開創(chuàng)。正是空間構建,才得以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的烏托邦式的創(chuàng)想,進行基于視聽與VR的虛擬現(xiàn)實化的具象化表達,透過這種更具抽象的創(chuàng)意具象化表達的空間構建,從而借助VR的強力表現(xiàn),徹底消解傳統(tǒng)的強視聽表現(xiàn)。同時,弱互動深度體驗的文化表達與實際體驗所存在著的巨大糾結差異,亦將在VR技術的強力介入之下,為觀眾帶來一種超越時間與空間意義之上的文化表達躍遷。例如,在VR科幻時代可以參照《極限空間》中的游戲化的空間設定,將VR技術與極端的視覺、聽覺、觸覺等體驗有機且深度地融合,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探索未知、探索奧秘、探索樂趣的架構基礎,同時,可以參照《極度空間》中的意識化表達為VR科幻帶來基于意識驅策下的光影流動的空間構建。
(二)抽象能指式空間構建
VR時代創(chuàng)想式的空間構建,使得抽象化的意識驅策的空間構建得以透過意識介入、意識參與、意識流動而為VR時代帶來空間構建的重要能指的符號化表達基礎;而進一步的空間構建則需要在此基礎之上,構建出真正意義的抽象化能指的符號化表達,換言之,即在空間構建的基本框架之中,有機地注入深刻意涵、意蘊、意指表達,使得VR時代的科幻電影,能夠在體驗之上構建出抽象化能指的意義空間。[2]例如,在《異次元殺陣》一片中,即可透過VR支撐在其基礎性框架之中有機地為影片注入多層次化表達。在空間構建的過程中,創(chuàng)制者可以將不可或缺的人性、環(huán)境、意識等更具深意的表達深度融于其中,為觀眾創(chuàng)制出更富意象表達的科幻作品。從該片中的抽象意義而言,驚險的空間魔方不僅是一場基于自救行為的歷險,而且更是一場強大社會隱喻下的人性試煉。在這場試煉中,沒有誰是無辜的,所有的生命都將聯(lián)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換言之,世事變幻無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抉擇的魔方,由此可見,更具介入式的VR抽象能指顯然是意識空間構建的最佳手段。
(三)嵌套式空間構建
拉康意義下的能指線條性與所指符號性為進一步幫助VR時代的科幻電影進行空間構建提供了十分清晰的理論路徑與實踐基質。由此,影視工作者則能夠創(chuàng)制出一種再造空間的虛擬現(xiàn)實與超越現(xiàn)實的形而上表達。在VR時代的科幻創(chuàng)制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為空間構建,建構出具有實際意義的關聯(lián),上文中的異次元魔方以及極端空間等構建技法雖然足夠奇幻,卻明顯地失之自然;而解決之道,顯然即是為其尋找一條能夠為符號化能指賦予更多屬性的符號化所指表達。例如,《盜夢空間》一片顯然是VR視域下,科幻電影空間構建的極致的初始化模型,該片透過潛意識的不斷躍遷為觀眾構建出了多達七層的盜夢空間。這種透過潛意識夢境營造的空間具有著更為強烈的間離性表達,而這種間離性表達為VR時代的空間構建帶來了典范化的參照;從VR創(chuàng)制視角而言,創(chuàng)制者完全可以針對VR與現(xiàn)實進行混亂化的空間折躍表達,同時,亦可以透過潛意識的微弱辨識隔離諸多迭代空間,進而意象流動的空間構建來實現(xiàn)文化所指的嵌套式空間的符號化表達。[3]
三、 VR視域下科幻電影的文化想象
(一)基于人機融合的文化想象
傳統(tǒng)影視藝術所孜孜以求的共鳴移情在VR時代,已經(jīng)升變?yōu)樽罨镜膭?chuàng)制訴求。隨著空間構建的高度擬真、動作虛擬的高度介入、以及未來觸覺等知覺體驗的高度創(chuàng)新與提升等,一個更富激情與更富想象的超驗共情時代即將來臨。這種基于超驗共情基礎之上的文化表達,使文化得以更加有機地嵌入到影視藝術表達的想象狀態(tài)的更佳方式;而這種更佳方式顯然必須借助于先進的VR技術與影視技術,以及藝術創(chuàng)制三者的精誠結合。唯有人機融合才是達致文化表達升華的階梯,VR透過視聽觸等知覺所無限接近人機融合的虛擬現(xiàn)實,恰恰為文化表現(xiàn)帶來了打開無限想象的翅膀,同時,更為電影創(chuàng)制賦予了更深入本質,解釋文化的難以想象的力量;這種VR創(chuàng)制表達必將成為未來文化想象的方略與路徑。例如,《我,機器人》一片的文化想象構建基礎即基于未來世紀中的人機融合的真實表達,這種由人機和諧構成的社會化表達為VR的介入帶來了高級意象化的示范。
