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入宋日僧寂照、成尋的實像與虛像
      ——以“飛缽受齋傳”與“粉壇祈雨傳”為中心

      2018-04-03 16:56:06龔凱歌
      關(guān)鍵詞:虛像凈土弟子

      龔凱歌

      (鄭州大學 外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日本寬平六年(894)日本朝廷正式停止向中國派遣使節(jié),前后持續(xù)了近三百年的遣隋使、遣唐使自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中日兩國間的官方交流雖然暫時畫上了休止符,但民間的交流卻絲毫不曾中斷。中日貿(mào)易往來自不必說,日本僧侶自唐末起,經(jīng)五代至宋,一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信使,對中日兩國人民友好關(guān)系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最澄于804年四月搭乘遣唐使船來華求法,回日后在比叡山大興臺教。后有天臺僧圓仁圓珍赴唐求法,二人也被奉為日本天臺宗山門派與寺門派的開山始祖。十一世紀日本興福寺僧寬建是唐滅亡后來華求法的首個僧侶。五代十國紛亂結(jié)束后,北宋建立,日本東大寺僧奝然渡海入宋,明言:“為求法不來,為修行即來。”自奝然之后的入華僧侶也大都從“求法僧”轉(zhuǎn)變?yōu)椤把捕Y僧”,其中以日本天臺僧寂照、成尋為代表。

      實像即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有史可證的人物形象;虛像則是借由不能完全憑信的史料,亦或是民間的各種傳說而為人熟知的人物形象。毫無疑問,歷史人物之實像推動了歷史進步。而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歷史人物的虛像化身為文化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也以其獨有的魅力推動著歷史車輪之向前。

      中日學界對入宋僧寂照與成尋的研究不勝枚舉,但多關(guān)注歷史上存在的寂照與成尋的實像,對歷史文獻及日本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虛像關(guān)注不足。本文以寂照“飛缽受齋傳”及成尋“粉壇祈雨傳”為中心,試探討二人從歷史實像到虛像轉(zhuǎn)變的原因。

      一、寂照與成尋的入宋事跡

      (一)寂照的入宋事跡

      寂照為日本平安時代參議大江齊光第三子,俗名大江定基,曾任三河地方長官三河守,日本永延二年(988)于寂心(慶滋保胤)門下出家,后隨源信稟學天臺教,隨僧仁海學習密教,從法系來看當屬慈覺大師圓仁山門派一系。

      日本永祚元年(989),寂照上狀請求入宋巡禮。但據(jù)《小記目錄》卷十六長保四年(1002)六月十八日條之記載:“寂照為入唐(宋)首途事,不被許入唐事。”[1]276寂照最初的入宋申請似乎并未獲得許可。所幸在日本長保五年(1003),寂照的申請獲得批準,才得以從肥前國出發(fā),渡海入宋?!端问贰と毡緜鳌份d:“景德元年(1004),其國僧寂照等八人來朝。寂照不曉華言而識文字,繕寫甚妙,凡問答皆以筆札。昭號圓通大師,賜紫方袍。”[2]14136寂照入宋后受到宋朝廷的厚遇,獲賜大師號及紫衣?!端问贰匪d之八人,除寂照外,還有元燈、念救、覺因、明蓮等從僧,其中僧念救曾幾度往返于宋日間,是寂照與日本朝廷保持聯(lián)絡(luò)的中間人。

      有關(guān)寂照入宋后事跡的記錄,曾存有其入宋日記數(shù)卷,但今已佚。中日兩國均只有極少數(shù)相關(guān)史料,其中以北宋真宗朝楊億的《楊文公談苑》之記載最為詳實。因原文過長,茲錄部分內(nèi)容如下:

      上召見,賜紫衣束帛,其徒皆賜以紫衣,復館于上寺。寂照愿游天臺山,詔令縣道續(xù)食。三司使丁謂見寂照,甚悅之。謂姑蘇人,為言其山水奇見,寂照心愛,因留止吳門寺,其徒不愿住者,遣數(shù)人歸本國?!竽虾I倘舜云鋰€,得國王弟與寂照書?!肿蟠蟪继僭篱L書?!种尾壳湓磸挠?,略云……[3]10-12

