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乾隆年間高密“通德詩社”考論

      2018-03-28 14:54:15徐禮節(jié)
      巢湖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詩序南園生平

      徐禮節(jié)

      (巢湖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明清時期,山東高密(今高密市)詩歌創(chuàng)作繁榮,特別是清中葉,文人結社唱和蔚然成風,“通德詩社”即其間著名詩社。余友林等《高密縣志·雜稽·志余》(卷一六)載:“密邑詩社,凡興廢者五??滴醭?,王飏昌、綦汝楫諸人,會詩于單若魯之秋水居(園在城西門外)。雍正間,宮勝律、單含等十余人,會詠城西蕪園及單知宜野趣園(園在感化寺東)?!T先生既歿,南園詩社繼之。南園精舍在城南二里,為李孝義先生別墅,亭、池、竹、石之勝,甲于一邑。其子李長疄與同邑王立豐、單烺、李師中等四十余人唱和其內(nèi),名為‘通德詩社’。萊郡守洪公肇懋,月以馬遞征詩,一時稱盛。繼起則‘三李先生’也,李懷民與其弟憲暠、憲喬以中晚唐律詔后進,海內(nèi)宗之,稱為‘李高密派’。 ”[1]可見,“通德詩社”又名“南園詩社”,不僅規(guī)模大,達到“四十余人”,而且影響廣遠,“一時稱盛”,直接開啟以“三李”為代表的高密詩派。然而由于資料匱乏,尤其是唱和之作所存無幾,“通德詩社”的創(chuàng)作盛況與藝術成就已難以知曉。本文根據(jù)零散的資料,排比考證,以期對詩社的相關情況有所發(fā)現(xiàn)。

      1 詩社成員

      據(jù)前引《高密縣志》所載可知,“通德詩社”的活動地點主要在李長疄位于高密縣城南二里的“南園”,這里有“十畝”(單烺《呈同社諸前輩》[2])之曠,景色宜人,“亭、池、竹、石之勝,甲于一邑”。李長疄也是“通德詩社”的盟主。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李南園先生》:“大雅久淪落,牛耳主齋盟?!蠄@舉大社,鈞天響鏗鍧?!盵3]李長疄,字根田,世稱“南園先生”。雍正七年(1729)舉人,以孝聞名鄉(xiāng)里,著有《其田居詩稿》二卷。生平詳見余友林等《高密縣志·人物·孝友·李長疄》(卷一四上)、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李南園先生》詩序等。

      “通德詩社”成立于乾隆八年(癸亥,1743)。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李南園先生》詩序:“乾隆癸亥,先生倡為文字會,執(zhí)桃茢為盟主,集諸名流,觴詠于其別墅之南園,遂以名社?!盵3]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因單烺、李愚村等加盟,社事活動盛極。清單可基《〈大昆崳山人稿〉引》:“(單烺)丁卯在里門,偕邑中李愚村、森子、尚木、根田、廓園、文在,綦墨傭,王太初、君實,及家彬如、石田、紹伯諸先生,舉‘通德詩社’于李氏之南園,分題角勝,觴詠流連,為吾邑百余年來佳話?!盵4]可見,鼎盛時期,其社員不僅達到“四十余人”,而且有單烺、單紹伯、李師中、李愚村、李文在等當時名流。

      單烺(1708—1776),字曜靈,號青侅、大昆崳山人。高密人。乾隆元年(1736)會試中式,四年賜進士。官至廣平(治今河北永年縣東南)、銅仁(治今貴州銅仁市)知府。著有《大昆崳山人稿》。生平詳見余友林等 《高密縣志·人物·仕績·單烺》(卷一四上)、清竇光鼐《朝議大夫貴州銅仁府知府護理糧驛道單君烺墓志銘》等。今存詩集中有《蠟梅》《南園社集李根田有“雨過風凄清”之句因以成詩四首》《南園社集和根田韻》等社事詩十余首。

