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本
摘要:小學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具有表現(xiàn)能力差、知識儲備低、觀察能力差、經(jīng)驗不足的特點,另外加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使作文教學還不夠靈活,在作文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排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讓他們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因此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就變得尤其關鍵。
關鍵詞: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zhì)量;主體地位;累積材料;評估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學生綜合能力素質(zhì)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小學教學中最關鍵的部分,小學作文在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重視作文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實施作文教學,要積極指引學生從生活細節(jié)著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自由、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習,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寫作技能,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由此,筆者為了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強化語文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從多方面進行了嘗試。本文結合了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的探索,對如何提升作文教學質(zhì)量進行幾點總結。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占據(jù)主導地位,教師明確主題,明確寫作方式方法,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的思想無法發(fā)揮,從長遠來看,學生創(chuàng)作的獨立性能力會越來越差,作文的真實感會越來越缺乏,學生也會產(chǎn)生心理負擔,慢慢失去對作文創(chuàng)作的興趣,甚至討厭寫作,因此,教學活動偏離了教學目標,不能達到預期的成效。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nèi)匀惶幱趯χ車氖挛锞哂袕娏业暮闷嫘牡碾A段。如果他們能夠充分使用學生的好奇心,指引學生把自己探索到的經(jīng)歷過的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就可以幫助學生完成一個好的文章。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充分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從實踐出發(fā),走出作文寫作的誤區(qū)。在日常的作文訓練中,我會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定義自己寫作的主題。
二、做好閱讀訓練
如果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閱讀量不夠,他們就很難寫出好的作文。只有在積極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繼續(xù)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后備知識儲存量以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因此,學生應該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閱讀各種書籍,以擴大他們的視覺視野,開闊知識領域,增漲知識量,以誘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逐漸豐富他們的語言和詞匯,增多他們的寫作材料,把握和理解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和寫作方法。
例如,在《頤和園》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學生體驗環(huán)境描述的技巧和細節(jié),以及在文中的表達方式,然后讓學生在校園里觀察,找出他們可以詳細描述的要點,并進行作文整合。在經(jīng)過文本閱讀訓練后,許多學生找到了一些方法,有些學生對學校里的植物和樹木進行了仔細的描述。因此,有必要將寫作訓練和閱讀結合起來。
三、累積寫作的材料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寫作的材料來自生活,所以離開實踐的作品是不完整的,沒有根據(jù)的。寫作成功的要點就是材料的積累。只有擁有足夠的好語言和良好的語句儲備,我們才能撰寫出出色的作文。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積極感受社會生活,指引學生從課本和生活中積累素材,學習更多的營養(yǎng)知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注意教學,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汲取和背誦自己覺得好的語句和段落,另一方面教師要指引學生學習觀察人,周圍的事和物,讓學生們將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帶入自己的觀察范圍,記住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所有內(nèi)容,然后把對自己感動最深的部分寫入作文,從而實現(xiàn)思考能力和提高觀察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入現(xiàn)實生活,接觸自然,觀察和探索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最終達到積累材料,完成作文寫作的目的。當然,由于小學生各方面都不成熟的特點,也不能離開教師的引導,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累積素材的方法,以幫助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好作文。
例如,在《火燒云》的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作業(yè),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和句子,學生們通過朗誦掌握了這些詞匯,并且可以靈活運用寫作。另外:教師在《觀察一兩種植物》的作文教學中,運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去校園觀察植物,并在觀察過程中做好記錄,最后依據(jù)自己觀測到的細節(jié)來完成作文。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作文不僅具備了感情,而且他們對于實物的描寫也更細致了。
四、做好評估工作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展開對學生的評估工作,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詳細的記錄批注,對能力差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尼槍π耘嘤?,盡最大努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能力。同時,在教師發(fā)揮引導作用的同時,也應讓學生加入評價隊伍,讓學生相互閱讀,相互評價對方的作文,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修改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學生的評價中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例如,筆者在學生寫了關于植物構成的文章之后,首先讓學生分組閱讀他們的作文,然后講述其他學生作文的優(yōu)缺點,同時,作者本人也要表述出自己最滿意和覺得有所不足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都理解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從根本上提升了學生的小學語文寫作能力。
五、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開放合理的教學方法,從實踐出發(fā),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理解,幫助他們以更多元化的視角審視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體驗到寫作的快樂,盡可能地增強學生的整體寫作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珍鳳.信息技術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整合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6(04):56-57
[2]李蓮.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改革[J].語文建設,2015(3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