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亞
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 河南駐馬店 463000
每個人的生命都像一朵花,盡管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一朵花。有的像艷花,有的像香花,有的像艷而香的花。艷花大多不香,香花大多不艷,艷而香的花大多有刺。只要艷者取其艷,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艷;艷且香者取其艷香,容其有刺,每個人的生命都可能成為最燦爛最精彩最具特色的花。尊重、愛護和賞識每一個學生,?寬容地、理性地看待學生的一切,這是著名的德國教育家卡爾·威特博士的教育秘訣之一。
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學生,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全體性、全面性、個性化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研究差異、發(fā)展個體的特長,使學生群體呈現(xiàn)出豐富的統(tǒng)一,為各種人才的成長打好基礎、提供條件。班主任的職責就是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給予必要的扶持、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在長身體、長知識、增能力的過程中盡可能少走彎路,防止誤入歧途。使學生感到被接納、被信任,使其經(jīng)歷體諒和鼓勵;使其潛能得到發(fā)展和發(fā)揮,讓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中成長。由于每個學生的先天遺傳、家庭教育、生活環(huán)境、個人經(jīng)歷不盡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體力必然各異。但每個學生都像一朵花,盡管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一朵,但每個學生都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每個學生的現(xiàn)在都將影響著國家的未來,其意義不可輕視。
十個指頭都不會一般齊,何況是人呢?加拿大有個窮孩子瓊尼,因為智商低,學校的功課總是跟不上,學校只好勸他退學。為了安慰他,學校請了一位心理學家和他談了一次話。心理學家告訴他:工程師可能不識樂譜,醫(yī)生不一定會繪畫,你被勸退學了,但不等于沒出息。這番話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 后來,他長年給人家整建苗圃,修剪花草。20年后,他成為聞名全國、受人尊敬的風景園藝家。
同一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傾向一般不會在同一水平線上,他們的"發(fā)展期"也是不同的,任何班的學生,學習上肯定存在著上、中、下。其實學習不好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更渴望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尊重與愛護,因為他們比學習好的學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作為班主任,我從來不叫學習不好的學生為“差生”而是稱他們?yōu)椤皩W習暫時困難生”。
“學習暫時困難生”是一朵花。真誠地向他們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動他們、啟發(fā)他們、誘導他們,逐步增強他們的信心、勇氣,并耐心細致的培養(yǎng)他們,以便他們在學習上早日趕上其他同學?!皩W習暫時困難生”的形成都是因為長期的學習習慣不好、不會科學的安排時間而引起的,所以不能指望一、兩次談心或輔導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反復,深入調查和了解反復的原因,不急躁、不嫌棄,要堅持不懈地作工作,并爭取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學習暫時困難生”的轉化工作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要積極與任課教師聯(lián)系,采用“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的教學原則,默寫、回答的問題、考試的試題難度要適中,使學生始終有一種成功感,使他們恢復理智和自尊,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勇氣,只有尊重和愛護“學習暫時困難生”,才能引起師生情感“共鳴”,使他(她)成為最燦爛最精彩最具特色的花。
每個人的生命都像一朵花,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一朵花。?犯錯誤的學生也是一朵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待于我們去培養(yǎng)造就,難免會有失誤、會犯錯誤。針對一些學生“有錯不肯接受批評”的心理,所以通過“艷者取其艷,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艷;艷且香者取其艷香,容其有刺,”的包容心理更有效解決問題和糾正錯誤;通過“包容”,讓學生去掉思想包袱,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其主動改正錯誤,我們的教育本身具有道德性。
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魏書生說過:"學生不管多么難教育,畢竟是青少年,其內心深處一定有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惡丑與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學生時,要力爭不站在學生的對面,讓學生怎樣,不讓學生怎樣。而要力爭站在學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好。這樣,學生會感到你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而要增長這“一智”,就必須認識到錯誤,并能糾正錯誤,人就是在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進步的。中學生的思想容易受所接觸到的事物局部的影響,分析問題膚淺,容易以片面代替全面,往往作出錯誤的判斷,在對待“學習暫時困難生”、學生的錯誤時只要做到“艷者取其艷,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艷;艷且香者取其艷香,容其有刺,”的包容心。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既需要把教師的忠告當作自己的間接經(jīng)驗,更少不了從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中得來的直接經(jīng)驗。只有他們切身體會到自己那樣做不對,教師的告誡才不會當成耳旁風。
人生是一個積累個體經(jīng)驗的過程。一位教育的先人曾經(jīng)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走進年輕的心靈”我愿與我的學生一起微笑著聆聽每一個生命的聲息,深感每個人的生命都像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