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坤,林茂,*,李忠琴,黃利強,李江森
(1. 集美大學水產(chǎn)學院; 2. 廈門市漁用藥物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福建 廈門 361021)
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TAP) 又名硫霉素、甲砜氯霉素,與氟苯尼考、氯霉素均屬于酰胺醇類藥物,其結(jié)構(gòu)和氯霉素相似,氯霉素分子中的對硝基以甲磺酰基取代即為甲砜霉素。甲砜霉素為廣譜抗菌藥,抗菌譜和抗菌作用與氯霉素接近,但其毒性低[1];口服給藥后吸收快,體內(nèi)分布廣泛,可用于腸道感染,也可用于全身性的細菌性疾病[2-3]。在氯霉素被世界各國禁止用于食用動物后,甲砜霉素與氟苯尼考分別作為氯霉素的替代藥物應用于水產(chǎn)動物的疾病防治[4],中國農(nóng)業(yè)部1435號公告發(fā)布的第一批《獸藥試行標準轉(zhuǎn)正標準目錄》中就列有水產(chǎn)用的甲砜霉素制劑——甲砜霉素粉[5]。
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俗稱多寶魚,是一種低溫、底層肉食性魚類,隸屬于硬骨魚綱(Osteichthyes)、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菱鲆屬(Scophthalmus)[6]。1992年,大菱鲆由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chǎn)研究所雷霽霖院士從英國引進,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推廣,大菱鲆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海水經(jīng)濟養(yǎng)殖魚類[7]。大菱鲆在養(yǎng)殖過程中,常見的細菌性疾病的病原菌主要有弧菌(Vibriospp.)、鏈球菌(Streptococcusspp.)、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沿海屈撓桿菌(Flexibactermaritimus)和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liquefaciens)等[8],使用藥物進行防治是最直接、最常規(guī)、最有效的手段。但是藥物的過度使用,也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xiàn)。2006年,上海、廣州、香港等多個城市的食品藥品監(jiān)督部門對市場銷售的大菱鲆進行抽樣檢查,檢測出藥物殘留超標和使用違禁藥物現(xiàn)象。一時之間多寶魚在消費者眼中成為“毒魚”,淪為 “致癌”水產(chǎn)品?!岸鄬汈~事件”是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的一次危機,促使監(jiān)管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對違禁藥物的監(jiān)測和執(zhí)法力度。隨著民眾對食品質(zhì)量需求的提升,水產(chǎn)養(yǎng)殖的藥物使用將更加嚴格,這就要求在漁藥殘留檢測技術(shù)和藥動學理論方面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目前,國內(nèi)外對甲砜霉素在畜禽動物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多有研究[9-14],在水產(chǎn)動物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也有些報道,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鯽(Carassiusauratus)[1,4,15]、鯉(Cyprinuscarpio)[1,4,15-16]、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vannamei)[17]、紅笛鯛(Lutjanussanguineus)[18]、眼斑擬石首魚(Sciaenopsocellatus)[19]等,但尚未見甲砜霉素在大菱鲆體內(nèi)代謝規(guī)律的研究報道。本研究采用混飼口灌給藥方式,研究甲砜霉素在大菱鲆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和殘留消除規(guī)律,并提出給藥方案和休藥期建議,以便為實際生產(chǎn)中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本實驗所需試劑主要包括甲砜霉素標準品(99.7%,中國獸醫(yī)藥品檢查所);甲砜霉素原料藥(99.0%,濰坊三江醫(yī)藥化工有限公司)、甲醇(色譜純,TEDIA公司)、乙酸乙酯(西隴化工股份公司);正己烷(西隴化工股份公司);氨水(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實驗前大菱鲆暫養(yǎng)在200 L養(yǎng)殖缸中,每缸10~15尾,使用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水溫19 ℃,鹽度17.8。期間大菱鲆抽樣檢測體內(nèi)無甲砜霉素殘留,暫養(yǎng)7 d后開始實驗,平均體重為(451.5±67.8)g。