      可以看出,寂照在宋期間受到宋朝廷禮遇,巡禮天臺山的路食基本都由宋朝廷囑咐地方官員一手操辦。在宋期間寂照與北宋文人丁謂等人也有密切來往,同時其與藤原道長等人保持著書信來往。作為入宋巡禮僧的寂照選擇留在宋地,最終成為不歸之客,于日本長元7年(1034)在杭州示寂。

      (二)成尋的入宋事跡

      關(guān)于成尋,日本方面史料甚豐,如《元亨釋書》《本朝高僧傳》《天臺霞標》等。而目前對成尋進行研究以成尋本人的入宋日記《參天臺五臺山記》(下文簡稱《參記》)為主要參考文本。

      成尋之父為陸奧守藤原實方之子貞敘,母親為日本平安中期廷臣源俊賢之女,也是當時的著名歌人,著有《成尋阿阇梨母集》。成尋七歲起便師從京都巖倉大云寺僧文慶出家,隨后從悟圓、行圓、明尊那里接受密教傳法。后任大云寺寺主,在法系上當屬智證大師圓珍寺門一派。

      成尋早年便懷有渡宋之志,在入宋前為關(guān)白藤原賴通的護持僧,后搭乘宋商船入宋。事實上,成尋的入宋在日本并非合法,當時的海外渡航是被朝廷嚴厲禁止的,故成尋以及隨從七人選擇了偷渡入宋。

      宋熙寧五年(1072)三月成尋一行于杭州登陸,隨后抵達天臺山國清寺。在天臺山短暫停留后,成尋呈表宋神宗希望赴五臺山巡禮,獲得許可。之后成尋一行先上京覲見宋神宗,下榻京城傳法院。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一行人抵達五臺山,開始了巡禮五臺之行。翌月二日離開五臺山返回汴京傳法院。次年二月,除從僧圣秀、長命外,賴緣等五名僧侶赴明州準備等候商船返日。六月十二日,成尋在明州為賴緣等人送行,并將宋神宗給日本朝廷的御筆文書等托其帶回日本,《參記》亦到此完結(jié)。此后成尋在宋的活動不詳,但其留宋未歸當屬無疑。宋元豐四年(1081)成尋在汴京開寶寺圓寂。

      二、從實像到虛像

      事實上,除了史料所記錄的二僧入宋事跡之外,更有關(guān)于二人的奇異故事傳世。寂照與成尋的入宋時間前后相差近70年,入宋時的社會背景各異,但有趣的是,在諸多奇異故事里,二者均有以北宋為背景且情節(jié)類似的故事。二人也逐漸從入宋僧這一實像向奇異傳說中的虛像轉(zhuǎn)變。

      (一)寂照“飛缽受齋傳”

      寂照的虛像散見于《續(xù)本朝往生傳》(下文簡稱《續(xù)傳》)、《今昔物語集》、《宇治拾遺物語》等諸典籍中。而《續(xù)傳》中的一段記述最引人注目,茲錄如下:

      到大宋國,安居之終列眾末。彼朝高僧修飛缽之法,受齋食時不自行向。次至寂照,寂照心中大恥,深念本朝神明佛法,食頃觀念,爰寂照之缽飛繞佛堂三匝,受齋食而來。異國之人悉垂感淚,皆曰:“日本國不知人。令奝然渡海,似表無人;令寂照入宋,似不惜人?!痹圃啤4]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此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寂照入宋后,地點是在北宋寺院僧的齋會上。中國的高僧因修煉“飛缽之法”,受齋之時缽會自動飛往受齋處,所以到寂照時,其“心中大恥”。但為了不讓本國本宗丟臉,寂照深念日本的神明佛法,最終也成功使其缽飛繞佛堂,取齋飯而來。宋朝高僧見狀感嘆道:“令奝然渡海,似表無人;令寂照入宋,似不惜人?!笨梢钥闯觯耪账坪跤胁惠斔未呱牟拍?,甚至比日本永觀元年渡宋的奝然還要優(yōu)秀。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飛缽受齋傳”亦收錄于《今昔物語集》卷十九第二話及《宇治拾遺物語》第一七二話中。其中,《今昔物語集》卷十九第二話末尾有“此ノ事共ハ寂照ノ弟子ニ念救ト云僧ノ、共ニ行タリケルガ、此ノ國ニ返テ語リ伝ヘタル也(此事乃寂照同行弟子念救歸國后所述也)”[5]26的記述。因此,寂照在宋期間的事跡通過其歸國的弟子念救傳到日本的可能性較高。

