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存
每到歲末年終,各式各樣的分類匯總與評比便會紛至沓來,而“年度十大流行語”往往最受公眾和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一方面,過去一年,我們說了什么、看了什么、議論了什么、追隨了什么,都是每個人的切身體會;另一方面,了解、運用并分析、感悟這個時代的流行詞,會讓自己更好地融入這個時代與社會。下面我們就從語文學習和素材積累的角度,對2017年“十大流行語”做一簡要梳理和解讀,以豐富我們語文學習和語言表達的新鮮感和時代感。
NO.1
不忘初心
【語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大會主題的關(guān)鍵詞。
【解讀點評】
不忘初心,即不忘本意、不忘初衷。我們不能忘記自己最初時的本心,做事情應無愧于天地,無愧于自己的良心,始終如一,言行一致!“我們都走得太遠了,以至于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紀伯倫的詩《先知》早已向我們提出告誡。“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蔽ㄓ胁煌跣?,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NO.2
砥礪奮進
【語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lǐng)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新征程,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2017年6月起,全國各地開展“砥礪奮進的五年”宣傳活動。該詞準確概括了中國五年來的輝煌成就,生動描繪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形象。
【解讀點評】
“砥礪”語出《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礪?!惫弊ⅲ骸澳ナ?。精為砥,粗為礪?!痹撛~本義是在磨刀石上磨,引申為磨礪、勉勵等義。砥礪奮進,即在磨煉中奮勇前進,用來表示革命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間的勉勵。新時代,新征程,新篇章,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
NO.3
共享
【語源】
2016年,共享單車的興起將共享的概念帶入了人們的視野。2017年,共享經(jīng)濟發(fā)展壯大起來,涉及行業(yè)不斷增加,規(guī)模不斷擴大?!肮蚕怼币殉蔀樾碌睦砟钪?。
【解讀點評】
共享經(jīng)濟是公眾將閑置資源通過社會化平臺與他人共享,進而獲得收入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諸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種種創(chuàng)新刷新著人們的想象力,同時也是對社會閑散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的嘗試?!肮蚕怼币辉~的流行,體現(xiàn)了人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之巨,展示了社會管理和人際關(guān)系的巨大變化。
NO.4
有溫度
【語源】
該詞是2017年5月8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的。大會報告中指出,上海未來五年要成為人文之城:建筑是可以閱讀的,街區(qū)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由此,“有溫度”這個有著細膩感覺的詞語逐漸流行開來。
【解讀點評】
“有溫度”的意思是讓人感受到熱度、暖意,其含意由物理層面擴展到了人文層面。有溫度就有溫暖,有溫度就有關(guān)愛,有溫度就有風度,有溫度就有希望,有溫度就有未來……心態(tài)陽光,是有溫度;工作向上,是有溫度;生活熱情自信,是有溫度;待人和藹友善,是有溫度……“有溫度”的流行,反映了人們對城市化建設(shè)過程中的人性化要求。
NO.5
流量
【語源】
從2016年年底、2017年年初開始,娛樂圈頻頻用“流量”一詞來形容那些粉絲多、人氣高、影響廣、商業(yè)價值大的明星?!傲髁俊币辉~既有市場層面的客觀描述,又隱含著公眾的文化評價,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詞語。
【解讀點評】
所謂流量,物理上指流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河、渠或管道某處橫斷面的量,又稱瞬時流量;也指車輛、人員等數(shù)量。這個流行語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語意上,如其現(xiàn)在用于表示明星的粉絲多、人氣高,完全是時代賦予的新內(nèi)涵。
NO.6
油膩
【語源】
2017年10月,有網(wǎng)友發(fā)微博談“中年男性去油膩步驟”,引起熱議。隨后,馮唐、高曉松等在各自微博上發(fā)布博文,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男性。由此,“油膩”一詞引起網(wǎng)友關(guān)注,熱議持續(xù)不斷。
【解讀點評】