      單紹伯(?—1773),名宗元,號愚溪。高密人。少任俠孤高,因病而絕意科舉。詩學柳宗元。著有《愚溪集》《西窗詩草》等。生平詳見余友林等《高密縣志·人物·卓行·單宗元》(卷一四上)、于始瞻《紹伯先生墓志銘》、李憲暠《單紹伯先生傳》等。今存詩集中有社事詩六首,即《秋日燕南園呈同社諸子》《九日后同社諸人南村登高》《續(xù)文會二首》《步李根田續(xù)文會詩原韻二首》。

      單彬如,名份,號石禪。高密人。廩生。著有《石禪詩稿》。生平詳見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石禪先生》詩序等。

      單石田(一作“植田”,1689—? ),名云荃,字蘅洲。高密人。乾隆三年(1738)副貢。生平詳見余友林等 《高密縣志·人物·孝友·單云荃》(卷一四上)、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蘅洲先生》詩序等。清單步青《高密單氏詩集拾遺·單云荃》載有石田社事詩《集李根田園池看白蓮》《和李根田柬文會社同人詩二首》。

      李愚村(1686—1758),名元直,字象先。高密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進士,官至巡視臺灣御史,以“直聲”聞名。生平詳見余友林等《高密縣志·人物·名宦·李元直》(卷一四上)、趙爾巽等《清史稿·李元直》(卷三○六)等。

      李師中(1689—1754),字正甫,號蝶園。高密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歷吏部文選司員外郎、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乾隆十七年(1752)為福建鄉(xiāng)試主考、會試同考、山西督學,“一歲三典試”;十九年卒于貴州學政任。生平詳見余友林等《高密縣志·人物·名宦·李師中》(卷一四上)、清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事行小傳·蝶園府君》等。

      李廓園,名黃中,號三洞。李師中胞兄,庠生。生平詳見清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行事小傳·廓園府君》(卷二)、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李三洞先生》詩序等。

      李森子,名林開。高密人。清李錫符等《高密李氏家譜·南七股三支譜圖》:“(李)林開,字森子。庠生?!盵5]

      李尚(當作“商”)木,名槤求,榜名喬松,號南莊。高密人。乾隆三年(1738)順天舉人,授國子監(jiān)學錄。生平詳見余友林等《高密縣志·人物·文苑·李喬松》(卷一四上)、清李錫符等 《高密李氏家譜·南七股三支譜圖》(卷一)及同書《行事小傳·商木府君》(卷二)等。

      李文在,名杜。少時有“半塘秋水月離離”之句,世稱“李半塘先生”。高密人,增生。屢試不售,遂專注于詩,著有《燕齋詩稿》。生平詳見余友林等《高密縣志·人物·文苑·李杜》(卷一四上)等。清李錫符等 《高密李氏家譜·行事小傳·文在府君》:“性恬淡,喜交游,輕財樂施,翛然自適。讀書外,不聞家計?!詳?shù)奇,遂自肆于詩酒間,與族侄廓園、蝶園,宗侄根田,并單氏紹伯、青侅兩先生,及邑中名流,訂‘蓮花詩社’,朝夕燕集,樂此不疲?!盵5]所謂“蓮花詩社”,即“通德詩社”。

      綦墨傭,名紋,字桐詹。高密人??滴跛氖哪辏?705)舉人,任武義知縣,改萊陽教諭。著有《世德堂集》。生平詳見余友林等 《高密縣志·人物·孝友·綦紋》(卷一四上)、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綦墨傭先生》詩序等。

      王太初,名立性。高密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婁縣令。著有《小峨嵋詩集》。生平詳見余友林等 《高密縣志·人物·文苑·王立性》(卷一四上)等。

      王君實。生平不詳。單烺有《送王君實秋試》:“王郎余與交總角,神姿曠逸才卓犖。詞壇雄視廢千人,荊山誰發(fā)卞和璞?……”[2]可見,他當為高密人,自小與單烺友善。