代謝動力學研究組采用30 mg/kg的常規(guī)治療劑量以導管單次混飼口灌給藥,在給藥后0.25、0.50、1、2、3、4、6、9、12、24、36和48 h,分別采集大菱鲆的血液、肝臟、腎臟和肌肉等組織樣品。殘留消除研究組則采用60 mg/kg的高劑量[20-25],采樣時間點為給藥后的1、3、5、8、10、13、15和30 d。每個時間點取5條魚作為重復,未口灌處理的大菱鲆各組織樣品為空白對照組。
血液的采集是用2 mL注射器進行尾部抽血,并置于5 mL 離心管中,注射器和離心管使用前用0.1 %肝素鈉潤洗風干。血液以1 480 g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同其他組織樣品置于-80 ℃保存。
組織(肌肉、肝臟、腎臟)和血漿自然解凍后,組織剪碎并用研磨儀勻漿。肌肉、肝臟、腎臟各取1 g,血漿取1 mL,樣品分別放入10 mL離心管中。加入3 mL堿化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氨水=97∶3,V/V),漩渦振蕩5 min后,以9 300 g離心5 min,取其上清液于廣口瓶中。重復上述提取步驟2次,合并上清夜。將廣口瓶置于50 ℃水浴鍋中,在通風柜中進行風干。樣品抽干后加入2 mL流動相溶液,放入搖床振蕩至完全溶解。加入2 mL正己烷,振蕩5 min。所有溶液移至10 mL離心管中,以9 300 g離心5 min,移取1 mL下層溶液于15 mL離心管中,用流動相稀釋10倍后以0.22 μm微孔濾膜過濾,存于進樣瓶中待測。
TAP含量的檢測使用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儀Agilent 1260-6420。色譜條件:色譜柱Agilent ZORBAX C18(2.1mm×50 mm,1.8 μm);柱溫30 ℃;流動相為甲醇∶水(80∶20,V/V);流速0.40 mL/min;進樣量10 μL。質(zhì)譜條件:噴霧離子源(ESI);負離子掃描;多級反應監(jiān)測(MRM);毛細管電壓 -3 500 V;定性離子對(m/z)353.9/290和353.9/184.7,定量離子對(m/z)353.9/184.7;采集時間200 ms;碰撞解離電壓130 V;碰撞能量8 V/20 V。
用1.4節(jié)方法前處理的空白樣品將TAP 標準品配制成1、10、25、50和100 ng/mL的樣品標準溶液,進行色譜檢測。以TAP濃度為橫坐標,色譜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回歸方程和相關(guān)系數(shù)。檢測中對于含量超過100 ng/mL的樣品以流動相進行相應的稀釋,使終濃度在標準曲線范圍內(nèi)。
將空白對照大菱鲆的血漿、肝臟、腎臟和肌肉樣品進行組織勻漿后,分別加入TAP標準液,制成不同質(zhì)量濃度梯度樣品,混勻靜置,使藥物充分滲入組織中,最終含量為50、10和1 ng/mL。按照1.4節(jié)進行樣品前處理。于一日和一周內(nèi)分別對各個濃度樣品重復測定3次,并計算回收率和日內(nèi)、日間精密度[26]。
代謝動力學的藥時數(shù)據(jù)使用DAS 3.0軟件進行分析。殘留消除的藥時數(shù)據(jù)用WT1.4軟件來計算休藥期,計算涉及到的甲砜霉素最高殘留限量值(MRL,50 μg/kg)依據(jù)中國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的235號公告[27]。
在優(yōu)化的檢測條件下,血漿樣品中TAP保留時間約為0.39 min,色譜峰的峰形尖銳,且有良好的分離效果(圖1)。以m/z353.9作為母離子,選取碎片豐度最強的m/z184.7和290.0作為TAP的監(jiān)測離子,以3倍信噪比(S/N)計,甲砜霉素的最低檢測限為0.001 mg/L。
繪制血漿、肝臟、腎臟和肌肉中的TAP標準曲線,經(jīng)計算各批樣品對應的標準曲線方程的相關(guān)系數(shù)(R2)均大于0.998。添加TAP的加標空白樣,經(jīng)檢測,平均回收率為(93.1±5.6)%(表1)。方法日內(nèi)變異系數(shù)為(2.4±0.6)%,日間變異系數(shù)為(4.7±1.1)%。
圖1 甲砜霉素(50 ng·mL-1)的MRM色譜圖1:母離子m/z 353.9;2:子離子m/z 290.0;3:子離子m/z 184.7。Fig.1 MRM chromatograms of TAP(50 ng·mL-1)1:parent ion m/z 353.9;2:daughter ion m/z 290.0;3:daughter ion m/z 184.7.
