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進昌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教育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課改明確的提出了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不再讓學生被動的學習文化知識。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一些教學方式也應運而生,但是在眾多的教學方式中情境教學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出快樂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chuàng)設快樂的情境。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快樂情境
前言:
任何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都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去學習,更多的都是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教師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通過教師耐心和正確的教導才能夠讓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更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情緒對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生的情緒高漲精神愉快就會讓記憶力不斷的增強,學生的思維也會變得非常的活躍,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也是非?;钴S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創(chuàng)設快樂情境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一、利用對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愉快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站在講臺上位學生講授一些知識點,整個教學的氛圍都非常的枯燥乏味,學生一直都是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對于學習信息技術非常的沒有興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被廣泛的應用,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讓本身枯燥乏味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有趣,從而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也能夠很好的轉化為具象的知識點。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出一些教學課件,這樣能夠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能夠通過豐富有趣的課堂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對知識點的記憶也非常的深刻。當學生在學習關于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關于信息技術革命的相關影片,讓學生在觀看的工程中去理解信息技術的革命,通過觀看一些歷史性的影片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學習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同學制作一些PPT,然后讓每個同學都在講臺上講解自己的PPT,然后教師可以評選出最優(yōu)秀的作品然后給予學生相應的獎勵,這樣能夠大大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立足于課本但又不拘泥于課本,以興趣為導航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立足于課本進行教學,任何的教學內容都應該是完全符合課本知識內容的,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正確的學習軌跡上學習,不會偏離學習的主旨。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按照教學大綱的內容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上沒有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內容都是非??菰锏?,因此學生沒有很好的學習興趣。這就要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既要立足于課本又要不拘泥于課本,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以后就會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整個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當教師在講解關于文字處理的知識點的時候,教學大綱的要求就是讓教師對文字處理進行簡單的概括,沒有提出更高的教學要求,但是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文字處理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因此學生必須要重點掌握文字處理的知識,教師就可以根據(jù)教學要求對課本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張賀卡,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比較全面的讓學生掌握文字處理的知識,同時又能夠學習到一種比較使用的技能,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都是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自操作動手能力也得到的極大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既要嚴格的遵守教學內容,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
三、用生活中的事例生動的比喻或小品創(chuàng)設快樂情境
在信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牟迦胍恍┥钪械氖吕蛘呤且恍┬∑?。穿插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小品一定要是是簡短精煉的,占用的課堂時間不能夠太長。教師可以從很多個方面加入這些小品,例如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史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完成小品。在課堂中開展這些小品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神經處于非常興奮的狀態(tài),這樣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一些抽象的有難度的知識都進行簡化,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進行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舉一些現(xiàn)實生活的例子,例如在講解關于計算機處理數(shù)據(jù)的時候,教師可以舉例說大量的數(shù)據(jù)就相當于一些小麥粒,人們處理大量的小麥粒的時候就是將小麥粒進行研磨,然后再把小麥粒送回去,計算機系統(tǒng)的處理過程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將暫時還不需要處理的數(shù)據(jù)放在硬盤中,將一些需要處理的數(shù)據(jù)放在內存中,當數(shù)據(jù)處理完以后再送回到硬盤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這個生動的比喻講解給學生以后就能夠讓學生很好的理解整個計算機的處理過程,這種教學方法比教師單純的講授一些知識要好很多,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理解,還能夠記憶的更加深刻。
四、開辟第二課堂適時為教學添加新血液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第一課堂,但是在如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教師可以讓學生定期出一些關于信息技術的海報,或者是組織一些智力測試,通過這些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在寒假暑假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電子相冊,通過學生親自的操作去感受信息技術帶來的樂趣。
總結: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出快樂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讓學生自己不斷的去探索,從而學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朱國輝.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快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5(12):98-99
[2]宋海.探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快樂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29):119-121
[3]劉曉琴.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快樂情境創(chuàng)設[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6(18):193-194
[4]曹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快樂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J].教育導刊,2013(0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