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兵 ,江 念 ,孫紫薇 ,鄭小江 ,1b
藤茶即顯齒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在中國藥用歷史悠久,由于入口清香,數日不餿,被稱之為“神茶”。據古代醫(yī)典記載,其味甘,可清熱解毒,主治感冒風熱、黃疸型肝炎、咽喉腫痛等[1-3]。隨著藤茶應用范圍的擴大,對藤茶的需求越來越多[4-10]。藤茶繁殖過程中,種子繁殖后代性狀不一致,且育苗時間長,不適應于大田生產,主要用于品種選育;藤茶扦插育苗后代性狀一致,幼苗形成產量所需時間短,生產上主要采用扦插育苗。扦插繁殖為無性繁殖的一種,將植物營養(yǎng)體置于沙土、蛭石、珍珠巖、泥土等基質中,在一定的條件下可生長成為一個完整的新的植株[11,12],此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對設備要求低等優(yōu)點。
藤茶育苗經過近10年來的研究,扦插繁殖技術運用比較廣泛,目前在湖南、湖北等省已經有大面積種植[13-18]。 現(xiàn)已有研究顯示,藤茶扦插的成活率較高,大田中甚至可達到 80%以上[13-16],但是扦插的枝條羸弱、生物量小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且出苗后壯苗指數的波動較大。為此,為提高藤茶的壯苗指數,對藤茶進行了兩段式育苗試驗,并對苗床的基質配比進行了研究,旨在為藤茶的大規(guī)模栽培種植提供理論依據。
選用莖粗0.3~0.5 cm的藤茶一年生枝條作扦插材料;扦插當天,插穗剪至16~20 cm,每枝留3~4節(jié),枝條上端口和下端口均為平口,下端口距節(jié)5~6 cm,上端口距節(jié)5~6 cm;把莖粗直徑一致的插穗每100根捆成一捆,每組試驗100根,兩段式扦插試驗15組,對照直接扦插試驗1組(L0)。扦插時枝條下端口朝下,上端口朝上,每一插穗下端口(腳)在同一平面上。
將每捆插穗下端口(腳)浸入20 mg/kg IBA水溶液中10 min即可扦插,IBA水溶液深8~10 cm。
1)兩段式扦插育苗一級苗床。苗床廂面寬2 m,基質厚12 cm,按表1的基質配比進行兩段式扦插育苗技術的一級苗床處理。
表1 不同基質處理情況
2)兩段式扦插育苗二級苗床。選擇海拔700 m,向陽通風,排灌方便,無病蟲害發(fā)生,未種植過葡萄科植物,土質肥沃的沙質微酸性壤土。扦插前排水徹底,翻土曬田,廂面寬2 m、廂溝寬50 cm,溝深30~40 cm,廂面覆蓋地膜。
3)直接扦插苗。同兩段式扦插育苗的二級苗床處理方法,為對照組L0。
一段扦插時間為2015年12月下旬選取晴天進行,二段扦插時間為次年3月中旬選取晴天進行;直接扦插苗在2015年12月下旬選取晴天進行。
1)保溫保濕。采用塑料大棚保溫法,苗床平均溫度10℃,短時極端溫度不低于0℃,48 h溫度不低于5℃,晴天中午注意通風,先揭兩端塑膜,必要時揭中間塑膜,苗床溫度不超過20℃,保持苗床微濕潤。
2)病蟲害防治。試驗地選擇在無病蟲害發(fā)生,未種植過葡萄科植物的地塊,扦插前一個月翻土曬地。
莖生長量:藤茶扦插苗120 d后的莖長減去扦插時的莖長。葉片數:直接計數藤茶扦插苗上所有綠葉,以片表示??偵锪繙y定:將藤茶整株于60℃條件下烘干至恒重,冷卻后,以分析天平測定質量??偢L:分別在掃描儀上掃描根,將圖片數據導入Win RHIZO根分析系統(tǒng),得出總根長。壯苗指數:(莖粗/株高+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
采用Excel和SPSS 19.0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
由圖1可得,經過120 d的生長,在莖生長方面兩段式育苗組(L1至L15)均高于對照直接扦插組(L0), 且 L1、L2、L3、L6、L7、L8、L9、L12、L13、L15 組均與對照差異顯著(P<0.05),總體看來兩段式育苗對藤茶莖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其中L8(泥炭土∶河沙=1∶1)為莖生長量最高的組,平均生長量為 10.11cm,其次為 L1(全泥炭土)和 L6(泥炭土∶蛭石=1∶1),3 組莖生長量最高的組均為含有泥炭土的基質,說明在兩段式育苗過程中,泥炭土作為一級苗床基質對藤茶莖的生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圖1 不同基質配比條件下藤茶莖的生長量
