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芳
摘 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當代水墨人物畫,表面上看,呈現(xiàn)良莠不齊、紛繁復雜的多元狀態(tài)。其實,這正是當代水墨人物畫轉型的大好環(huán)境,同時也是當代水墨人物畫多元發(fā)展的基礎和希望。本文以意象審美為尺度,從觀察方法、人物造型和筆墨語言來認識當代水墨人物畫的發(fā)展。
關鍵詞:意象審美;觀察方法;人物造型;筆墨語言
“意象”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論著中屬于美學范疇,是畫家意趣構思和物象表達的融合。“意”與“象”相依相生、相輔相成?!皶槐M言,言不盡意”這句源自于《易傳·系辭(上)》的描述是最早出現(xiàn)對“意象”的表述。“意”是內在的、抽象的,是內心主觀的體現(xiàn);“象”是外在的、具象的,是具體客觀的呈象?!耙狻痹从趦刃?,借助“象”來表達,而“象”又是“意”的精神寄托。
意象審美是中國繪畫審美思想的基礎,用意象來表現(xiàn)生命中難以言說的生命律動和追逐自由的內心釋放,是內心情感與現(xiàn)實物像的結合,是尋求主觀與客觀之間形神兼?zhèn)涞耐昝榔鹾?。我們可以將意象看作是一種隱約含糊、不完全穩(wěn)定可辨的鏡像。意象審美強調“感受”,這種感受不僅僅存在于畫家的頭腦中,同樣也存在繪畫作品中和觀者的頭腦之中。
意象審美是中國繪畫獨特的審美觀念,近一個世紀來,人物畫在繼承傳統(tǒng)和突破創(chuàng)新的博弈中不斷前行。畫家們在藝術自覺中,通過自己的角度和理解,運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徑,進行著大膽的嘗試,并逐漸形成新的面貌,自成體系。這樣的積極實踐推動了人物畫的發(fā)展,面貌展現(xiàn)也呈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景象。從審美的差異上看,當代水墨人物畫是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人物畫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的,有著與傳統(tǒng)人物畫完全不同的使命和形態(tài),這也必然導致了當代水墨人物畫中意象審美的變化。
1 意象觀察方法在當代水墨人物畫中的應用
可以說,意象觀察方法是中國畫造型獨特的一種觀察方式,這種觀察方式一直貫穿在人物畫中。這種觀察方法有“靜觀”“動觀”兩種方式?!办o觀”是觀者對景久坐,摒棄雜念,心靜沉穩(wěn),精神達到最大程度的自由,進入“物我兩忘”的狀態(tài),以達到“萬物靜觀皆自得”。它與西畫觀察后的直接描繪不同,意象觀察方法注重透過客觀事物的表象,捕捉其物像的本真面目,專注物象的本質與常態(tài)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觀察,調動個人的情感和內心去感悟客觀。這種將“物”“我”相融的觀察方法,是一種視覺和體悟的完美統(tǒng)一,脫離客觀制約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當代水墨人物畫在觀察方法上仍然繼承傳統(tǒng)的意象觀察方法。隨著攝影技術在繪畫中的參與,一方面,為水墨畫提供了很多稍縱即逝、珍貴瞬間的寶貴素材,讓水墨人物畫寫實性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在影像圖片的支撐下有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一部分藝術家過于依靠現(xiàn)代技術,導致繪畫缺少生活的感悟,畫面沒有溫度,意象的觀察方法與主觀的藝術感悟也隨之抹去。當代水墨人物畫向前發(fā)展必然會有改變,但作為民族繪畫的最基本的屬性——意象,是人物畫應當堅守的底線,意象觀察方法不應該被取代。
2 意象造型在當代水墨人物畫中的體現(xiàn)
從東晉顧愷之“以形寫神”“遷想妙得”,到南齊謝赫“氣韻生動”“應物象形”,再到唐張彥遠“象外言意”等繪畫論著,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畫的造型和審美標準,也形成了中西方美學中關于造型理論和審美的巨大差異。