(二)基于人機共情的文化想象
人機融合的本質是文化想象的本原與基礎,針對機器人與外星生命的任何歧視性表達,都將使得VR介入的影視藝術作品從第一級臺階上崩塌。同時,在VR時代,人機融合亦是基于VR視域的文化想象的基石,透過創(chuàng)制者空間構建的基礎,而將針對特定空間的表達在文化特質聚焦式的映現(xiàn)下,加以整體延展放大,使之成為一種更具認同感、參與感、共情感的形而上表達。[4]例如,《E.T.外星人》一片即為VR視域下的科幻電影文化想象樹立了較好的本土文化與異文化深度融合的典范,針對該片的VR創(chuàng)制,可以透過由觀眾任意選擇VR角色對象而令其獲得一種與外星人不同視角的文化想象,既可以體驗外星異文化主動視角下的本土文化,亦可以體驗觀眾所熟悉的本土視角下的外星文化。兩種文化最終的深度融合將以類似于該片中的自行車飛天劃過月亮的表達,而為觀眾奉獻了一場夢幻、華麗、感人的童話故事。片尾處小男孩艾里奧特與E.T.外星人之間的情誼為文化想象插上了人機共情的騰飛翅膀。
(三)基于東方話語與東方主義的文化想象
從文化想象視角而言,VR的身臨其境觸手可及,顯然能夠賦予觀眾更為強烈且更加有效的同理心、依賴感、傾向性,從而得以最大限度地強化文化表達,實現(xiàn)文化跨越傳統(tǒng)認知與意識的傳達,而今,文化性已經(jīng)成為國際間交流的必要表達。從中國電影創(chuàng)制視域而言,傳統(tǒng)的引進+模仿模式早已為參與+競爭+引領模式所取代,中國電影在文化創(chuàng)制方面,更是向中華傳統(tǒng)文化深刻汲取著上下五千年積淀的養(yǎng)分,引領著中國電影創(chuàng)制高歌猛進。VR時代的搶先介入,將為東方文化想象插上騰飛的翅膀,一個屬于東方話語和東方主義的時代即將來臨,必將令世界重又樂于傾聽東方主義的聲音,基于VR+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電影創(chuàng)制創(chuàng)新亦必將引領一股嶄新的文化審美思潮。[5]例如,影片《后天》作為一部科幻災難片,其中即內置了中國的東方話語與東方主義式的表達,這種東方話語與東方主義顯然為VR的未來發(fā)展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其所蘊涵著的深刻哲理是人類世界的共同永恒財富,并為世界帶來基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更為震撼性的表達。
結語
VR時代必將為人類帶來超乎想象的巨大文化升變。透過VR助力與電影創(chuàng)制這一雙翅膀,VR時代的文化表達將針對電影科幻賦予其無極的想象,使得VR視域下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共情能夠由傳統(tǒng)的透過認知影響情緒,升華為透過認識情緒而影響行為的巨大飛躍。
參考文獻:
[1]陳亦水.數(shù)字媒體影像時代的未來書寫——中美科幻電影的賽博空間與賽博格身體的文化想象[J].藝術評論,2017(11):45-55.
[2]何天平,周勇.科幻電影視域下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想象——以科幻電影《地心引力》為例[J].中國新聞傳播研究,2016(2):3-12.
[3]林超.異托邦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交互:“元年”前的中國科幻電影[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5(6):117-124.
[4]陳旭光,陳陽,李寧,高原.《星際穿越》與科幻電影:類型、敘事與文化精神[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5(16):112-128.
[5]尹松濤,徐飛.美國生態(tài)主題科幻電影的啟示[J].科普研究,2015,10(3):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