表1 樣品加標回收率Tab.1 Recoveries of standard addition n=5
甲砜霉素以30 mg/kg的劑量對大菱鲆給藥后的時間-濃度曲線(圖2)顯示,在0~9 h內(nèi),甲砜霉素在血漿中的濃度逐漸升高,在9 h時達到峰濃度(Cmax)21.968 μg/mL。之后迅速消除,在24 h時血漿中甲砜霉素殘留為1.563 μg/mL,在48 h時為1.087 μg/mL。藥時數(shù)據(jù)以非房室模型進行分析,獲得的藥動學參數(shù)(表2)顯示藥時曲線下面積(AUC0-∞)為319.754 mg/(L·h),表觀分布容積(Vz/F)為6.206 L/kg,平均滯留時間[MRT(0-∞)]和消除半衰期(T1/2z)分別為33.984 h和45.841 h。
圖2 單次口灌甲砜霉素后大菱鲆血漿中的藥時曲線(n=5)Fig.2 Mass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of TAP in the plasma of Scophthalmus maximus after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n=5)
表2 甲砜霉素在大菱鲆血漿、肌肉、肝臟和腎臟中的非房室藥動學參數(shù)Tab.2 Non-compartmental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TAP in plasma,muscle,liver and kidney of Scophthalmus maximus
注:AUC表示曲線下面積;MRT表示平均駐留時間;(0—t)表示在 0—48 h時間內(nèi);(0—∞)表示在 0—∞時間內(nèi);T1/2表示消除半衰期,下標“z”表示統(tǒng)計矩原理計算;Vz/F表示表觀分布容積;CL/F表示清除率;Tmax表示達峰時間;Cmax表示達峰濃度。
甲砜霉素在大菱鲆的肌肉、肝臟和腎臟組織中的藥時曲線(圖3)顯示,甲砜霉素在這3種組織中廣泛分布,達峰濃度(Cmax)分別至22.346、27.128和47.718 μg/g。除了肝臟中達峰時間較快(4 h),在肌肉和腎臟組織中均在9 h時達峰。在3種組織中的非房室藥動學參數(shù)(表2)顯示,甲砜霉素在腎臟中的達峰濃度(Cmax=47.718 μg/g)和藥時曲線下面積[AUC(0-∞)=517.768 mg/(L·h)]最大,表明腎臟對甲砜霉素的吸收能力最高;在肝臟中的平均滯留時間[MRT(0—∞)= 36.565 h]最長,結(jié)合消除半衰期(T1/2z=42.370 h),說明給藥后48 h內(nèi)甲砜霉素在肝臟中的消除較慢。
圖3 單次口灌甲砜霉素后大菱鲆肌肉(A)、肝臟(B)和腎臟(C)中的藥時曲線(n=5)Fig.3 Time-concent curve of TAP in muscle(A), liver(B) and kidney(C) of Scophthalmus maximus after single oral dose(n=5)
甲砜霉素采用60 mg/kg的劑量口灌給藥大菱鲆,第1天血漿、肌肉、肝臟和腎臟中的藥物含量分別為2.776 μg/mL、3.480 μg/g、11.891 μg/g和13.531 μg/g,并分別在給藥后第5、10、10和13天時降至MRL(0.05 μg/g)之下,此時含量分別是0.017 μg/mL、0.022 μg/g、0.029 μg/g和0.016 μg/g。甲砜霉素在大菱鲆血漿、肌肉、肝臟和腎臟中的殘留消除藥時數(shù)據(jù),用WT軟件的回歸法計算(圖4),所得的理論休藥期(WDT)分別為8.90、10.64、18.19 和23.95 d,說明甲砜霉素在大菱鲆腎臟中的殘留期較長。
圖4 甲砜霉素在大菱鲆各組織中的理論休藥期(n=3)A:血漿;B:肌肉;C:肝臟;D:腎臟。a:擬合回歸線;b:95%置信區(qū)間的上限;c:最高殘留限量(MRL,0.05 μg·g-1)。Fig.4 The withdrawal time in theory calculated for TAP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Scophthalmus maximus(n=3)A:Plasma;B:Muscle;C: Liver;D: Kidney.a :Linear regression line; b :Tolerance limit with 95% confidence;c :Maximum residual limit(MRL,0.05 μg·g-1).