由圖2可得,經過120 d的生長,在藤茶葉片數方面兩段式育苗組(L1至L15)均高于對照直接扦插組(L0),且均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總體看來兩段式育苗對藤茶葉片數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其中 L8(泥炭土∶河沙=1∶1)為葉片數最高的組,葉片平均數為 15 片/株,其次為 L1(全泥炭土)、L2(全蛭石)和 L6(泥炭土∶蛭石=1∶1)。4 組葉片數最高的組中所含有的基質為泥炭土、蛭石、河沙,全泥炭土和全蛭石作為基質藤茶苗的葉片數為較高水平,而全河沙(L4)的葉片數處于較低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泥炭土和蛭石較為疏松,透氣性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而河沙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但透氣性不高,全蛭石、全泥炭土和泥炭土與蛭石混合均具有保水性和透氣性,在扦插過程中,藤茶對一級苗床基質的要求為同時具有保水性和透氣性。
按照實驗方法測定3個貴鉛樣品中銀,同時采用火試金重量法[18]進行比對試驗,兩種方法的比對結果見表6。
圖2 不同基質配比條件下藤茶的葉片數
由圖3可得,經過120 d的生長,在藤茶總根長方面兩段式育苗組(L1至L15)均高于對照直接扦插組(L0),且除L4組(全河沙)外,其他組均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總體看來兩段式育苗對藤茶根的伸長具有促進作用。兩段式育苗組中L4組總根長最低,分析原因可能是泥炭土、珍珠巖、蛭石和木屑均為較為松軟的結構,同時具有透氣性好的優(yōu)點,而河沙結構較硬、透氣性差,不利于根部的生長,當河沙和其他基質相結合時,能顯著改善其缺點。
圖3 不同基質配比條件下藤茶的總根長
由圖4可得,在試驗結束后,在藤茶總生物量方面兩段式育苗組(L1至L15)均高于對照直接扦插組(L0),且均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總體看來兩段式育苗對藤茶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兩段式育苗組中L3、L4、L5的總生物量較低,且和其他兩段式育苗組差異顯著,說明珍珠巖、河沙和木屑單獨作為扦插基質存在一定的缺點,而泥炭土和蛭石效果較好,當兩種基質混合后可以改進其缺點。
由圖5可得,在試驗結束后,在藤茶壯苗指數方面兩段式育苗組(L1至L15)均高于對照直接扦插組(L0),且除L5(全木屑)組外,其他組均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總體看來兩段式育苗對藤茶壯苗指數有增加效應。含有泥炭土的組(L1、L6、L7、L8、L9)的壯苗指數均比較高,且L1和其余組差異顯著。
圖4 不同基質配比條件下藤茶的總生物量
圖5 不同基質配比條件下藤茶的壯苗指數
試驗對兩段式扦插育苗的基質進行探討,并對兩段式扦插育苗和常規(guī)扦插育苗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兩段式扦插育苗莖生長、葉生長、總根長、生物量和壯苗指數均高于常規(guī)扦插育苗,且除個別組外均達到顯著性差異。
對扦插育苗的常規(guī)基質泥炭、蛭石、珍珠巖、河沙和木屑進行研究,得出在單一基質的情況下,泥炭土為最佳基質,L1組(全泥炭土)的莖生長、葉生長和根生長處于較高水平,生物量和壯苗指數最高且和其他組差異顯著(P<0.05)。單一基質組中河沙和木屑各方面綜合較低,且河沙的總根長低于其他所有兩段式扦插組,分析可能原因為,河沙質地堅硬,不利于根部的生長而影響總體生長,木屑質地疏松利于根部生長,但保水性較差,容易失水,當兩種基質進行混合后能夠明顯改善單一基質的缺點進而改善生長狀況。在試驗中所有基質中有泥炭土的試驗組壯苗指數和生物量均處于較高水平,可能由于泥炭土保水性好、質地疏松多孔且含有一定量的營養(yǎng)元素。
由于泥炭土的價格要高于其他基質,在大面積栽種過程中,性價比也是考慮的重要因素。從基質的性價比以及藤茶的發(fā)育情況綜合考慮,最佳基質為L8(泥炭土∶河沙=1∶1),此為最經濟有效的基質配比。
兩段式扦插苗在一級苗床過程中避免了大田中的粗放式管理,更容易把握水分、溫度等因素,田間生產過程中在時間和田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兩段式扦插育苗。藤茶的兩段式扦插育苗法目前暫未見報道,在無花果、紅香椿、四季梔子的兩段式扦插中,均采用“沙床生根、苗床壯苗”法[19-21],即以細沙為一級苗床,生根后轉移到大田中,該方法成苗快且壯苗率高,試驗中所得最佳基質為泥炭土和河沙相混合,在疏松透氣方面和細沙有相同效果且泥炭土保水性更高,在生產中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2]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3]陳少卿,張桂才.廣東藥用植物手冊[M].廣州: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1982.