      王立豐,字延祺,號南崖。高密人,恩貢生。與李元直為郎舅,孫王熙甫乃高密詩派“后四靈”之一。生平詳見單烺 《高密十四先生詠·王南崖先生》詩序等。

      除上述14位,“通德詩社”社員可考者尚有以下11位。

      傅評,字月亭。李元直、李師中、單云荃之至交。高密人,曾任福山訓導。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傅月亭先生》詩序:“先生諱評,月亭其字也。……晚與燕屺夫子作舟、文在、愚村、廓園、根田五李先生,彬如、石田、紹伯、家伯叔、河東家兄及余訂‘通德詩社’;后李商木、森子、亭午三先生,王太初石齋及宗四族孫踵至,往來談燕,情款甚密,此外漠如也。”[3]余友林等《高密縣志·人物·卓行·傅評》(卷一四上)亦載:“晚集名流,訂詩社,往來談燕,情意款密?!盵1]

      李作舟、李亭午。據(jù)前引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傅月亭先生》詩序可知,李作舟、李亭午、單宗四三人同為“通德詩社”成員。李作舟,名楫求。高密人,歲貢生。生平詳見余友林等《高密縣志·人物·卓行·李楫求》(卷一四上)、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李作舟先生》詩序等。李亭午,名時中,號君宜、龍御。李師中胞弟。雍正十三年(1735)舉人。生平詳見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李亭午先生》詩序等。單宗四,名維。生平詳見下文。

      單維,字宗四,號濰村。單烺之族孫。高密人,廩貢生。官歷德州訓導、濮州學正。著有《周易介》《留聲集》。余友林等《高密縣志·人物·儒林》(卷一四上):“單維……與李長疄、王立性等結詩社于李氏南園?!盵1]單烺《和李南園首春韻兼邀同族孫宗四社燕》詩句“新交小友愧年多”自注:“宗四初入社?!盵2]清單步青《高密單氏詩集拾遺·單維》收有單維社事詩《和李根田柬文會社同人詩二首》。

      單履晉,字仲昭,號秋巒。高密人。雍正十年(1732)順天舉人。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仲昭兄》:“擇鄰移住先年宅,結社倡為祖德詩。”該詩序:“兄諱履晉……與余及李亭午為詩會?!盵3]

      單鳳文、單繩謨、單襄楹、單襄榕、單襄棋。清單步青《高密單氏詩集拾遺》收有五人同題詩作《和李根田柬文會社同人詩》(其中襄楹、襄榕、襄棋均為二首),可見皆為“通德詩社”成員。單鳳文,單烺之父,字千仞,號彩章,貢生,歷任云南磨者井鹽大使、瑯井鹽大使、湖南布政司廣盈庫大使。生平見清單步青 《高密單氏文集拾遺·單鳳文》小傳。單繩謨,字其武,高密人,雍正七年(1729)順天舉人。單襄楹,字星繞,高密人,庠生,著有《逸齋印譜》。單襄榕,字樹南,號蔭園,高密人,乾隆三年(1738)舉人,任四川鹽亭縣知縣。單襄棋,字秋榨,號蔭園,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順天舉人,歷任臨淄縣訓導、曹州府教授,著有《荔軒詩草》。四人生平皆見清單步青《高密單氏詩集拾遺》詩人小傳。

      李大凱,李師中之孫,李緒曾之子。清李錫符等 《高密李氏家譜·南七股長支譜圖》:“(李)大凱,字樂亭,號松濤。監(jiān)生?!盵5]單烺有《松濤舅氏枉顧不遇賦此奉謝兼邀入社》詩,知李大凱亦為“通德詩社”成員。

      可見,“通德詩社”的40多位成員,多是高密李氏、單氏、王氏等望族的名流,且有長有少,不乏祖孫、父子、舅甥。

      2 詩歌唱和

      據(jù)現(xiàn)存的資料可知,“通德詩社”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既有集會賡歌,也有燕談論詩,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李南園先生》即云:“妙不關文字,論詩如鍾嶸。南園舉大社,鈞天響鏗鍧?!盵3]還有登高游賞,單宗元《九日后同社諸人南村登高》即載:“雨暗重陽秋未窮,重尋佳節(jié)夕陽中。……酒返童顏人未老,詩添狂興句能工。藍田吟罷思工部,共喜年年此會同?!盵6]