      (二)成尋“粉壇祈雨傳”

      《參記》及《續(xù)傳》《元亨釋書》等典籍中均記載有成尋在宋期間祈雨的故事。從成書時間上來看,《參記》當是最早記錄成尋祈雨事件的文本,且《參記》系成尋將自己在宋期間的所見所感記錄而成的日記,因此可信度較高。因《參記》所記錄的成尋祈雨事件的條目較多,在此不全部引用?!独m(xù)傳》對《參記》的相關(guān)記事稍有改寫,《元亨釋書》之記述可以認為是基于《參記》原文的刪減。

      宋熙寧六年三月二日,神宗邀請成尋至皇宮后苑,參加宮廷的祈雨活動,施粉壇祈雨之法。三天后,大雨從天而降,祈雨成功?!秴⒂洝肪砥呶鯇幜耆滤娜諚l有:

      后夜時后,中心思之,今日已及三日,而天晴無雨氣,本尊諸尊可助成給。辰時,散念誦間眠入之處,如陵王裝束人一人,如納蘇利裝束人,共馳上天了。覺畢思之,赤龍、青龍上天也。深馮念之,日中時,切切祈申了。未時,俄以天翳,大雨下,雷電頻鳴,雨足彌大,一時之間大降甚雨。申時,天晴,雨氣散了。[6]586

      從“中心思之,今日已及三日,而天晴無雨氣,本尊諸尊可助成給”可看出,就在祈雨即將成功的這一天,成尋對是否能夠成功祈雨并非足夠自信,而祈雨的成功與否對于成尋這位外國僧侶來說關(guān)系到其國家的聲望及其宗派的名譽。這與寂照“飛缽受齋”時“心中大恥,深念本朝神明佛法”應(yīng)出于同一種心理?!帮w缽受齋傳”是否為基于史實的改編不得而知,而成尋“粉壇祈雨傳”則是基于事實基礎(chǔ)上的夸張。

      《參記》又載:

      太保又問云:“阇梨所言,頗以不信,唐朝近來祈雨,大卿西天日稱三藏也。五十二日雨下,中天惠遠、惠寂去年新來二人也。去年祈雨,至第七日雨下,未曾聞三日感大雨,與諸大師等問答諸宗義,阇梨皆勝計也。與阇梨等輩少歟,況于勝和尚人乎?”答云:“受戒之后,未曾虛妄。”[6]593

      這是京城太保與成尋的一段對話,可知當時即便是得道高僧一般也需七日才能祈雨成功,成尋三日求雨應(yīng)驗在宋的高僧中是沒有先例的。并且在與宋僧問答諸宗要義之時,成尋似乎略勝一籌。成尋將這段對話詳細加以記錄的目的顯而易見。

      《續(xù)傳》中的《成尋阿阇梨?zhèn)鳌匪珍浀摹胺蹓碛辍庇浭氯缦拢?/p>

      太宋之主大感其德,彼朝大旱,雨際不雨,霖月無霖,即令成尋修法華法。及于七日猶無其驗,公家頻問,成尋答云:“可被待今日?!逼淙贞螘r,堂上之瓦皆起云霧,大雨滂沱,四海豐瞻。即賜以善慧大師之號,兼賜紫衣。以新譯經(jīng)三百余卷奏宋皇帝渡本朝。先死七日自知命盡集眾念佛,日時不違,向西逝去,自頂上放光,三月安置寺中,全身不亂,于今存焉。漆膚鏤金,毛發(fā)猶生,形質(zhì)無變。[4]

      “粉壇祈雨”的記事占據(jù)了成尋傳記的大部分篇幅?!秴⒂洝吩闹械钠碛辍叭铡睉?yīng)驗在《續(xù)傳》中變成了“七日”,乍看之下時間延長不少,但事實上,從成尋“可被待今日”的回答中不難看出成尋對祈雨成功滿懷信心。