[4]廖寅平,王 碩,安豐軒,等.藤茶降血壓作用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17):229-230.
[5]鐘正賢,周桂芬,陳學芬,等.藤茶總黃酮對鏈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3,19(5):19-20.
[6]朱 蕾.發(fā)酵藤茶黃酮類化學組成及其對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響[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5,32(1):4-8.
[7]陳 帥,郁建平.藤茶總黃酮抗炎及抑菌作用的實驗研究[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1):1-3.
[8]祁 佳,李莉霞,卜書紅,等.藤茶提取物清咽抗炎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1):19-21.
[9]曾春暉,楊 柯,徐明光,等.廣西藤茶總黃酮與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合用的體外抗菌活性研究[J].醫(yī)藥導報,2013,32(3):292-297.
[10]張海青,曾 紅,楊洪濤,等.恩施藤茶硒多糖的體外抑菌作用研究[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9,26(2):12-14.
[11] TOTEVA V K,TELGEN H J,YAKIMOVA E.Role of phenylurea cytokinin cppu in apical dominance release in In Vitro Cultured Rosa hybrida L.[J].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0,19(2):232-237.
[12] BREDMOSE N,KRISTIANSEN K.Changes in c oncentrations of c ytokinins (CKs) in r oot and a xillary b ud t issue of m iniature r ose s uggest that l ocal CK b iosynthesis and Zeatin-Type CKs p lay i mportant r oles in a xillary b ud g rowth[J].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5(3):31-39.
[13]宋緯文,戴巧玲.藤茶野生轉家種栽培技術初報[J].海峽藥學,1997,9(3):64.
[14] 龍佰添.藤茶馴化栽培技術初報[J].福建農業(yè),2015,15(4):73.
[15]陳曉菲,吳齊仟,龍佰添.不同基質對融安藤茶扦插繁殖的影響[J].福建農業(yè),2015,15(5):84.
[16]易 誠.顯齒蛇葡萄嫩枝扦插技術研究[J].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8(1):56-58.
[17]黃 虹,羅水忠,黃兆祥.顯齒蛇葡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土壤條件的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2001,25(2):134-136.
[18]張漢萍,凌智群,全笑雨,等.大葉蛇葡萄化學成分研究[J].同濟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27(40):267.
[19] 閆 嫣.四季梔子兩段式扦插育苗[J].甘肅農業(yè),2005(10):169-170.
[20] 劉子丹.無花果綠枝扦插兩段式育苗試驗[J].農林科技,2014(1):280.
[21]倪進光,曾海瓊,王文勇.紅香椿二段式育苗試驗初報[J].農民致富之友,2015(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