      就賡歌唱和而言,在方式上,有“分題角勝”(單可基《〈大昆崳山人稿〉引》,見前),也有“列坐”“流觴”(單可基《過李氏園感懷根田翁》,載余友林等《高密縣志》卷一五下《藝文志》[1])。有和意,如單烺《王延祺夫子席上和南園〈尋梅曲〉》等;也有和韻,如單烺《南園社集和根田韻》《南園晚晴和紹伯叔韻》等。有即事題詠,如單烺《戲題李南園畫菊卷并和其韻呈李森子丈》等;也有以某詩句為題材的賡和,如單烺《南園社集李根田有“雨過風凄清”之句因以成詩四首》等。在內(nèi)容上,有以敘事為主者,如單烺《李尚木文春園社宴》等;也有以抒懷為主者,如單烺《和李南園首春韻兼邀同族孫宗四社燕》等;還有詠物寄意者,如單烺《蠟梅》詩序云:“余不工詠物,慈竹居蠟梅初開,同人燕集賦詩,余未有以應也,后根田詩促之,乃為作歌?!盵2]在體裁上,有近體,如七絕(單宗元《步李根田續(xù)文會詩原韻二首》)、五律(單烺《南園社集和根田韻》)、七律(單宗元《秋日燕南園呈同社諸子》);也有古體,如五古(單烺《藤蘿不附木和李愚村先生韻》)、七古(單烺《雨后呈同社諸先生》);甚至有古體樂府詩,如李長疄《尋梅曲》(今存單烺《王延祺夫子席上和南園〈尋梅曲〉》)?!巴ǖ略娚纭钡某褪r于此可見一斑。

      “通德詩社”的藝術追求與創(chuàng)作成就雖因作品佚失而難知概貌,但有三點是可以肯定的。首先,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受詩人生活環(huán)境、閱歷以及所處時代等因素的制約,多數(shù)詩作當缺乏深廣的社會內(nèi)容。不過,也有少數(shù)作品觸及民生疾苦,如單烺《雨后呈同社諸先生》詩序云:“上歲淫雨傷稼,自是年九月至本年五月,變而亢旱,哀鴻遍野,諸先生共抱隱憂,社中殊落落矣。六月初一日,大雨浹夜,人慶更生,同社置酒相勞苦,且以敘致契闊,咸謂不圖再賭此景象爾?!盵2]這是難能可貴的。

      其次,在審美理想上,奉行儒家傳統(tǒng)詩學觀。單烺《高密十四先生詠·李南園先生》述及李長疄創(chuàng)社動因時即云:“大雅久淪落,牛耳主齋盟?!盵3]可見,復興“大雅”是詩社的唱和宗旨。單烺自云“頃余謝客臥杜門,晨夕過從資商榷。共芟榛蕪探經(jīng)旨,獨壯波濤擬古作”(《送王君實秋試》[2])、“吾詩言吾志而已”(單可基 《〈大昆崳山人稿〉引》[4]引),所謂“臥杜門”“探經(jīng)旨”“擬古作”“言吾志”,亦皆與此相通。

      再次,在藝術方面,重視聲韻格律與表現(xiàn)技巧。這是古代詩社唱和的基本特征,單可基所謂“分題角勝”(《〈大昆崳山人稿〉引》,見前)即透露出這方面的消息。為在創(chuàng)作基本功上角逐高下,詩社除采用“流觴”等方式外,詠物時還引入禁體——“白戰(zhàn)體”。單可基《過李氏園感懷根田翁》:“玉山倡高會,通德萃群彥。列坐引流觴,題詩矜白戰(zhàn)?!保ㄓ嘤蚜值取陡呙芸h志》卷一五下《藝文志》[1])所謂“白戰(zhàn)”,本謂空手作戰(zhàn);在詠物詩的創(chuàng)作上,專指禁用某些較為常用的字。事源于歐陽修、蘇軾。宋皇佑二年(1050),潁州太守歐陽修于聚星堂與客會飲,作《雪》詩,其序云:“玉、月、梨、梅、練、絮、白、舞、鵝、鶴、銀等字,皆請勿用?!盵7]元佑六年(1091)蘇軾知潁州,效“歐陽體”作《聚星堂雪》詩,序云:“十一月一日,禱雨張龍公,得小雪,與客會飲聚星堂。忽憶歐陽文忠公作守時,雪中約客賦詩,禁體物語,于艱難中特出奇麗。爾來四十余年,莫有繼者。仆以老門生繼公后,雖不足追配先生,而賓客之美,殆不減當時,公之二子,又適在郡,故輒舉前令,各賦一篇?!盵8]因蘇詩末二句為“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zhàn)不許持寸鐵”,后遂謂“禁體物語”的詠雪詩為“白戰(zhàn)體”或“白戰(zhàn)”。采用禁體唱和,表明詩社非常注重聲律、語匯、技法等創(chuàng)作基本功,今存單烺、單宗元的社事之作,也證實了這一點。

