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振云
關鍵詞:教學設計;奇偶性;函數圖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10X(2018)02-0049-03
《函數的奇偶性》的教學內容包括函數奇偶性的概念、函數奇偶性的圖像特征和函數奇偶性的證明。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函數的單調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函數的對稱性,涉及到歸納、類比、分類討論和數形結合等重要思想,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筆者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理念七個方面來就本節(jié)課進行教學設計。
一、課前分析
1.地位與作用:內容選自人教版A版《數學(必修①)》第一章第三節(jié)。奇偶性是部分函數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接下來需要教學的冪函數、三角函數等內容的知識鋪墊。
2.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過中心對稱圖形和軸對稱圖形,對圖像的對稱性已具備基本認識。并且,不久前通過對函數單調性的學習,學生對研究函數性質的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知識儲備的同時,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經驗向抽象理論的轉變期,能夠用假設法來思考和解決邏輯推理問題,但其思維模式的進一步建立還有待教師引導。
二、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函數奇偶性的概念含義,難點是對函數奇偶性的分析和證明。結合教材、新課標教學理念和學生本身的認知水平,筆者確定了本節(jié)課三維教學目標:
(一)方法與過程目標:在對新知識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技能與知識目標:緊密聯(lián)系生活和學習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函數的奇偶性,掌握函數奇偶性的判斷與證明。促進學生觸類旁通、學用相長。
(三)價值觀與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圖形的對稱美、感受數學學科的價值與獨特魅力,激勵他們主動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
三、教學方法
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一是提前給學生分好小組,指導學生以問題探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二是準備好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到知識;三是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多角度思考,激發(fā)學生主動開展探究學習的強烈興趣,不斷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四、教學設計思路與意圖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破解教學難點,取得切切實實的教學效果,筆者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根據教材內容,自制多媒體動畫,形象演示、拋出課題,提出本節(jié)課關聯(lián)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精彩的開頭抓眼球,不僅能讓學生凝心聚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
2.嘗試探究,解決問題
(1)讓學生觀察y=x2的函數圖像,并且完成所對應的表格,能夠發(fā)現(xiàn)函數的圖像特征,思考是從解析式上如何反應出來的。
設計意圖: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出發(fā),再提出稍微難一點的問題。讓學生從熟悉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新知,并與原有知識形成聯(lián)系,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2)讓學生思考推廣到整個定義域是否仍具有這樣的關系,自己給出偶函數定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lián)系,并對學習資料進行內化處理,組織語言然后表達出來,在頭腦中形成牢固概念,訓練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特別加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靈活起來。
(3)讓學生類比上一題,完成y=x的表格,并給出奇函數的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催化、解放和升華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認知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
(4)y=x2定義域[-1,2]是偶函數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為了檢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通過知識應用讓學生發(fā)現(xiàn)實際問題,掌握和運用新知。
(5)給出一個偶函數或奇函數的部分圖像讓學生補充剩下部分的圖像。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思考,加深對偶函數奇函數概念的理解,特別是對“任意”兩個字加深體會,從而突破難點。
3.多層訓練,鞏固新知
證明下列函數的奇偶性:(1)y=0(2)y=x4(3)y=x3(4)y=x4+x3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掌握證明函數奇偶性的步驟和方法,讓學生上臺展示,由教師現(xiàn)場指正,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散思維、理解所學、掌握技巧,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借此進一步強化對本課教學難點的體悟。
4.討論總結,反思提升
在這一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筆者運用課件,向學生設問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走心地思考,大膽地討論——總結所學、加深所學、鞏固所學、提升所學。筆者安排具體思考問題如下:
(1) 你從今天的所學中學會和掌握了什么?
(2)你在在今天聽課過程中有什么思考和感想?
(3)本節(jié)課你要注意什么并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4)本節(jié)課你的疑惑點在哪里?
(5)你對今天的表現(xiàn)滿意嗎?你對本小組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滿意嗎?
讓學生們自由發(fā)言、充分發(fā)言、大膽發(fā)言,在討論交流中深化理解、銘記所學。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探討交流,增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增強學習好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不懈求索、積極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5.布置作業(yè),回歸拓展
教材第39頁,習題1-3A組,第6-8題,明確選做題、必做題和思考題。
設計意圖: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盡可能讓所有學生得到充分的、適宜的發(fā)展。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效果。
五、具體教學內容設計
本節(jié)課以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為目標,把教師“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和學生“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這么學”進行有機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