      “自頂上放光,三月安置寺中,全身不亂,于今存焉。漆膚鏤金,毛發(fā)猶生,形質(zhì)無變?!边@段文字描述了成尋作為得道高僧示寂后往生極樂凈土的情形。一般認為,成尋弟子歸國時將《參記》帶回日本,此后成尋在宋的活動不詳。但是據(jù)目前的記載,可以說成尋在宋時的祈雨事件是其最值得夸耀之事,這為后世有關(guān)成尋的傳說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因為《參記》對成尋“粉壇祈雨”之事有詳細的記述,所以其較之寂照的“飛缽受齋傳”似乎是更接近事實的歷史事件。但這兩個事件在后世卻被作為素材編入往生傳、說話集等中,且為人們津津樂道,在一定程度上二僧的虛像甚至取代了實像,深深地烙印在了歷史的記憶中,因此再去談?wù)撨@兩個事件的真實性已無必要。而寂照與成尋為何會從歷史上實際存在的日本天臺宗高僧這一實像向充滿神秘色彩的虛像轉(zhuǎn)變的呢?下文對此進行探討。

      三、寂照與成尋虛像化的原因

      (一)弟子與宋商的信息傳遞

      如前所述,《今昔物語集·飛缽譚》的末尾有:“此事乃寂照同行弟子念救歸國后所述也。”物語集的記述雖然可信度較低,但不能排除寂照“飛缽受齋”之事是通過寂照弟子念救傳到日本的可能性。事實上,入宋后寂照一直通過弟子念救與藤原道長等保持聯(lián)系?!队藐P(guān)白記》寬弘二年(1005)十二月十五日條載:“從內(nèi)還出,入唐僧寂照上人書持來,可憐萬里往來書?!盵7]99另外,同書寬弘九年(1012)九月二十一日條有:“候內(nèi)間,理義朝臣大弐消息持來,唐人來著解文,又送家書一封,披見,入唐寂照消息書?!盵8]26似乎在寂照弟子念救歸國前,寂照就數(shù)次與道長取得聯(lián)系。因為當時中日間除寂照僧團之外再無有關(guān)其他入宋僧的記錄,而能夠經(jīng)常往返兩國的只有宋商,故連接寂照與日本的中間人也只有宋商。故寂照將其在宋的情況以書信的形式記錄后托宋商帶回日本的可能性亦是存在的??上Ъ耪盏娜沼洭F(xiàn)已佚,是否后來由其歸國的弟子或者宋商帶回了日本也不得而知。“飛缽受齋”之事無論是通過口頭傳達也好,經(jīng)過書信或者日記傳到日本也罷,寂照在宋的事跡想要為遠隔重洋的國人所知,必定要經(jīng)過其弟子或宋商。

      再來看成尋。《參記》卷六宋熙寧六年正月廿三日條載:“日本消息預(yù)惟觀、心賢?!胩迫沼洶藥喫褪亟?jīng)藏?!盵6]513-514《參記》最終由成尋弟子帶回日本當屬無疑,后世有關(guān)“粉壇祈雨”的傳說有可能是基于《參記》的相關(guān)記載而編造的。宋熙寧六年(1073)歸國的成尋弟子僧快宗于宋元豐六年(1083)再度入宋?!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三十四神宗元豐六年三月己卯條載:

      日本國僧快宗等一十三人見于延和殿,上顧左右曰:“衣紫方袍者何日所賜?”都承旨張誠一對曰:“熙寧中,從其國僧誠(成)尋對見被賜,今再入貢?!鄙显唬骸胺菄巳胴曇?,因其瞻禮天臺,故來進見耳?!辈①n紫方袍。[9]8031

      成尋于1081年圓寂,快宗入宋時成尋已經(jīng)去世。弟子五人歸國后成尋的在宋動向亦可能是通過再次入宋的快宗帶回的。

      另外,日本史料《百煉抄》承保三年(1076)六月二日條有:“諸卿于殿上,定申大宋國返信物事,或云可遣和琴,或云可遣金銀類,或云可遣細布阿久也玉?,F(xiàn)于陣唐人孫忠、悟(本)對問事。”[10]35另外《水左記》承保三年(1076)六月二日條載:“未時右大殿御共參內(nèi)、大宋國方物使等悟本與孫思文(孫忠)告對問之由?!盵11]29-30由上可知,成尋弟子返日三年后,陳詠(成尋在宋時的翻譯,是時已經(jīng)出家并拜成尋為師,法名“悟本”)與宋商孫忠一道前往日本并受到朝廷接待,故成尋在宋的情況很有可能通過二人帶到了日本。

