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中考數學命題受到所有的中學教師和學生的關心。中考數學命題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指明燈,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準教學方向,幫助學生能夠在復習的過程中有一定的目標性。簡單地說,中考命題與初中數學的教學息息相關。
關鍵詞:中考數學;數學命題;初中數學
如果把初中數學教學比作一場游戲,那么中考數學命題就是在給這場游戲擬出規(guī)則,那么誰能夠更好地掌握了規(guī)則也就更容易在游戲中取得最終的勝利。每一所中學都試圖去猜測中考數學命題,以此來對本校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復習。但現實中不是每一所學校每年都能夠摸準命題方向的,所以這就造成了中考之后某些學校的數學成績極其優(yōu)秀,某些學校則相對處于劣勢。而根除這種現象的方法就是通過讓命題更加契合每所學校的教學來得到緩解與改善。
一、 為什么中考數學命題總是與初中數學教學存在差異
(一) 各地區(qū)之間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重點存在差異
中考的規(guī)模雖然不如高考,但是其涉及的范圍也往往包括了成千上萬的中學生。這些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學校,他們所在的學校和地區(qū)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重點都與其他人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學校注重數學口算能力的訓練、有些學校注重數學公式的運用、有些學校則注重學生幾何思維的發(fā)展,所以當他們面對不同題型時所展現出的能力也自然存在一定的差別。例如,A學校注重學生口算能力的訓練,那么當命題方向的重難點放在更多復雜的運算中時,A學校的學生就能夠更快地計算而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勢;B學校注重學生的數學公式的運用,那么當命題方向的重難點放在函數上時,B學校的學生就能夠通過公式的活學活用幫助自己更好地解決問題;C學校注重學生幾何思維的發(fā)展,所以當命題方向的重難點放在幾何上時,他們相對于A、B學校的學生則能夠占據優(yōu)勢的地位。所以,在中考命題時很難考慮到每個學校的情況,保證在命題時對于每所學校都是絕對的公平。其次就是不同學校教師教學方法的問題,雖然數學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但其解題方式卻不是唯一的,解題方式有復雜的與簡易的。由于不同中學的教師的教學方法都存在區(qū)別,所以他們教出來的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同樣有區(qū)別,從而使得他們在中考中對于題目的理解處于不同角度,可能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題目。
(二) 某些中考數學命題教師的偏向或私心
眾所周知,在中考命題過程中,命題組的一部分教師都是來自于當地名校的教師。那么這些教師很難保證自己沒有私心,因為是人都會有私心,所以說這些教師沒有私心是不可能的。那么這些教師在數學命題時,他們的命題及題型都會潛意識地與自己平時的教學相關聯。那么這就已經存在了不公平性,對于這些老師的學生來說,這些題型都是他們常見的,所以在考試中,相比于其他學校的學生他們就更有優(yōu)勢。這種現象即使是那些非常正直的教師都很難保證自己絕對是公平公正的,更何況是一些真正有私心的教師呢。這一點對于那些本身就處于劣勢的學校的學生來說就更加顯得不公平,他們本身在競爭中就處于劣勢地位,而這樣的命題方式則使得他們在競爭中更加弱小。所以,有的時候,所謂的中考數學命題與初中教學不契合并不是一種整體的現象,而是命題與那些較差的、沒有命題老師的學校不契合,對于那些名校來說是根本不存在的問題。這種現象非常之廣泛,但是卻并不好解決,因為命題本身就需要名師來進行,而名師又肯定出身名校,名師也是人,就難免會為自己的學校謀利益。
(三) 中考數學命題過程中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研究較少
中考數學命題一定要根據真實的教學狀況來進行,但是在大部分的地區(qū)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在中考數學命題時,許多的地區(qū)的命題組都僅僅是對當地的診斷性考試試卷進行研究,認為通過對診斷性考試的試卷的研究與探討就能夠對各地區(qū)的數學教學狀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但其實不然,診斷性試卷僅僅是對于當地學生的一個階段性的測試,因為每次測試的結果不同。所以在下一次的診斷性測試中就會針對上次的問題進行重點測試,因此診斷性試卷并不是對于當地學生學習狀況的體現,而是學生學習問題的體現。通過診斷性考試試卷更多看到的不是學生的學習到達了怎么樣地步,而是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哪部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中考數學命題往往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使得命題與教學出現脫節(jié)的現象。
(四) 命題方向過于形式化、不注重實際情況