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Tmax越大,通常表明吸收速率越慢;Cmax越大,則表明吸收程度越高。本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甲砜毒素在腎臟中的達峰濃度和藥時曲線下面積值最大,分別為47.718 μg/g和517.768 mg/(L·h);在血漿中的表觀分布容積最大,為6.206 L/kg;在腎臟中的清除率最低,為0.058 L/(h·kg);在肝臟中的平均駐留時間最長,為36.565 h;在肝臟中的達峰時間較快(4 h),在血漿、肌肉、腎臟中的達峰時間為9 h;在血漿中的消除半衰期時間最長,為45.841 h。與已報道的甲砜霉素藥動學研究相比(表3),在相同給藥劑量(30 mg/kg)時,甲砜霉素在大菱鲆中的吸收速率遠低于鯽、松浦鏡鯉、家兔和雞,但吸收程度較好。
半衰期(T1/2)反映藥物在動物機體中的消除速率,甲砜霉素在鯽、松浦鏡鯉、凡納濱對蝦、紅笛鯛等動物體內(nèi)的T1/2分別為16.71、77.29、10.66和50.09 h,而本實驗中大菱鲆的T1/2為45.841 h,表明了甲砜霉素在大菱鲆體內(nèi)的消除較為緩慢,維持有效濃度時間較長(表3)。
表3 口灌給藥方式下甲砜霉素在不同動物血漿中的藥動學參數(shù)Tab.3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TAP in the plasma of different animals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注:—表示未提供。
抗菌藥物能否在體內(nèi)維持一定時間的治療往往取決于達峰濃度/最小抑菌濃度(Cmax/ MIC)能否達到10[28]。甲砜霉素對鱉、魚類和貝類中常見病原菌的MIC多報道為0.39~1.6 μg/mL[29-31],在本次研究中甲砜霉素在大菱鲆血漿中的Cmax為21.968 μg/mL,通過計算Cmax/ MIC的值在13.7~56.3之間,說明了以30 mg/kg的劑量對于常見的病原菌是有效的。本次研究中甲砜霉素在大菱鲆體內(nèi)的消除較為緩慢,消除半衰期T1/2z(45.841 h)大于24 h,而在24 h時血漿中甲砜霉素含量僅為1.563 μg/mL,結(jié)合半衰期及血藥濃度,建議投喂方案為30 mg/kg的劑量,一日一次。
藥物殘留消除規(guī)律的研究對于水產(chǎn)動物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本研究在19 ℃水溫下,采用高劑量(60 mg/kg)單次口灌的給藥方式,采集了30 d內(nèi)甲砜霉素在大菱鲆各組織中的殘留數(shù)據(jù),結(jié)合甲砜霉素的最高殘留限量(50 μg/kg)[27]計算理論休藥期,如果只考慮把肌肉作為主要食用部分,建議休藥期為11 d;如果考慮所有組織,則以消除最慢的腎臟代謝數(shù)據(jù)為參照,建議休藥期為24 d。
甲砜霉素以30 mg/kg的劑量單次混飼口灌后,在大菱鮃體內(nèi)的藥動學參數(shù)顯示,達峰濃度(Cmax)和達峰時間(Tmax)分別為21.968 μg/mL和9 h,平均滯留時間MRT(0—∞)和消除半衰期(T1/2z)分別為33.984 h和45.841 h。參考現(xiàn)有甲砜霉素的藥效學數(shù)據(jù),在大菱鲆常見細菌病的治療中,甲砜霉素建議的給藥方案為:30 mg/kg,混飼給藥,一日一次。
考慮多次給藥的藥物累積作用,甲砜霉素以60 mg/kg的高劑量單次混飼口灌后計算理論休藥期。結(jié)果顯示,甲砜霉素在大菱鲆血漿、肌肉、肝臟、腎臟中的理論休藥期分別為8.90、10.64、18.19、23.95 d。因此,建議甲砜霉素用藥后的理論休藥期應在24 d以上。
參考文獻:
[1]楊洪波,王荻,盧彤巖. 甲砜霉素在鯽體內(nèi)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J]. 淡水漁業(yè), 2013, 43(3):72-76.
[2]韓飛,張曼,張周,等. 甲砜霉素臨床應用及殘留檢測的研究進展[J]. 陜西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 60(7):55-58.
[3]陳杖榴.獸藥藥理學[M].第三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2009: 252-253.
[4]王荻,楊洪波,盧彤巖. 甲砜霉素在鯉鯽魚體內(nèi)組織蓄積規(guī)律的研究[J]. 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3, 35(5):1030-1035.
