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啟峰,喬安文
(1.黃大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東營 257091;2.中鐵二十一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新建黃大鐵路是環(huán)渤海灣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位于河北省東部和山東省北部,北起朔(州)黃(驊港)鐵路黃驊南站,縱跨河北、山東兩省,經滄州、濱州、東營、濰坊4市10個區(qū)縣,南接益羊鐵路大家洼車站。線路總長216.8 km,由路堤、橋梁和涵洞3種結構物組成。其中:路基總長156.3 km(含站場),占線路長度的72%;橋梁總長60.5 km,占線路長度的28%。
黃大鐵路所經地區(qū)為濱海沖積平原,東北方向靠近渤海灣,地形平緩開闊,海拔高程2~20 m。沿線出露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積層和海陸交互層,巖性主要以黏土、粉土、粉砂、細砂為主。沿線軟弱地基土多數分布在0~10 m的淺層,局部達到15 m;分布不連續(xù),呈數層分布,厚度變化較大;天然含水率28%~37%,孔隙比0.8~1.15,液性指數0.55~1.12,壓縮系數0.33~0.62,黏聚力3~9 kPa,內摩擦角7.7°~13.5°,有機質含量為0.41%~4.87%,標貫擊數3~5擊。
由于路橋、路涵兩種結構物間剛度不同,會引起軌道豎向剛度的突變。因此,必須在路基和橋梁(或涵洞)之間設置一定長度的過渡段,使軌道的剛度逐漸變化,并最大限度地減少路橋間的沉降差[1-2]。
黃大鐵路地處東部沿海,地方溝渠縱橫、交通發(fā)達,因交通、灌溉、排水的需要,橋梁、涵洞等結構物設置密度較大。為了確保在自然條件下列車運行時鐵路路基工后沉降、強度、剛度處于長期穩(wěn)定狀態(tài),同時也為了減小剛性結構物與土工結構物之間的剛度差異,避免由不同結構物間的差異沉降而影響列車運行的平順性和安全性,需在不同結構物連接處設置不同形式的過渡段,使其剛度與變形能夠均勻過渡[3-4]。
黃大鐵路的過渡段分為路基與橋梁過渡段、路基與橫向結構物(如涵洞)過渡段2種。過渡段長度計算公式:L=a+hn。其中:a為常數,路橋過渡段取4 m,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取2 m;h為橋臺后或橫向結構物填土高度,m;n為過渡段坡比,取2。
黃大鐵路路橋過渡段的地基處理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加固,樁直徑為0.5 m,樁間距為1.2 m,梅花形布置,地基加固寬度為路堤兩側坡腳外1 m范圍內。樁長根據檢算確定,樁頂設0.5 m厚碎石墊層,碎石墊層間鋪設一層土工格柵。
地基處理后應進行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或地基基本承載力檢測。路堤不同填土高度下比貫入阻力或地基基本承載力應滿足以下要求:
1)路堤高度≥2.5 m時,地基應滿足比貫入阻力Ps≥1.0 MPa或地基基本承載力σ≥120 kPa。
2)路堤高度<2.5 m時,地基應滿足比貫入阻力Ps≥1.2 MPa或地基基本承載力σ≥150 kPa。
1)過渡段填料選擇
黃大鐵路過渡段填料采用C組土摻P.O 42.5普通硅酸鹽水泥進行化學改良。
2)填料的質量控制
C組土檢測項目及頻次見表1。施工中應嚴格控制C組土的顆粒級配、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液限、塑限等指標。
表1 C組土檢測項目及頻次
P.O 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摻量為4%。根據不同類別的土質通過室內配比試驗確定用量,同時應對連續(xù)進場的同一產地、廠家、批號的每500 t水泥的強度等級、終凝時間等進行檢測,以保證水泥質量。
1)壓實指標檢測標準
不同土質改良土壓實指標檢測標準見表2。
表2 不同土質改良土壓實指標檢測標準
2)無側限抗壓強度要求
依據設計要求,改良土7 d飽和無側限抗壓強度應≥350 kPa。
3)水泥摻量誤差要求
每檢測層嚴格按照EDTA滴定法[5],檢測4%水泥改良土水泥摻量,保證水泥摻量誤差在規(guī)范允許值+1%~-0.5%。
過渡段大面積開工前必須先做填筑試驗段,科學合理地確定不同土質條件下改良土的松鋪厚度、最佳含水率等技術參數,以及碾壓遍數、碾壓組合、機械組合等工藝參數,以指導過渡段填筑施工。
過渡段填筑施工時,應先在橋臺或涵身外墻上標出厚度分層線,用白灰于路基上灑出填筑范圍邊框線。并按照工藝試驗確定的松鋪厚度,用機械將改良的C組土攤鋪、整平、碾壓。