“油膩”本指油脂、油膏、油污、油垢,或含油多的食物,現(xiàn)在用以指沒有真正的才學和能力,卻又喜歡吹噓的中年男性。而且其含意還在進一步擴大,油腔滑調(diào)、世故圓滑、不修邊幅、邋遢不堪之人都可稱為“油膩”。由此不難看出,“油膩”的走紅,反射出人們在物質(zhì)生活條件改善的同時,對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內(nèi)心訴求。
NO.7
尬
【語源】
這個字的流行和“尬舞”淵源頗深。2016年5月,一部名為《舞法天女朵法拉》的兒童劇為“尬舞”一詞提供了無數(shù)表情包,同時也讓不少網(wǎng)友接觸到“尬舞”這個詞語。在這部被網(wǎng)友評價為“觀看五分鐘,尷尬兩小時”的魔幻主題電視劇中,小演員們“一言不合就跳舞”,每個法術(shù)蓄力全靠跳舞,每放一招前也都要跳舞。
【解讀點評】
“尬”常用在雙聲聯(lián)綿詞“尷尬”中,一般不單用。“不懂跳舞的人對扭身體,使場面一度尷尬”,成了不少人對“尬舞”這個詞語的理解?!稗巍弊衷诮衲瓯粡V泛使用,“尬聊”“尬唱”“尬煮”“尬談”等詞中的“尬”字,仍然是“尷尬”的意思。
NO.8
懟
【語源】
作為網(wǎng)絡流行語的“懟”,源自湖南衛(wèi)視引進的綜藝節(jié)目《真正男子漢》的第一季。一個“懟”字頻繁出現(xiàn)在節(jié)目中,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此,著名視頻惡搞達人何仙姑夫特意制作了一部《真正男子漢》關(guān)于“懟”的“神剪輯”,網(wǎng)友看后紛紛大呼“懟得根本停不下來啊”。
【解讀點評】
“懟”(duì),義為怨恨,引申義指兇狠。人們用它來表示故意找茬、反抗、反對等意思,后進一步衍生出“比拼”“競爭”等含義。值得玩味的是,作為不同地域的方言詞,“懟”字還有這樣一些值得注意的讀音和意思:1.陜西關(guān)中方言:(1)“懟”讀duí:碰撞,沖撞之意,如“懟上(撞上)”;(2)“懟”讀duí:遇到,遇見之意,如“懟著”“懟上”。2.河南方言:(1)“懟”讀duí,如“懟人”;(2)“懟”讀duī,“撞”“打”之意,如“我懟他一拳”。3.廣東方言:“懟死你”,比打更兇更猛一點。4.重慶方言、四川方言:“懟”讀duí,意思是同歸于盡,如“我今天和你懟了”??傊?,在方言語匯中,“懟”字的讀音和含義比較復雜。
NO.9
可能×××假×××
【語源】
2017年1月,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一組調(diào)侃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的表情包,此表情包由“我可能復習了假書”“我可能拿到了假試卷”等句子配上各種苦惱表情符號組成。很快,“可能×××假×××”的句式傳遍朋友圈和微博。
【解讀點評】
“可能復習了假書”“可能遇上了假好心人”“可能接到了假入學通知書”……這是一種新的吐槽文化,屬于“反話正說”,把不易于表達的內(nèi)容“義正詞嚴”地表達出來。再者,“可能×××假×××”可以結(jié)合各種情境、職業(yè)、角色來具體表達,勾連起整個行業(yè)、群體的“趣味認同”,產(chǎn)生圈層傳播的效應。它在大學生群體中“火”起來并擴散到各個群體,就說明了這一點。
NO.10
打call
【語源】
該詞最早出自日本演唱會Live應援文化,原是一種由日本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氣動作,包括跳躍、拍掌、揮動手臂和有節(jié)奏地喊口號。隨著這種文化的漸漸流行,國內(nèi)也發(fā)展起了打call文化。不過國內(nèi)稱打call是一種臺下觀眾們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按一定的規(guī)律,用呼喊、揮動熒光棒等方式,與臺上的表演者進行互動的自發(fā)行為。
【解讀點評】
“call”在英文中是“喊、叫”的意思,最開始指在演唱會現(xiàn)場觀眾瘋狂喊叫,后指跟隨音樂節(jié)奏,用揮動熒光棒等方式與表演者互動。如今,其適用范圍逐步擴大,也用來表達對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贊成。無論是純粹意義上的喊口號還是在感情上表達支持,其“應援”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只是程度和表現(xiàn)不同?!按騝all”這個詞的流行,是一種小圈子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傳遞和拓展。
從2008年《咬文嚼字》開始評選年度流行語至今,已經(jīng)走過十個年頭。語言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透過這些流行語,我們從中不難窺得中國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巨大變化。相比往年火爆噴涌的局面而言,今年的流行語少之又少,以致被有關(guān)專家稱為流行語的“小年”。這正反映了社會走向穩(wěn)定、民眾走向理性、語言走向規(guī)范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對于這些新語匯、新表達,我們既可擁抱也要有選擇,既要寬容也不能縱容。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取舍之間,把握堅守與改變的平衡,恰當表達我們的思想情感,從而讓語言的大河澄澈明凈,隨著時代的步伐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