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yīng)峰
閑是一份清靜之境,是一種不受世俗物欲干擾的人生狀態(tài)。
四川樂山烏尤寺有對聯(lián)云:“事到無心皆可樂,人非有品不能閑?!币馑际钦f,世間萬事萬物,只要不以功利為目的,這些事物都會呈現(xiàn)出讓人賞心悅目的姿態(tài);做到了這一點的人,也就是擁有心品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保持悠閑之心,相反,則終日浮躁難安,無法清靜。
我們來到世上,都得品味生活的苦難與艱辛,快樂與幸福?!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的際遇是變幻莫測的,事實上,順境也好,逆境也好,有心品的人都能被感動,被打動,事事時時處處都能體會人間暖情、生活妙境。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曾說:“為使人生幸福,就得喜愛日常的瑣事,云之光、竹之搖曳、群雀之噪鳴、行人之容顏—從這一切如常瑣事里,體味出無上的美味。”
一日,路過一處,聽一人相邀另一人喝茶,另一人推脫說:“家中有事,我一直放心不下,改天我約你吧!”作為旁聽者,從這句話,我頓悟出一個道理:心念它物,不能放下,是做不好想做要做能做的事情的。
紅塵之中,名利、恩怨、毀譽、得失、財物、生逝……這些有關(guān)痛癢、壓在心頭上的東西,如若都能放下,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閑境?我想,必然是天藍海碧,山清水秀,風和日麗,月朗星明。這時的心境,定是愉悅、舒爽、開朗;這時的心情,定是沉靜、澄澈、透明。
澄澈無欲、了無掛念的心情,是自得清閑的法寶。“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鄙硇膹氐捉夥帕?,完全放下了,才會在物我兩忘中超然出塵。然而,大凡世人,都是在名韁利鎖下生活著,掙扎著,日子過得疲乏,身心奔得踉蹌,心底缺少明朗,生命之中總有一些緣一些結(jié),無從了卻,無法放下。正因如此,“偷得浮生半日閑”才益發(fā)顯得難能可貴。怪不得南懷瑾斷然說道:“能享受寂寞,享受無聊的人,就是無可爭議的大丈夫了?!?/p>
生而為人,倘若能以半日之閑,徜徉在初冬的暖陽里,隨心摘一片飄紅的樹葉,有心細察葉片的經(jīng)絡(luò)和豐富的色澤,頓生幾分愉悅和歡喜,人生的至美也會隨之悠然而至。
忙里偷閑,閑自心生。有心,即有閑;無心,即無閑。自得清閑,不在有事無事,而在有心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