一直以來,中考數學命題的格式都非常固定。選擇題、填空題、應用題,這三大題型存在了多年從未發(fā)生變化。有人認為既然這樣的題型這么多年來都沒有出現什么問題,就說明這個題型是非常好的。但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與其讓某些學生享受到了考試中的“特權”,導致另一部分學生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這一種情況的出現,不如讓所有學生都處于劣勢、或者讓所有學生都處于優(yōu)勢。而讓所有學生處于劣勢比起讓所有學生都處于優(yōu)勢則顯得更加容易,例如,命題組可以在命題時提出完全新穎的不曾出現過的題型,而不要總是拘泥于形式,認為以前的就是最好的,有時候適當的創(chuàng)新反而會促進題型的更新與發(fā)展。那么,通過這樣的方式,所有學生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在考試中都只能依靠自己的真實能力而不是所謂的“優(yōu)勢”。
二、 如何讓中考數學命題更加契合初中數學教學
(一) 中考命題的考綱更貼近各地區(qū)實際教學情況
在中考數學命題時,命題組應該更多地去了解各個學校地區(qū)的數學教學情況,而不是單純通過當地診斷性考試的試卷來對當地教學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當然,如果采取這樣的做法的話,工作量就會非常巨大。所以,中考命題方向應該盡早確立,盡早開始實施。要通過多方面的、長時間的實地調研,更好地掌握每所學校、每個地區(qū)的具體教學情況,制定出真正公平的、有效的中考命題。其次,我覺得命題還可以有一定的偏向性,偏向于那些農村的學校。這些學校在教學中無論是教學資源還是師資都很難與城市學校相提并論,本身就處于劣勢的地位,所以應該在命題上給予農村中學生一定的幫助,借此來縮小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差距。那么肯定會有人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是為了縮小差距,為什么不采取直接加分的方式呢?直接加分的方式雖然有效卻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高考中就實行少數民族可以加分的措施,但這些加了分進入大學的學生往往會受到他人的歧視。中學生都特別愛面子,如果通過加分的形式來達到城村的平衡,不僅可能效果不明顯甚至于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并且,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導致一些城市的家長和學生鉆空子,例如,一個學生在城里的學校就讀兩年后,在中考的前一年轉入農村學校復習,這樣就使得原本的加分形式的效果蕩然無存。所以加分的形式是不予采取的。
(二) 命題組教師的選擇應該涉及每一所學校、或者不涉及任何學校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命題組的教師大都來自于當地的名校,他們的命題方向會不自覺得對自己的學校有利,這就使得其他學校處于相對劣勢的狀態(tài)。那么解決的辦法就分為兩種:第一種,命題組在教師的選擇上要從當地的每一所學校選擇。這樣才可以保證要么每一個教師在命題中都能夠做出對自己學校有利的行為,讓每一個學校的學生在中考中都至少在某些題目上處于優(yōu)勢地位。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在于,某校鄉(xiāng)村教師的資質本身就不高,如果讓這些教師也參與到中考數學命題中不僅不會對命題有利,反而會對中考命題形成阻礙。第二種,命題中教師的選擇不涉及到任何學校的教師,全權交由當地教育機關決定。在這種情況下,中考數學命題一定程度上就不會使得任何學校在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或劣勢的情況。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僅僅讓教育機關來命題,那么命題就很難與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相符合,使得中考數學命題與數學教學不相契合。所以綜上所述,應該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從而讓中考數學命題更加契合初中數學教學。
(三) 中考出題過程中注重實際性,全面考察知識重點
中考數學在學生學習生涯中占據一定重要的位置。在對中考試卷進行裁決之前,一定要先羅列出教材中需要考查的知識點,保證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全面考查,出題過程中注重題目的實用性,命題形式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實際情況。這樣一來,中考數學命題就能夠更加契合初中知識教學。中考數學命題變化多,所以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地去猜題和嘗試,抱有僥幸心理。只有真正地把所有的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讓學生的數學能力足夠強大。那么命題對于學生的影響也就可以忽略掉了,這樣培養(yǎng)出的學生才是真正合格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嚴桂光.“高觀點”下的中考數學命題的認識與反思[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26):53-56.
[2]魏巍.充分利用思維導圖 多角度分析綜合題[J].上海中學數學,2017,(Z2):51-55.
[3]柯賢華.淺議列舉法解中考概率題的策略——由田忌賽馬談起[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7,(15):20-22.
作者簡介:
徐有壽,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第二中學。
作者簡介:
洪貴興,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上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