      綜上所述,寂照與成尋的弟子以及往返于宋日間的中國商人對二人在宋期間的信息傳遞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也為日本有關(guān)二人神異故事的產(chǎn)生提供了可能。

      (二)凈土思想的興起

      七世紀前半葉,凈土思想從中國傳入日本,及至奈良時代,僧智光、禮光信奉凈土教,為凈土教在日本的發(fā)展打下基礎(chǔ)。平安時期,日本的貴族間開始出現(xiàn)凈土教的信眾,凈土教的寺院跟造像也開始被建造。到公元十世紀后,隨著律令制度的破壞和國家的混亂,日本的凈土思想出現(xiàn)了轉(zhuǎn)型,從作為貴族專利的祈禱佛教向厭離穢土、追求凈土的念佛法門轉(zhuǎn)化。后經(jīng)過空也、良忍“融通念佛”思想的傳播,凈土教也開始在普通民眾間傳播。至平安中期,慶滋保胤曾開設(shè)僧俗合同的法會“勸學會”,著有收錄極樂往生名人傳記的《日本往生極樂記》。其后,大江匡房沿襲這一編纂方法,著《續(xù)本朝往生傳》一書。同時期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就是源信,其著有《往生要集》,影響深遠,甚至由宋商朱仁聰帶至中國,頗受中國天臺僧侶好評。

      日本永延二年(988),寂照在慶滋保胤門下出家,其后跟隨源信學習天臺教,在寂照入宋時,源信曾委托其將“天臺宗疑問二十七條”帶給明州延慶寺僧智禮,以求解答。由此觀之,師從慶滋保胤及源信的寂照應(yīng)深受凈土思想影響。作為寂照留宋不歸的原因之一,據(jù)《楊文公談苑》所載,是因為其寄情于蘇州的山水?!独m(xù)傳》又有:“長元七年于杭州遷化,臨終之刻瑞祥揭焉。作一絕之詩,其一句曰:笙歌遙聽孤云上,圣眾來迎落日前?!盵4]與其說寂照是被蘇州美麗的景致所吸引,倒不如說是將此地作為其往生極樂的圣地。

      我們再回到成尋?!秴⒂洝肪戆怂挝鯇幜晁脑率湃諚l有:“成尋真影入目錄,送日本,……今聊目錄記由緒云:‘年余六旬,且暮難期,滄海波萬里,去留無定,故圖真影,送一室人。若聞往生極樂之日,披此真影,念彌陀號,回向西方矣?!洿擞砷g,落淚難抑?!盵6]689-690手島崇裕指出,成尋托弟子將其真影送往日本,說明其已做好了在宋往生行遂的準備。[12]268早在成尋初入宋時其就在呈送宋朝廷的上表文中寫道:“今齡滿六旬,余喘不幾,若不遂鄙懷,后悔何益?”[6]85由此看來,入宋巡禮已然成了他的畢生志愿。另《參記》又載:“今年早歸天臺思切,去年參臺,騎馬及六十日,老衰之身,彌以疲極,待花水來,以船欲歸?!盵6]640成尋數(shù)度感嘆自己年老體衰,不難看出成尋對能夠早日成就往生之業(yè)的期盼。

      寂照、成尋二僧均未歸日,將中國作為自己的往生之地。因此,日本的國人,特別是說話集及往生傳的作者自然而然地就會將二人在宋圓寂與凈土往生相關(guān)聯(lián),從而二人以往生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后世的奇異故事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日本“本朝意識”的彰顯

