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狀況與人們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也是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的基本前提與保障。對于年輕一代的中職學生群體而言,身心發(fā)展正處于最具可塑性的時期,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在此階段逐漸形成和完善。作為學校以及老師如何優(yōu)化學生心理品質,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積極引導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自我調適就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健康輔導
一、 引言
健康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關于“健康”的新概念是:“健康不僅是疾病與體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tài)?!痹诋斀袷袌鼋洕铜h(huán)境中,激烈的競爭,快節(jié)奏的生活,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強烈追求物質生活的欲望給人們增加了無形的壓力,學校的圍墻再高再厚,又怎能擋住外界的,從而不可避免而產生的某種負面影響。所以對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們,一定要做好心理將康教育。這樣不僅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社會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
二、 中職學生呈現(xiàn)的心理特點
中職學校的生源比較特殊,一是多數(shù)學生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二是初中畢業(yè)后在社會上工作了幾年,素質參差不齊,心態(tài)良莠不一。這些上中職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就是我們所謂的“差生”,長期承受老師以及家長的指責,還有些學生來自單親或者生活貧困的家庭,缺乏理解和關愛,同時,社會也對職業(yè)教育存在著偏見,覺得都是學習不好的孩子才會去上職校,久而久之,大多數(shù)孩子形成了自卑,對社會充滿冷漠,覺得干什么都干不好,認為自己與同齡人比較,未來似乎比較迷茫,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就會出現(xiàn)逃課、頂撞老師、打架斗毆的行為,用這種過激的方式去表現(xiàn)出自己的勇敢,在他們這個特殊的年齡,如果不好好引導,個別學生就會慢慢走向歧途。
三、 如何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中專生處于15~16歲的青春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在這個年齡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早熟、好奇、自以為是、自控能力差、叛逆心理強都是孩子們要面臨的問題。所以,作為職業(yè)學校老師,一定要給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1. 自信心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我國對技能型人才的緊缺是十分巨大的,中國的制造業(yè)要崛起,單靠少數(shù)典型人物是遠遠不夠的,國家現(xiàn)在對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逐年加大,高需求現(xiàn)象也從國內多所知名職業(yè)院校畢業(yè)生的搶手程度得到印證,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就是一個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事跡。向學生傳遞這樣的價值觀、人生觀、工作觀。使得學生對未來人生充滿希望,從而對學習、生活抱有樂觀的心態(tài)。中職學生不僅要在文化課的學習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在實習實訓的課堂上也要學習,一般一學期中有一半時間是在實習中度過,所以,實習實訓老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專業(yè)技能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要有較強的抗打壓精神,不屈不撓,努力鉆研,要把一門技術學精,培養(yǎng)孩子的職業(yè)興趣以及愛崗敬業(yè)的精神,讓他們在以后的就業(yè)崗位上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
2. 心理咨詢室的建設
校園就是學生學習技能知識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場所,要利用班主任、學生會以及社團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要建立心理咨詢室,通過心理老師給孩子輔導、個別談話、開設熱線或微信號等形式,對學生有意向心理行為的給予及時的幫助,讓他們排除心里困惑。還要建立完善的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機制,通過家長進校園、家訪等形式,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合力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
老師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對師生關系、學生的學習效率、社會態(tài)度、社會行為以及心理健康都有著很大影響。怒發(fā)沖冠,一陣痛罵,那會適得其反。對于犯錯誤的學生,必要時低調冷處理,對有自制力的孩子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中職學校招收的學生多是被高中淘汰下來的中下等生,問題學生自然比較多。面對這樣的一些孩子,老師的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很有作用的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作為一名老師,應該熱愛自己的事業(yè),要甘于奉獻、服務學生,用智慧和汗水滋養(yǎng)祖國的花朵,要對孩子少一份埋怨、指責,多一份寬容和尊重,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尚未長大的孩子重新充滿熱情,重拾信心。
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對學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種途徑地進行綜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會專業(yè)技能知識,更要學會做人的道理,培養(yǎng)良好的情操,使他們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者簡介:
趙振,陜西省興平市,西北工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