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沐
長大了會知道,童話中的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在一起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在一起之后的生活。有句話叫做“相愛容易相處難”,過好情人節(jié)這一天,其實不難,難的是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親密關系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一方想改造另一方,讓對方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人。這種想法注定會失敗。改造別人幾乎不可能,除非對方是絕對順從型人格或者主動尋求改變。即便如此,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對方也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不會像木偶一樣,完全聽從別人的控制和安排。
換個角度來說,你想改造對方這一行為本身所表達的潛在含義是:“我不喜歡現(xiàn)在的你,我喜歡的是按照我的標準改造過后的你?!比绻粋€人只是喜歡理想中的你,你覺得對方是真的愛你,還是更愛自己?
任何不尊重對方意愿、強行施加的東西都無法長久如愿,暴政如是,家庭關系亦如是。
有人可能會說,那對方確實有需要調(diào)整和改進的地方怎么辦?對此,親密關系可以做一面鏡子,反饋你所觀察到的、感受到的,不指責不強制,如果對方有需要可以提供意見和建議。有一個訣竅是:以贊美和欣賞的方式談論他人讓你喜歡的特質,一方面既讓對方知道了你欣賞和關注的特質所在,也會引發(fā)對方對自我的對照思考,形成潛移默化的波動影響。
我和老公之間就有個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關于讀書的。我雖然讀書不多,但是喜歡讀書,形成習慣之后每天不讀點東西就很難受,幾年前認識我老公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他不怎么讀書。坦白講,我對不讀書的人(不是指學歷)是有偏見的,根深蒂固地覺得不讀書的人沒什么太大前途。所以我會要求他讀,給他買書,推薦書目,發(fā)一些其他人的讀書筆記給他。但是他讀不下去。我覺得難以接受,讀書這么好的事情,你怎么會不愿意去做呢?相信不少人跟曾經(jīng)的我一樣,將自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
于是我們陷入很長時間的要求——反抗——指責——反擊的惡性循環(huán)。后來我突然醒悟,我為什么要做無用功呢?強制別人接受是沒用的。反正他也有自己的渠道獲取資訊。但是我在讀書的時候,會跟他聊天,分享我讀過的書,分享和其他人聊這本書的心得。后來發(fā)現(xiàn),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他開始讀起來,并且將視頻學習和網(wǎng)絡資訊結合起來,雖然量不如我多,但是實際運用能力比我強得多。這件公案在我心里總算就此了結。
這幾乎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從小受的教育中,我們習慣了謙虛,不習慣欣賞自己,也不喜歡認可和夸獎別人。而在內(nèi)心深處,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贊美。即便是特別親密的關系,能夠找到對方的優(yōu)點并且真誠、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也不容易。但這一點在親密關系中非常好用。
我有個閨蜜,不愛做家務,老公其實也不愿意做。但是她抓住每一次偶爾做家務的機會,給予積極的正強化,老公每次做家務都是樂得屁顛屁顛的。比如有一次她來大姨媽不舒服,老公做了一頓飯,她驚嘆,天啊,我一直以為你不會做飯,沒想到,你不僅會做,還做得這么好吃,你是上天專門派給我的田螺先生嗎?老公有點不好意思,內(nèi)心則是喜滋滋的。
每次老公做飯的時候,她都會跑到廚房,打打下手,說: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一個男人最有魅力的時候其實是做飯的時候了,因為你做飯認真的樣子實在是太帥了,我怎么會有這么棒的老公呢?
每天她都會主動親吻老公,碎碎念著:我的命怎么這么好呢,我老公這么帥,工作認真,賺的也多,做飯好吃,對我還這么好,對我爸媽也好,我上輩子是不是拯救地球來著?換另一個人來看,她老公或許根本不帥,賺的也不夠多,做飯也并不好吃,人家兩口人在彼此心里就是完美的。
情緒管理我寫過不少,在培訓的過程中也講過多很多遍。我一度覺得,情緒管理能力是決定一個人各方面發(fā)展水平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樣的,夫妻雙方尤其是一個家庭中女性的情緒管理能力對于整個家庭氛圍、家庭成員的情緒穩(wěn)定性起著決定作用。
夫妻之間很多問題其實是情緒上的沖突。當我們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時,情緒會被放大、激化,將矛頭指向對方,將情緒轉嫁到對方身上,就會導致沖突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