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摘 要】
3—6歲正是習慣養(yǎng)成的敏感時期,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使幼兒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將關(guān)系到幼兒一生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
禮儀 幼兒
清初思想家顏元有句名言“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蔽拿鞫Y儀的影響非同一般。把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得以實踐,并進一步養(yǎng)成習慣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必將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
入園、進餐、睡眠、游戲等一日環(huán)節(jié)中,包含著大量的禮儀教育契機。我們針對每個環(huán)節(jié)從幼兒、老師、家長入手制定了禮儀目標,確立了指導策略。孩子通過幾次的親身值日后,不但能體會到老師工作的辛苦,而且責任感增強了,自信、樂觀的性格,也逐步形成并提高。在各種節(jié)日及時對孩子進行節(jié)日的禮儀教育。比如,三八婦女節(jié)請孩子為媽媽做一件事,自己動手做禮物送給媽媽;世界地球日時對孩子們進行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教育,帶孩子去校園外撿垃圾等。還比如經(jīng)常開展“自理生活能力競賽”,鼓勵幼兒積極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養(yǎng)成一些好習慣,開展“我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禮貌習慣,并能使用“您好”“歡迎您“”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開展“爭當禮儀小標兵”,鼓勵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遵守禮儀規(guī)范等。和同伴在一起培養(yǎng)幼兒分享快樂,分擔憂愁的情感,也是禮儀教育的一部分,積極開展激勵性行為評價活動,強化幼兒的行為,肯定幼兒的正確行為,這種以情育情、以情激情的方式能使幼兒獲得愉快、自豪、向往的情感體驗,起到情感認知、情感促行動的作用。
在幼兒園和小伙伴一起玩時,能夠與同伴和睦相處;為同伴的進步而感到高興;同伴有了困難,如領(lǐng)子沒翻好,碗筷沒發(fā)到;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注意捕捉幼兒在一日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禮儀,及時鼓勵并引導幼兒關(guān)心、支持、幫助周圍的人,熱心地去幫助解決。我們教師要把握每個教育契機,因勢利導地開展隨機教育。
陳鶴琴先生認為:“凡是可以給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環(huán)境?!彼晕覀兝铆h(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潛移默化地促進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積極營造和諧優(yōu)美和人性化的校園環(huán)境,努力讓每一個點發(fā)揮作用。面對獨生子女自私、任性、攻擊、缺少同情……等問提社會性的問題,教育者往往將側(cè)重點更多地放在對幼兒的教育,然而獨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如區(qū)域活動正是為幼兒提供了廣闊的自由的交往空間,幼兒可自主選擇,自由活動,幼兒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樂趣,容易交流,溝通,如扮演各種角色,培養(yǎng)幼兒幫助他人、與人交往的能力。通過情景演練讓幼兒獲得并強化第一情感體驗,復習、運用和內(nèi)化所學的禮儀教育內(nèi)容,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如“打電話游戲”表演正確的接打電話禮儀后,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接、打電話才是懂禮儀的,當幼兒了解之后組織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現(xiàn)幼兒的表演中引導幼兒進行辨析與評價,進一步鞏固“鈴聲不過禮貌問候,對方掛了電話才能掛電話——”等接打電話禮儀的學習。又如:“幫助別人真快樂”用以大帶小的教學形式,讓大班的孩子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襪,在真實的情境體驗中,幼兒真正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通過活動中的角色任務的游戲,能夠幫助幼兒學習分享、合作、謙讓、互助等行為,促進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
在開展禮儀教育活動時,可以通過兒歌、故事、歌曲、游戲等豐富多彩的形式把道理簡單化,便于幼兒理解和記住。比如,我在組織小班家庭禮儀活動“拜訪客人”時,先以故事《小熊請客》導入,給孩子們一個大致的印象:拜訪客人時要講禮貌。我又給孩子們一個正確的示范,然后請小朋友們情境表演《拜訪客人》,喜歡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情境表演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爭先恐后地來表演,而且非常認真。例如,在手工活動中,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向其他小朋友借剪刀、膠水等用具,老師就此引導幼兒在借東西時用禮貌用語,要和別人說“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如果不小心把別人的東西弄壞或影響別人操作,那么要說“對不起”。這樣一來幼兒不但在操作過程中得到手臂肌肉的鍛煉,還從操作的過程中懂得一些禮儀知識,正可謂:兩全其美。在常識課中,引導幼兒學習日常生活禮儀。在學習,《洗手》中,知道洗手的正確方法,懂得飯前便后要洗手,洗手要排隊,節(jié)約用水等。在《大家一起玩》中,要求幼兒和小伙伴要友好相處、不打架、不搶玩具、不說臟話。在語言課中,我們通過故事、兒歌、情景表演等形式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語言課是通過故事中的內(nèi)容,向幼兒講解文明禮儀知識的大好機會。教師可設(shè)計通過《蝴蝶找花》《我的一家》《小猴請客》等角色游戲,幼兒感受到友愛同伴,禮貌待人的好處,通過《值日生歌》《好娃娃》等歌曲的表演,鞏固禮貌用語。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做人的起點,是幼兒基本的活動,也是最喜歡的活動。所以,我們抓住孩子好動好玩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潛移默化的學習文明禮貌知識。例如:在戶外活動滑滑梯時,孩子們你爭我搶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兒玩的興頭,又能人人參與時,要求幼兒“上下請排隊”,不小心碰到他人時說“對不起”“沒關(guān)系”;玩蹺蹺板或木馬時,讓幼兒學會等待,別人玩著時,自己想玩要說“請給我玩一下”“謝謝”,在活動中有人摔倒,要及時把他扶起來等等。在娃娃家中,我們創(chuàng)設(shè)小醫(yī)院、小超市、理發(fā)屋等,在這里幼兒學到了應當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如何與他人進行交談,在交流的過程中幼兒必定用到一些禮儀詞匯和肢體語言,娃娃家雖然只是一個模擬的社交氛圍,但幼兒卻能在這個虛擬的氛圍中體驗到它的真實存在,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娃娃家由此成為幼兒學習和實踐社交禮儀的中介。 因此,戶外活動是幼兒園中重要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練習使用文明禮儀用語,并學會不同場合,不同角色中文明禮儀行為。懂得了在人際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謙虛恭敬、相互諒解的道理。
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是必須的。由于孩子年齡小,我們要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和感染幼兒,運用多種辦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和行為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