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霞 劉義付
摘 要:以《汽車維修基礎》為例,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我院學生、教師的實際情況,對專業(yè)平臺課程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主要內容有教學準備策略、教學實施策略、教學評價策略及相應的案例分析。研究過程中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經驗總結法,創(chuàng)設最佳備課、交流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采用準實驗研究的方法,通過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科學模式多次反復研究,探索最適合我院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策略。最后,通過在專業(yè)平臺課之間擴展,進一步證實其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策略汽車內涵建設
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高校戰(zhàn)線的一支生力軍,只有堅持走內涵式發(fā)展道路,才能實現由大到強的新跨越。教學改革作為高校內涵建設的一部分尤為重要,文章以《汽車維修基礎》為例探討其教學改革?!镀嚲S修基礎》作為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對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影響很大。以《汽車維修基礎》為例,研究汽車專業(yè)知識平臺課程的相關教學策略意義重大。
1.《汽車維修基礎》課程概述
《汽車維修基礎》是“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yè)知識平臺課程,是一門必修的專業(yè)平臺課程,它在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yè)方向課程體系中著支撐連接的作用。先修課程有《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工電子》、《汽車機械制圖》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為后續(xù)課程《發(fā)動機機械系統(tǒng)的檢修》、《汽車傳動系統(tǒng)的檢修》等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2.《汽車維修基礎》教學策略
2.1教學的準備策略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他既有明確的意向,又有大致的規(guī)范。因此,在上課之前教師要進行必要準備,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2.1.1學生準備
近幾年我院大學生是標準的90后,具有90后的共性特點:信息化程度高、個性張揚、愛表現自己、思想超前、熱情開放與孤獨并存、不能吃苦、不太愛受收約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心理承受能力不強、人際交往能力較強等等。我院大學生除了具備上述特點外又有自身特點:文化基礎知識不太牢固,但是動手能力較強,喜歡汽車相關的專業(yè),對汽車比較感興趣,未來工作的目標明確。[1-3]
課程組根據不同班級仔細分析學生的特點,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并通過和班級輔導員和班長及時的溝通,時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學習的積極性程度等,這是教學的必備環(huán)節(jié)。
2.1.2教學資料的準備
《汽車維修基礎》的教學資料主要有:教材、教材分析、評價方案、教學進度表、教案、教案首頁、習題、作業(yè)、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課件、實驗指導書、實驗教案、實驗考核表、教學輔助資源(參考教材、網絡資源等)。[4-6]根據本課程的課程標準,課程組的每位教師,各有自己負責的任務。每位教師有負責制作的教案、教案首頁、教學課件,授課前兩周制作完成并交相關的負責人審核,然后集體討論。
2.1.3《汽車維修基礎》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課題準備的關鍵,主要采用“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理念,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7]針對不同的知識點采用不同的設計方法。
2.2教學的實施策略
教學實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核心階段,根據我院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要求,特采用如下的策略。[8-9]
2.2.1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
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好壞,課堂管理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關系。
(1)重視課程的綜述。第一節(jié)課很重要,第一節(jié)課的課程綜述尤其重要,關系到本門課后續(xù)的學習。第一節(jié)的課程內容要重點講解本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其應用和重要性,學習目的及對后續(xù)課程的影響等。
(2)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即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對汽車維修基礎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歸根結底是學生根本不知道怎么預習,在實際的上課過程中,上課前都會把相關的問題留給學生,保證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可以列舉生活中的相關案例,讓學生借助網絡去尋求答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學習成就感,預習的任務就完成了。[10]
(3)發(fā)揮理想的支撐作用。
隨著實踐經驗的增多,視野的開闊,身心的成熟,大學生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部分對自己所學的專業(yè)和未來的工作都有一個很好的憧憬,只有當學生的興趣與其理想目標結合起來時,學生才有很大的學習興趣因此,為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告訴學生學習專業(yè)文化知識對他們的理想工作有什么用。
(4)樹立畢業(yè)生的榜樣效應。
由于90后大學生的特點,很多大學生有厭學的情緒,總覺得現在所學的知識對未來的工作沒有作用。他們不太了解工作后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將畢業(yè)的學生來學校領畢業(yè)證或上交畢業(yè)論文的機會,講解實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運用情況,這樣說服力更強。
2.2.2養(yǎng)成集體備課的好習慣
共同備課可以把握教學進度,了解教學章節(jié)中的重難點,探究課堂教學中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根據課程教學活動的安排計劃,每周五下午16:00-17:00點是集體備課時間,重點討論下周的上課內容。負責下周課的主備教師,首先說出自己授課的思路,講明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接下來全課程組教師討論,得出一致的教案、教學思想。大家都按照商量好的教學思路進行實施,實施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修正,反饋交流。這樣能夠充分發(fā)揮集體教師的智慧,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2.2.3真正實現“多彩”課堂
學生已經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時間是教師講授,個別時間學生參與,在學生的印象中,大學課堂和高中課題沒有區(qū)別,所體現的色調是一樣的。如果每節(jié)課給學生的印象是不一樣的,即所謂的“多彩”課堂,這就需要教學設計的靈活性,所體現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形式的靈活。
2.2.4信息技術走進課堂計劃
信息技術走進課堂能使枯燥的專業(yè)知識趣味化,普通的課堂生動化,還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慕課等信息化的教學形式引進課堂等。[5]
2.2.5建立統(tǒng)一的交流平臺,完善課程資料庫
信息社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建立課程的交流平臺,QQ群或者是微信群,公用的云盤等。方便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另外課程的電子資源都上傳到交流平臺上,逐漸形成本課程的資料庫。
2.2.6規(guī)范課堂管理,減少“低頭族”數量
手機作為現代通訊工具,早已走進校園,于是它開始占據學生大量的零碎時間。學生上課玩手機現象在大學校園里很普遍,是教師課堂管理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應該找到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原因,可以采用網絡調研或者是深度訪談的方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學生上課玩手機,是學生本身對該課程不感興趣、覺得學習沒有用、教師上課質量不高、環(huán)境問題等。然后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
3.總結
本文以《汽車維修基礎》為例研究應用型本科高校內涵建設背景下的教學策略問題,需要通過在專業(yè)平臺課之間擴展,進一步證實其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寶君.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
[2]劉穎慧.90后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生涯自我效能與就業(yè)力相關研究[J].南方論刊,2016.
[3]施濤,張敏,趙云芳.兩種教學策略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J].教育學報,2016.
[4]吳增生.數學思想方法及其教學策略初探[J].數學教育學報,2014.
[5]宋專茂.慕課何以致高校教學方法革新[J].復旦教育論壇,2014.
[6]李曉文.教學策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周軍.教學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8]裴娣娜.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發(fā)展性教學實驗研究報告之二[J].教育學報,2000.
[9]譚頂良.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J].教育研究,2005.
[10]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3.
(作者單位:黃河交通學院,河南 焦作 4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