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貞
摘要: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對語文教學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法的改變,更要重視觀念的轉變,將語文教學的觸角延伸到學生的思維領域,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思維訓練,讓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與技能、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長足的發(fā)展,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出成效,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 ;學生 ;教學 ;思維能力
一、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加以明確
初中語文教學核心是對學生進行有方向、有計劃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因此,初中語文老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針對性的制定相關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案,而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并結合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人教版9年級下冊語文》中,對培養(yǎng)學生擴句、縮句、改句式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章中重點詞句進行拓展,以轉換句子的表達方式,對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
2.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舉一反三,將同一種思維方法在不同環(huán)境中加以運用。例如,在進行詩詞《沁園春·雪》授課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想想“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波瀾壯闊的場景,并將詩詞中所描述的場景給自己帶來的感受,以小組內交換心得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繼而每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將感受與老師分享,由老師評論哪個小組的心得交流最成功。通過這種互動交流的方式,能夠發(fā)揮學生的邏輯思維想象,從而進一步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3.初中語文老師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及時掌控,發(fā)現問題要及時反思,并作出調整,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發(fā)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的環(huán)境氣氛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初中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應該利用一定的方式與方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利用自己的一些想法去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引導學生去進行警醒發(fā)散性思維、綜合性思維、變向式思維、逆向思維等新的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比如,在講解《祝?!愤@篇課文時,同學們對祥林嫂的死因產生了不一樣的觀點,此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有學生認為祥林嫂是自殺的,也有的學生認為是魯四老爺殺害了祥林嫂,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進行討論,最終通過討論增強學生對文章有更深一層的見解,認為是封建禮教導致了祥林嫂的死亡,與此同時,采用一種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在討論完畢之后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采用口頭或文字的方式進行表述,增加其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與聯想能力的鍛煉就是對其最好的保證。
三、授人以漁,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就是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只有找對了方法,才能不斷地進步和成長。因此,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也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下面是兩種常見的思維方法:
分析法:分析法是指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個別屬性分解出來,并找出它們的本質屬性及相互關系的思維方法。例如,我們在閱讀文章時,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往往需要分析文章的各個段落,并找出各段之間以及每個段落與文章整體的關系。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來說,可以讓學生通過給文章劃分段落并分析段落大意,來把握文章的思路與主旨。
比較法:比較法主要指通過對事物的方方面面進行比較,以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事物的思維方法。有比較而知優(yōu)劣,在語文學習中,比較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思維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如教學中,在講到《人民英雄紀念碑》時,可以將它與《巍巍中山陵》進行比較,找到兩者的相同之處:都是按照空間順序對事物進行描寫的。通過比較可以加深印象,同時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兩者的主要特征,從而有效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四、針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點建議
1.字詞積累方面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漢字有形聲字、象形字和會意字等,在積累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來進行積累。選出某一個字,然后以這個字為圓心向外發(fā)散,進行擴展思維,通過字組成詞,進行比較記憶。這樣既能有效的進行漢字的積累,也能很好的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進行鍛煉。
2.閱讀方面 初中語文課本提供了大量的閱讀內容,而且品類豐富,知識面廣。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加大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并且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要求每讀完一篇文章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初中語文大都篇幅較短小,閱讀速度方面的技巧在這里沒有太多用武之地,但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卻是必不可少的。
3.寫作方面 寫作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寫作對許多學生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缺乏思考,思維能力不強,導致沒有創(chuàng)新,寫不出自己的東西。作為老師,對這一方面應該產生足夠的重視,要求學生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東西發(fā)散思維進行寫作,同時為了避免被束縛住,也不能僅限與這些。寫作可以教會學生分析和概括以及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方法,這些對將來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很重要的。
總之,初中語文課程的培養(yǎng)重在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在初中這個特殊階段而言,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3,14:104-105
[2]邱六碧.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與路徑[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07)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縣韓集初級中學 73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