過渡段改良土壓實質量應采用壓實系數和地基系數雙指標控制[6-7]。
黃大鐵路過渡段改良土采用分段集中路拌法施工,由鏵犁配合旋耕機將混合料集中拌制均勻后,再運至過渡段填筑。
改良土拌和時應至少拌和2遍:第1遍由路中心開始,將混合料向中間翻,鏵犁前進速度不得太快;第2遍從兩邊開始,將混合料向外側翻,然后再用旋耕機拌和至少2遍。
拌制均勻的水泥改良土,應色澤均勻、無素土夾層、無灰條灰團和花面,拌和質量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填筑施工[8-9]。
為保證過渡段填筑的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以下要點實施:①過渡段應與相鄰的路堤同步施工;②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同步對稱進行;③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分層進行碾壓;④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宜大于20 cm,碾壓遍數應嚴格按照工藝試驗確定的參數進行控制;⑤對改良土施工時間應加以控制,從拌和至壓實完成不應超過4 h,壓實后應及時進行灑水養(yǎng)護;⑥涵身及橋臺上必須清楚標識每層填筑厚度標識線,以防松鋪及壓實厚度超標;⑦沉降觀測應按設計要求同步進行。
黃大鐵路對路基工后沉降量的要求:一般地段要求不大于30 cm,過渡段要求不大于15 cm。路橋、路涵過渡段沉降觀測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勻沉降觀測為主。
沉降觀測樁設置要求:在過渡段范圍內線路中心應設置沉降板,在線路兩側路肩應設置沉降觀測樁,依據沉降觀測數據及時調整過渡段填筑速率、沉降觀測周期和頻次,見表3。
表3 過渡段沉降觀測周期及頻次
過渡段填筑碾壓完成后,應分別采用灌砂法及K30檢測儀對改良土壓實系數K和地基系數K30進行檢測[10]。壓實指標檢測標準根據表2進行控制。同時取土樣進行室內試驗,采用EDTA滴定法檢測水泥摻量。
經試驗檢測,通過采用以上控制措施,黃大鐵路路基過渡段填筑施工質量良好,基床表層、基床底層及路堤本體的壓實系數K、地基系數K30雙指標均滿足壓實指標檢測標準要求。
鐵路路基過渡段是路基結構中的關鍵部位,也是質量控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用水泥改良的C組土填筑路基過渡段時,尤其要重點控制好C組土的含水率、水泥摻量、松鋪厚度、拌和施工工藝,保證混合料的拌和質量,改良土填筑施工時必須嚴格控制施工時間。同時,在距結構物2 m以內的距離必須采用小型壓路機壓實,并及時按設計要求做好沉降觀測工作以指導施工,確保過渡段填筑的施工質量。
[1]劉明星.路橋過渡段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及防治[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21):31-32.
[2]龔風華.武廣客運專線過渡段沉降分析與控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
[3]羅強.高速鐵路路橋過渡段動力學特性分析及工程試驗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3.
[4]趙坪銳,郭利康,魏周春.無碴軌道路橋過渡段剛度及變形分析[J].路基工程,2009,27(4):18-20.
[5]王亞國,翟人峰.路橋過渡段填筑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2013,53(3):40-42.
[6]杜嘉俊,沈宇鵬,汪梨園,等.京滬高速鐵路廊坊段路涵過渡段施工控制技術及沉降特征分析[J].鐵道建筑,2013,53(7):121-123.
[7]答治華.京滬高速鐵路路基工程設計與施工綜述[J].鐵道建筑,2009,49(7):1-4.
[8]廖志剛.京滬高速鐵路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2012,52(9):84-87.
[9]劉濤.橋梁路基過渡段施工技術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2(7):135-137.
[10]鄭心銘,張世杰,唐廣輝,等.鐵路路基過渡段設計常見問題及對策[J].鐵道標準設計,2013,57(10):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