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豪
盤點最近汽車圈的大事件,寶馬與長城合作的事情炒得沸沸揚揚。甚至還聽到了“長城MINI”的消息,不過,在10月13日,長城就此事件已經發(fā)表了公開文件。
公告中明確表明,長城汽車的確已經與寶馬MINI展開合作,只是兩家公司還停留在“摸索、探討”的階段,主要涉及純電動和傳統動力車型,而且早在去年4月就開始了。
我們暫且不論媒體的輿論號召力,就問一點:華晨怎么辦?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是寶馬集團和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在2003年共同投資成立的合資企業(yè),從事BMW品牌汽車的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那么長達14年的感情積淀,說分開就分開,多少有些不合時宜。不過,話說回來,14年的長期合作,華晨在寶馬那里學到了哪些門道?我們細細盤點。
外觀學習非常到位
在外觀學習的過程中,華晨學習的十分到位,以華晨中華V5和華晨寶馬X1為例,首先兩款車型都是各自旗下的緊湊型SUV,從華晨中華的設計中,我們看到了熟悉的“雙腎”設計,隨著時間的推移,“雙腎設計”也就成了兩家企業(yè)共同的設計亮點,確實讓很多消費者傻傻地分不清。
技術層面基本沒學
縱觀中華搭載的所有發(fā)動機1.5T BMl5TC、1.5L BMl5LC、1.6L 4A92等等,似乎和寶馬旗下的1.5T B38N15三缸發(fā)動機沒有任何聯系,究竟寶馬是否參與了中華發(fā)動機的調校我們不清楚,但是針對硬件而言,兩款發(fā)動機的缸徑、材質以及動力輸出大不相同,可以看出兩者事實上并沒有太多交集。尤其是代號為1.6L 4A92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完全是三菱旗下的產品,14年的學習,依然引用三菱旗下的產品,讓我們這些局外人怎么想。
在寶馬的入門級車型中,絕大部分變速器采用了來自日本的愛信變速器,而中華汽車采用的是韓國HPT公司的產品。拋開變速器可靠程度不說,中華仍然搭載5MT和5AT變速器的確有些脫軌,為了適應大多數消費者需求,中華確實應該好好研究下“別人的變速器(6AT、6MT)是怎么煉成的”。
市場策略不夠用心
現如今,自主品牌汽車正在崛起,發(fā)展新能源市場和中大型SUV車型也是它們必須經歷的過程,而堅持以轎車為研究對象的華晨中華顯然是不夠用心,不過可以理解的是,華晨決定重新設計SUV平臺會帶來很高的成本,而發(fā)展新能源產品更是一項大工程,所以說舍不得經歷去投入主流產業(yè),以后的路會很難走。
總結:表面功夫很容易學習,但是核心的設計點就需要自己慢慢消化了。比如寶馬的“雙腎”設計,單純地模仿非常容易,需要了解學習的是“為什么消費者對雙腎設計情有獨鐘?”“什么樣的設計語言是市場需要的?”而針對技術層面,變速器和發(fā)動機的制作與調校至關重要。至于華晨怎么辦?虛心求教,努力學習,以后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