      上述寂照“飛缽受齋傳”及成尋“粉壇祈雨傳”均以宋為舞臺,且兩個故事的情節(jié)均反映出二人不愿輸給宋僧的心理,即所謂日本人的“本朝意識”。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通過吸收中國文化獲得快速發(fā)展并且迅速躋身東亞文明國家的行列。平安時代初期,日本依舊像奈良時代一樣,盛行唐風文化,而自九世紀末遣唐使廢止后,日本的文化逐漸從推崇中國文化向重視本國文化轉(zhuǎn)變,平安時代在咀嚼消化中華文明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國風文化”。在這一時代,日本的“本朝意識”愈發(fā)強烈,無論是政府還是宗教都不愿再對中國亦步亦趨。由于日本“本朝意識”的彰顯,甚至出現(xiàn)了對中國文化的“逆輸入”,日本寬和年間源信的著作《往生要集》在中國天臺僧侶中的傳播就是典型的例子。有關(guān)寂照與成尋的奇異故事正是在日本“本朝意識”彰顯的時期產(chǎn)生的,《續(xù)傳》的作者大江匡房將“飛缽受齋”及“粉壇祈雨”的故事作為僧傳的主體也可以說是“本朝意識”彰顯的體現(xiàn)。

      四、結(jié)語

      歷史上的風云人物大多有兩幅形象,即作為實實在在的人而具有的形象以及傳說中的人物形象。作為虛像的后者因為更能夠在空間上廣為傳播并且在時間上能被人深刻記憶而別具魅力,寂照與成尋也不例外。作為先后入宋巡禮的日本天臺高僧,二人的在宋事跡被后世進行了潤色加工,其虛像漸漸替代了實像而為后人所熟知。本文圍繞寂照的“飛缽受齋傳”與成尋的“粉壇祈雨傳”對二人從實像到虛像轉(zhuǎn)變的原因進行了探討。寂照、成尋的弟子以及往返于中日間的宋商的信息傳遞,使二人的入宋事跡回傳日本成為可能,這也使后世有關(guān)二人的奇異故事的產(chǎn)生有了原型。而日本平安時代佛教凈土思想興起,在宋圓寂的寂照、成尋的形象與當時人們心中往生者的形象相契合,二人的在宋事跡也成為了往生傳作者的創(chuàng)作題材。同一時期,日本“本朝意識”彰顯,無論是寂照、成尋在宋時期的活動還是往生傳、說話集作者的思想都深受其影響。

      參考文獻:

      [1]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編.大日本古記錄(第10)[M].日本:巖波書店,1983.

      [2]脫脫.宋史·第四〇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楊億.宋元筆記叢書·楊文公談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赤松皆恩訂正.日本往生全傳·續(xù)本朝往生傳[M].日本:永田文昌堂,1882.

      [5]池上洵一編.今昔物語集·本朝部(中)[M].日本:巖波書店,2015.

      [6]王麗萍.新校參天臺五臺山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7]與謝野寬等編.御堂關(guān)白記(上)[M].日本:日本古典全集刊行會,1926.

      [8]與謝野寬等編.御堂關(guān)白記(下)[M].日本:日本古典全集刊行會,1926.

      [9]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0]黑板勝美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百煉抄[M].日本:吉川弘文館,1983.

      [11]笹川種郎編.史料通覽·水左記[M].日本:史籍保存會,1916.

      [12]手島崇裕.平安時代的對外關(guān)系與佛教[M].日本:校倉書房,2014.

      猜你喜歡
      虛像凈土弟子
      實像虛像細比對
      實像虛像細對比
      “地球上最后一塊凈土”——瓦努阿圖
      華人時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24
      守住心中感恩的凈土——《一飯千金》讀后感
      做人要自強
      側(cè)面俯視時盛滿水的碗中斜插筷子的虛像位置研究
      物理教師(2019年2期)2019-03-26 05:37:52
      人眼為什么能看到虛像
      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
      創(chuàng)造一方醫(yī)療凈土
      新竹县| 开江县| 鲁甸县| 甘孜县| 双流县| 兴和县| 哈巴河县| 古浪县| 那坡县| 遵化市| 赫章县| 福清市| 霸州市| 涞源县| 古田县| 云林县| 宁都县| 襄汾县| 垣曲县| 阳信县| 资溪县| 东辽县| 沁阳市| 福泉市| 长治县| 沁阳市| 通渭县| 措美县| 陇南市| 普兰县| 周口市| 阿拉尔市| 重庆市| 海南省| 文水县| 科尔| 屏东市| 静宁县| 赣州市| 阜新市|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