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桂林
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能夠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之間形成共鳴。教師應留意學生的課堂反應,基于學情調(diào)整好課堂走向,讓高中語文課堂精彩紛呈。若要更好地調(diào)整課堂走向,教師應當在留意學生課堂反應的基礎(chǔ)上多準備預案,進行巧妙預設(shè)。當學生的理解發(fā)生錯誤時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還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其學習做出正向評價。若能注意這幾方面的內(nèi)容,則教師能隨時根據(jù)學生課堂反應做出靈活應變,將教學導向更合理的方向。
一、精心預設(shè),多元預案
教師在設(shè)計教案前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預習情況中得到反饋,并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設(shè)計多元教案。這樣才能制訂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同時又兼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
《致橡樹》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初步了解朦朧詩的特點,對詩歌的意象和意境有一定認知。在授課前,為了能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安排學生先對課文進行預習,并提交自己的預習成果和一些問題。教師則根據(jù)學生的反饋設(shè)計多梯度的教案,并在具體授課時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指導。有些學生在預習時只是初步了解了詩歌的內(nèi)容,而有的學生則找出了詩歌的意象,并分析了作者想要用這些意象表達怎樣的思想。教師在授課時要求預習不夠完善的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了解作者如何展現(xiàn)自己對愛情的想法。對于這方面已經(jīng)有所了解的學生,則安排其進一步思考:自己還知道哪些表達愛情的詩歌,古人在愛情詩歌中一般都表達怎樣的愛情觀,有沒有哪首古詩中的愛情觀和《致橡樹》中的愛情觀有相似之處。這樣便促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思考探究中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展開思考,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結(jié)合誤判,自我反思
對于學生來說,反思是促進其成長的最佳手段。教師在授課時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若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東拉西扯、不得要領(lǐng)、消極怠工、會而不答,甚至是回答錯誤等問題,則要及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這種反思一方面指向?qū)W生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另一方面則指向正確答案的獲得途徑,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阿房宮賦》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明白這是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了解作者通過何種方法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然而,在具體學習的過程中,有學生卻發(fā)出了疑問:“作者不是想要告誡統(tǒng)治者不要驕奢嗎,為何要如此細膩地描寫阿房宮的繁華場景呢,這樣不是讓人讀后更加向往,統(tǒng)治者不是會更加驕奢嗎?”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反思,并討論作者為何要在文章中加入對阿房宮的細化描寫。如有學生提出:“這是賦的文體要求決定的,賦的特點需要鋪陳,因此作者要添加這些內(nèi)容?!边€有學生提出:“我認為這里作者用了對比的手法,前面寫了繁華,后面則寫了繁華過后的蕭條。正是因為前面的繁華場景寫得十分精彩,才更加反襯出后文的衰敗,這前后的對比讓人感到震撼,令人感慨和反思?!蓖ㄟ^反思的方式,學生自己解決了提出的問題,并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關(guān)注過程,正向評價
教師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是否愿意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能否將自己的精力專注于課堂并積極分享自己的思考有著一定的影響。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特別愿意得到教師的贊賞,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注意觀察,找到課堂中反應較好的學生并當眾表揚,這樣能促使全體學生模仿榜樣,進而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及時將自己的思考和其他同學分享。
在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安排學生找到文章中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句子,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用處,理解如何在寫作時運用各種表達方式促使文本變得更加生動豐富。在完成該練習的過程中,有學生不僅找到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還提出文章中有的句子不僅運用了比喻手法,還同時兼用了排比的手法,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面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教師表揚了學生,并鼓勵學生繼續(xù)發(fā)現(xiàn),尋找文章中還有哪些句子存在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自主探究中。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章中的各種修辭手法,并對作者如何使用修辭手法有了更為充分的理解。教師可以進一步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嘗試寫作,并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予以肯定。這樣能促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讀寫結(jié)合的訓練中。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進行課堂觀察,根據(jù)學生的常見反應做出判斷,合理調(diào)整教學方案。若能輔助以靈活多變的教案、及時果斷的反思、正向有效的評價,則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走向優(yōu)效課堂。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從學情視角評價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編號:B-b/2015/02/22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江蘇省無錫市錫山高級中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