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非連續(xù)性材料”是相對于名人故事、寓言傳說等有一定情節(jié)的材料而言的?!胺沁B續(xù)性材料”一般有2~4段,其特點是:材料所涉及的時空等元素不連貫,具有相對獨立性;材料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指向某一個話題;材料一般用議論性語言表達;材料中往往有重復出現(xiàn)的概念。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有人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②有人說,人往高處走,高處不勝寒;水往低處流,低處納百川。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技法指津
我們就以上文題,談談考生該如何對非連續(xù)性材料作文題進行審題、構思。
審題全面精準
(1)掃描初審,大體把握。兩則材料表述的觀點有所不同。材料①強調的是“視野要遠,夢想要高”;材料②強調的是“保持生命的低姿態(tài),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自己,成就自己”。
(2)找準關鍵概念并明確其內涵。材料中,關鍵詞“高”(“高處”)、“低”(“低處”)重復出現(xiàn),有特指意義,考生不能簡單地將其等同于“進與退”“崇高與平庸”;“往低處走”多指居高位者、已有成就者放下身段的一種姿態(tài),考生舉例須與此吻合;“人往高處走”也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勇敢無畏”。
(3)找準聯(lián)系,避免孤證思維。行文時,考生須立足辯證法,在突出中心論點的同時,適當論及聯(lián)系或者對立的觀點。如不能只扣“納百川”寫寬容與虛心,離開“胸有‘高處”,只扣“低處”寫平凡的生活等。
(4)展開層進思維。構思立意時,考生既要回答“是什么”,又要論述“為什么”“怎么辦”。例如就材料②來寫,作文就要深入“低到塵埃里”的實質和行為方式,不能停留在闡述什么是“低到塵埃里”這一層面。
立論鮮明辯證
面對非連續(xù)性材料作文題,考生立論的策略是:集中一點,不求面面俱到;取其一項切入,其他材料可以旁及;說理力求辯證,視角新穎。
(1)扣住材料切入,鮮明地亮出論點。
庖丁解牛:陳佳婧同學的作文《為光明勇攀高峰》引用顧城的詩開篇,用語簡潔,觀點鮮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是的,我是一個跋涉者,我為了心中的光明,向更高處攀登。我的腳步,永不停歇。
(2)扣住材料切入,創(chuàng)新立意,賦予論點以個性化內涵。
庖丁解牛:汪雨果同學的作文《低調是一種境界》先扣住材料,切入話題:
世上有太多的人一味地向上“拼搏”,抱著一顆浮躁、喧鬧的心從不停歇,卻全然不知,在那巔峰之處等待他們的,是將他們劈傷的名利的利刃。
接著該同學賦予“水往低處流”以獨特的內涵,在以陶淵明、藺相如為例進行論證之后,進一步闡述“低調也是一種境界”的意義:
他們都是不懂得“低調也是一種境界”的糊涂之人。他們不知道,“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低處有低處的風景,低處有低處的智慧,低調也是一種境界。
作文最后以富有哲理性的語言結尾,強化中心論點:
張愛玲說:“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弊屛覀円缘驼{的性情,讓心靈植根低處的泥土中,開出絢爛之花。
(3)扣住一則材料“反彈琵琶”,邊破邊立。
庖丁解牛:周琪同學的作文《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也是好士兵》由材料①切入,“反彈琵琶”立論:
有人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想說:不想攀高峰的游人也是智人,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也是好士兵。
接著,作文引入時代活水進一步闡述,破中有立,體現(xiàn)出正確的價值取向:
如今,剛入社會的學生眼高手低,勞苦的體力活不入他們的法眼,高薪水的技術活他們又缺乏經驗。于是他們在就業(yè)的十字路口猶豫、徘徊、不知所措。此時,他們不妨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不汲汲于追求高位,甘愿做一顆釘子,釘穩(wěn)、釘牢屬于自己的木板。只有低到塵埃里,才能綻放生命之花。
(4)以辯證的眼光整合兩則材料,“跳出材料”立新論。
庖丁解牛:王閆東同學的作文《身居青云上,常懷流水心》從反思歷史切入,以“我卻說”亮出新論,富有辯證思維和個性色彩: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九個字幾乎概括了古代中國士人們的崇高追求。無數(shù)學子在科舉之路上爭先恐后地直奔高處而去。這固然無可指摘,但平步青云之后,又有多少人還記得最初的理想?
誠然,人生需要向高處進軍的勇氣,但一顆長居低處、海納百川的心靈更為重要。諺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卻說:“身居青云上,常懷流水心?!?/p>
作文最后緊扣“身居青云上,常懷流水心”作點睛式議論,堪稱“豹尾”:
流水之心,雖不代表恒心與毅力,不能幫助你身居青云,但卻是身在青云之上后不可或缺之物。身居青云上,常懷流水心,大抵是人生最理想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