在中國的繪畫歷史中,文人畫成為中國繪畫走向衰落的一個標志,“不求神似,逸筆草草”成為限制人物畫發(fā)展最沉重的枷鎖。這一時期的繪畫,一味追求寫意性的筆墨趣味,加之公式化的造型,使繪畫作品難以深刻描繪現(xiàn)實生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西方繪畫觀念、繪畫技法、繪畫審美的大量涌入,給中國畫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西方繪畫的造型講求科學,提倡寫實;而中國繪畫講究意境,追求內在精神的表達,中西繪畫在這樣的一個節(jié)點中形成了物象真實性、視覺沖擊力等的強烈反差??茖W的造型方法和嚴謹?shù)睦L畫態(tài)度讓本土畫家陷入反思,進而對人物畫的審美要求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標準,對描繪對象的真實性也顯得更為迫切。面對這樣的狀況,作為人物畫改革的先驅,徐悲鴻與蔣兆和成功地用西方寫實的造型手法改造人物畫,在這種“中西合璧”的“嫁接”中,人物畫以強有力的寫實造型能力和筆墨程式,展示出人物畫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蓬勃的生命力。在徐蔣體系的帶動下,成就了一大批人物畫大家和反映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優(yōu)秀作品,如周思聰?shù)摹度嗣衽c總理》、黃胄的新疆組畫、劉文西的《祖孫三代》等。然而在這段繪畫高潮過后,后繼者往往在西化的文化和社會中迷失,西方繪畫的寫實造型為人物畫提供了科學的認識方法,這種造型體系把模擬對象放在首位,而人物畫在借鑒西畫造型方法的同時,卻讓“形神兼?zhèn)洹钡摹吧瘛薄笆弧?,最終畫面只是用筆墨語言呈現(xiàn)了一幅精準的素描作品,失去了中國畫的特點、意象審美的意趣。
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家們也在不斷總結,他們以繼承和革新為己任,在東西方混沌的交織中,把握住意象造型與繼承和發(fā)展當代水墨人物畫之間的關系。齊白石說:“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媚俗,不似欺世?!碑敶宋锂嫾业睦L畫創(chuàng)作開始主動回歸理性,重新審視自己和生活。人物畫就是作者、生活和畫面三者的統(tǒng)一,其動機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感動。從意象造型來講,作品是畫家情感的具象化,是對生活“物象”向“意象”轉化的結果。意象造型是中國繪畫的精髓,具體化了的精神實體是藝術家“主觀移情”造型的結果。
作為當代水墨人物畫優(yōu)秀的代表,李伯安、田黎明、劉慶和等畫家傳承拓展,融會中西,豐富了意象造型的表現(xiàn)方式。李伯安的《走出巴顏喀拉》被視作中國美術史上最富民族精神、最具震撼的“史詩性”水墨人物長卷。他用一種悲愴的情懷刻畫了266個彪悍健壯、形態(tài)各異的藏族同胞形象,飽含著李伯安對生命意義的思考。而畫面中的人物造型既是具象的存在和表現(xiàn),也是藝術家對生命狀態(tài)發(fā)自肺腑的關注和提煉。站在巨幅畫作面前,觀者會被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震撼,融意象造型、寫意、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于一體,大大地提升了人物畫的表現(xiàn)力??梢哉f,他筆下的人物造型源于內心,是意象造型的典范。在田黎明的作品當中,能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美好,陽關、空氣、水以及閑適的人兒……你能感受到一種意境,是自然之中的生命之光,是一種親近又觸碰不到的安詳,這也正是畫家性情與情感的流露。對于構成畫面中的形象也都是他主觀提煉后的呈現(xiàn),這實際也是一種意象造型由內到外的轉化。劉慶和筆下的人物更多的是對當下生活中“邊緣人”的關注,他的畫面中多是非現(xiàn)實生活中的面貌,強調一種文化氛圍,不是寫實,卻很真實。他的這種造型方式也是意象造型的體現(xiàn),以形神為主導,提煉出生活語言,使藝術形象典型化,進而更加具有代表性。
當代水墨人物畫的意象造型在尊重客觀物象的同時,強化主觀感受的表達,這種造型觀將藝術家主觀意識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這也是意象造型的魅力所在。當下的水墨人物畫只有達到意象造型的文化自覺,才能在創(chuàng)作中彰顯民族的審美趣味。這種自覺的意象造型,首先要緊緊抓住“意象”這一觀念,從而為當代水墨人物畫提供無限的可能。之后,繪畫創(chuàng)作要深入生活,表現(xiàn)當下社會中各個層面的人們的思想內涵和精神狀態(tài)。最后,堅守“意象造型”這一原則,這樣才能保證水墨人物畫在多元文化碰撞下的民族屬性的純粹。