      值得注意的是,“通德詩社”的社集活動非常融洽、快樂,單云荃《集李根田園池看白蓮》對此有生動的描繪:“今日良宴會,花開一設觥??筒幻C衣冠,主不拘送迎。相望行跡外,禽鳥亦不驚。淡然池中蓮,玉質皎瑩瑩。主客頗不俗,列坐任縱橫。樂此恬淡意,坐待月華生?!盵9]如此的環(huán)境和氛圍,無疑是社事活動繁盛的重要因素。

      3 詩社影響

      “通德詩社”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促進詩藝的交流與切磋,繁榮了詩歌創(chuàng)作。單可基《過李氏園感懷根田翁》即云:“徙倚緬前蹤,名流恣談燕?!偶奈鲌@,奇篇傳異縣?!保ㄓ嘤蚜值取陡呙芸h志》卷一五下《藝文志》)[1]二是促進詩學后進的成長,有利于鞏固高密李氏、單氏、王氏等家族的繁榮。誠如單烺《呈同社諸前輩》所云:“幾輩仙人謫世間,南園十畝自閑閑。……社作新成傳樂府,少年蔚起并名山。薄言歲暮盟松柏,共揀商芝駐妙顏?!盵2]三是直接影響以“三李”為代表的“高密詩派”的形成?!巴ǖ略娚纭背蓡T中,李愚村為“三李”之父,李師中為“三李”推崇而“不能忘情”[10]的族叔,單烺、單宗元堪稱“三李”之師,楊鐘羲《雪橋詩話續(xù)集》(卷六)即云:“高密三李受學于單書田先生、宗元?!盵11]他們的結社唱和無疑會對“三李”產(chǎn)生影響;況且“通德詩社”的鼎盛時期——乾隆十二年(1747),懷民10歲,憲暠 9歲,已是讀書習詩的年齡,對于長輩們轟轟烈烈的詩社活動,他們不可能無動于衷?!巴ǖ略娚纭睂Α案呙茉娕伞钡挠绊懯巧钸h的,可以說開“高密詩派”之先。

      猜你喜歡
      詩序南園生平
      唐 南溪詩序并南溪玄巖銘拓片
      中國書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5:51:36
      傅忠誠教授生平
      唐詩賞讀——南園之一
      唐詩賞讀——南園之三
      曾鞏生平
      美文(2018年20期)2018-10-23 05:52:30
      論梁肅的詩序
      包何生平考述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5:33
      潑盡水墨是生平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9
      南園詞話三十七則(接上期)
      南園詞話
      中牟县| 五华县| 辉县市| 宽城| 绥阳县| 麟游县| 南充市| 蓝山县| 长丰县| 武穴市| 吉首市| 承德县| 南丰县| 定兴县| 巴林左旗| 韶山市| 孝昌县| 广昌县| 天水市| 瓮安县| 宝山区| 彭水| 林州市| 台湾省| 伊川县| 大同市| 仪陇县| 宁化县| 鹤峰县| 镇平县| 临城县| 二手房| 德兴市| 剑河县| 阜平县| 龙里县| 孝感市| 和平县| 华亭县| 凤凰县|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