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摘要:音樂是陶冶我們我們情操的學科之一,它由一個個音符組成,奏響了一篇篇的震懾靈魂的樂曲,給大家傳遞了一種精神,一種世界。學生學習音樂文化,有助于他們的審美觀的形成,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學習音樂中,學生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在放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產生了對音樂的興趣,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教師利用課堂氛圍,借助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使之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音樂;課堂氣氛;培養(yǎng)
當今社會,隨著21世紀的到來,信息時代的大爆發(fā),人們的物質生活慢慢的提高了,精神生活也要求越來越高。在新課改中,要求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音樂的學習至關重要,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對學生的感官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音樂的教育目標是要求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建立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去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使學生的身心受到了積極正面的影響;提高學生對音符音節(jié)的認識,了解音樂最基本的樂譜,能夠將簡單的樂譜唱出來,可以自由的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能夠認識到我們國家各個民族的不同,從音樂入手,體會每個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開闊自己的視野,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一、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適宜的教學手段
1、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較短,主要是以具體形象記憶為主,通常觀察事物時喜歡是自己所見所聞所感得出來的,是一種比較機械的記憶。所以在對待音樂教育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如果不集中,喜歡被外界的東西所吸引,那音樂的學習效果會大大則扣。他們的想象能力只能依靠自己所見過的事物,比較片面,沒有過多的深層次的抽象的記憶,喜歡一個事物時會模仿,靠自己的理解去記憶事物。
所以在對待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時,教師要對癥下藥,雖然當今社會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但是社會還是以德智為主,體美勞為輔,音樂本身在學校教育中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課程,不會像重視數學課,語文課,英語課那樣,同樣看待音樂課。只是把音樂課看成是一門陶冶身心的課程。而且許多小學生也認為音樂課就是唱唱歌或者跳跳舞,表演節(jié)目時才會用到它,一般小學生上音樂時會寫其他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或者干其他的事情,學生本身都不重視音樂課程。所以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首先得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認真對待音樂教育教學,不能把音樂看的太狹隘,教師的目光應該放的長遠一點,堅守住自己的教育宗旨。
2、利用教學手段,改變現狀
在音樂教育教學中不能一上課就采取老一套的教育方法,例如同學們聽老師講,為我們把書翻到多少頁,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什么內容,來同學們你們一起講述中的這段話念一遍等等的這樣開頭的樣式,感覺教師上課沒有一點的激情,永遠都是平鋪直敘的講解,學生聽一會就沒有興趣,自然就是該干嘛干嘛。所以教師就要從上課開始改變這種模式,可以變成多種多樣的課堂導入。
在教育教學的開場白之后,就要乘勝追擊,不能半途而廢,教師要轉變將學生被接受知識轉化成自己主動學習知識,所以在設計一節(jié)音樂課中,教師應用生動的語言,幽默風趣的口吻將知識點串接起來,使教學情景趣味化,生動化,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音樂課中的知識點,讓學生自主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不跑偏方向的同時用一些小故事深入音樂教育教學的知識點,是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加強,課堂氣氛活躍,增加對音樂的理解記憶。
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家庭背景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同,有的家庭比較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種種技能,有的家庭卻覺得學生只要學習好,其他的都不會讓他們學習,造成一個班的音樂教育教學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在教師面對這種情況時,應該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運用到每一位學生,爭取讓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的學習知識,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首先,教師應該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學生,學生的基礎不同,在對待學生時不能因為學生學得好就對他特別的喜歡,上課不管干什么都不管,對待能力差的學生處處看他不順眼,不管干什么都會選擇性的忽視,學生問問題也愛理不理的,教師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客觀看待這些問題。其次,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教授學生,對于能力較強,邏輯思維很清晰的學生,應該采用鼓勵的方法,給他看看書本以外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不只是在書本上,還有大千世界無處不在。最后,教師可以將音樂一些難懂的抽象的東西轉化為清晰易懂,將音樂簡單化更有助于學生學習音樂,將音樂看成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三、教師角色的轉變
傳統(tǒng)意義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只是運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流程上完音樂課程的知識,上課講解練習布置作業(yè),一系類的流程,教師的身份是高人一等,永遠處于頂部,想要在音樂教育教學中提高教學課堂的氛圍,必須是自己走下來,主動的接近學生,平等看待學生,將自己的授業(yè)解惑轉變成引導者,讓學生自己去了解去深入。舉個例子,在上音樂課時,如果老師全程都是在板著一張臉,聲音語調沒有一絲的起伏,學生上課時會不會想睡覺,有沒有興趣聽這節(jié)課。所以教師上課時可以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趕走,以飽滿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面帶微笑,詼諧幽默,將會使課堂的氛圍瞬間達到高潮,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問題時多采用鼓勵的政策,和學生多聊聊天,談談學生心中的想法,及時給他正能量的感染,有什么說什么,將老師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沒有形成,對社會都是一些懵懵懂懂的認識,一定要鼓勵學生,不能一直打擊學生,一直說學生這沒有做好那沒有做好,帶給學生的只是負面的情緒,有很大的可能會扼殺學生的興趣和潛力。音樂教育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的談論自己的想法,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了解,帶動課堂氛圍。
總結:
教師要有專業(yè)素質,真正了解掌握音樂的知識點,用自己詼諧幽默的語言感染學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用做游戲,講故事,看視頻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將音樂教育教學課堂的氛圍推向高潮,讓每一位學生暢所欲言,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邱夏,對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氛圍培養(yǎng)的研究.亞太教育,2015,0(16)
[2]金俊玲,如何營造民主、和諧的音樂課堂學習氛圍.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A),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