3 筆墨語言的在當代水墨人物畫中的意象表達
中國畫散發(fā)出的“意境”,很大程度上是由“意象筆墨”引發(fā)的。傳統(tǒng)的水墨人物畫妙趣天成、筆斷意連、一氣呵成、水墨淋漓、似又不似,不能言傳只可意會的筆墨情趣充分展示了中國人的審美?!耙庀蟆弊鳛橹袊宋锂嫷木韬蛯徝?,這一既抽象又具象、既現(xiàn)代又傳統(tǒng)的概念,成為當代水墨人物畫不能偏離的核心,解決了當代水墨人物畫的諸多難題,同時也為其發(fā)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傳統(tǒng)中國畫的筆墨講究“以線造型”“骨法用筆”,用筆用色都有嚴格的程式,表達方式極其主觀。在對中國畫的評論當中,有無筆墨成為繪畫功力是否深厚的重要標準,這樣的筆墨語言也是中國繪畫意象審美的一個表現(xiàn)。相對古典畫論,過于看重筆墨的時代,當代水墨人物畫在筆墨語言的發(fā)展上也出現(xiàn)了很大的變化。
當代水墨人物畫在筆墨語言的使用上,既有對傳統(tǒng)的繼承,同時又有面對新鮮事物與時俱進的發(fā)展。一方面,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氛圍、人們的價值觀與古人差異巨大,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離我們越來越遠,面對高效的生活節(jié)奏,人們很難靜下心來鉆研,“十年磨一劍”的文化積累也少之又少,這種普遍現(xiàn)象導致當今人物畫的筆墨語言過于簡單,缺少內涵,這是值得警醒的。另一方面,當代水人物畫在對筆墨語言的自省和回歸的過程當中,也在不斷地突破和創(chuàng)新,以彌補傳統(tǒng)功力的退化和審美變化的挑戰(zhàn)。
在當代水墨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中,工具材料的拓展和使用,大大地開拓了人物畫的表現(xiàn)空間。從各大展覽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從紙到墨、從筆到色,藝術家們都花了很大的心思,這也很好地豐富了水墨人物畫的表現(xiàn)手段和精神面貌。
對于其他畫種的借鑒也豐富了人物畫的表現(xiàn)方式。例如,油畫中的光感、剪紙中的平面造型、借助多媒體的展示等,不但打破了傳統(tǒng)繪畫條條框框的束縛,同時也增添了人物畫的活力和創(chuàng)作的熱情。
藝術家對自身的文化自省和提升也大大地加深了人物畫筆墨語言的意象表達。這樣的藝術家往往在其他領域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和研究。作為當代人物畫南派的代表,蔚曉榕就對音樂有很深刻的研究和感悟,他的畫面中筆墨語言就像音符一樣流淌,從主題到布局,從人物形象到筆墨語言、再到洋洋灑灑的書法,無不透露出音樂修養(yǎng)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影響。另一位北方喜好哲學的藝術家劉慶和,他的畫面當中總是流露著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文的關懷,這樣的思考關懷也都通過他獨到的筆墨語言展現(xiàn)在紙面上。在當下,水墨人物畫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拓展筆墨語言的表現(xiàn)空間,同時也在用意象審美進行著檢驗。
4 結語
意象審美是符合中國傳統(tǒng)審美心理的一種繪畫標準,它存在于水墨人物畫的各個層面,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化的變革,水墨人物畫的意象審美也在不斷地變化和發(fā)展。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有過“非意象”的嘗試,但都沒有改變水墨人物畫的意象審美認知。面對當代的水墨人物畫的發(fā)展,我們要溯本清源,深刻體悟意象審美的內涵。同時,還要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借鑒優(yōu)秀的繪畫因素,開拓創(chuàng)新,深化人物畫的表現(xiàn)力。我們要在這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內修自身,注重感受,研習各種思潮、風格、流派,打開眼界,開拓思路,推動水墨人物畫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