[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農(nóng)業(yè)部第1435號公告:獸藥試行標準轉(zhuǎn)正標準目錄[EB/OL]. (2010-8-23)[2017-7-28].http://www.moa.gov.cn/zwllm/tzgg/gg/201008/t20100823_1622639.htm.
[6]申雪艷,孔杰,宮慶禮,等. 大菱鲆種質(zhì)資源研究與開發(fā)[J]. 海洋水產(chǎn)研究, 2005, 26(6):94-100.
[7]李明春. “毒魚致癌”,根據(jù)何在?——多寶魚藥物殘留事件的思考[J]. 海洋世界, 2007, 14(2):14-17.
[8]徐贇霞. 養(yǎng)殖大菱鲆常見疾病概述[J]. 天津水產(chǎn), 2010, 32(2):5-10.
[9]Al-Nazawi M H. Pharmacokinetics and tolerance of thiamphenicol in camels and sheep [J]. Int J Phamacol,2005,1(1):25-28.
[10]Gamez A,Perez Y,Marti G,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thiamphenicol in veal calves [J]. Brit Vet J,1992,148(6):535-539.
[11]Mestorino N,Landoni M F,Alt M,et al.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hiamphenicol in lactating cows[J]. Vet Res Commun,1993,17(4):295-303.
[12]邢曉玲,王妲妲,袁小秋,等. 甲砜霉素及HP-β-CD甲砜霉素在家兔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比較研究[J]. 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2(12):11-14.
[13]郭桂芳,楊大偉,李勇軍,等. 甲砜霉素在感染多殺性巴氏桿菌雞體內(nèi)的藥物動力學[J].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10, 30(6):815-817.
[14]Haritova A,Lashev L,Pashov D. Pharmacokinetics of thiamphenicol in pigs[J]. J Vet Phamacol Ther, 2002, 25(6):464-466.
[15]韓冰,楊洪波,王荻,等. 甲砜霉素在鯉魚及鯽魚體內(nèi)的殘留研究[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3, 29(26):25-30.
[16]楊洪波,王荻,盧彤巖. 甲砜霉素在松浦鏡鯉體內(nèi)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J].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3, 28(3):298-302.
[17]陳玉露. 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在凡納濱對蝦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和對藥酶影響的研究[D]. 雅安: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18]秦青英,湯菊芬,黃郁蔥,等. 甲砜霉素在紅笛鯛體內(nèi)的組織分布和藥代動力學研究[J]. 中國獸藥雜志, 2013, 47(11):31-36.
[19]黃郁蔥,湯菊芬,秦青英,等. 甲砜霉素在眼斑擬石首魚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研究[J].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2017, 37(1):52-57.
[20]黃聚杰,林茂,鄢慶枇,等. 氟苯尼考在花鱸體內(nèi)的代謝及殘留消除規(guī)律[J]. 中國漁業(yè)質(zhì)量與標準, 2016, 6(3):6-13.
[21]曲曉榮. 諾氟沙星在大菱鲆體內(nèi)藥代動力學及殘留消除規(guī)律的研究[D]. 烏魯木齊: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06.
[22]唐錫招. 恩諾沙星在大菱鲆、鯽魚和鯉魚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物研究[D]. 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5.
[23]唐雪蓮,王群,李健. 氯霉素在鱸魚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及殘留的研究[J]. 海洋水產(chǎn)研究,2003,23(2):45-50.
[24]田麗粉. 氟苯尼考在牙鲆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及殘留消除規(guī)律研究[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
[25]劉秀紅. 氯霉素和諾氟沙星在牙鲆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及殘留消除規(guī)律研究[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3.
[26]林茂,陳政強,紀榮興,等. 不同溫度下氟苯尼考在鰻鱺體內(nèi)藥代動力學的比較[J].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13, 22(2):225-231.
[2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第235號公告: 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EB/OL].(2008-3-4)[2017-7-29]. http://www.moa.gov.cn/zwllm/nybz/200803/t20080304_1028649.htm.
[28]湛嘉,李佐卿,康繼韜,等. 影響水產(chǎn)動物藥代動力學的因素[J]. 中國獸藥雜志, 2003, 49(12):38-41.
[29]Walker R D. The use of fluoroquinolones for companion animal antimicrobial therapy[J]. Aust Vet J,2000,78(2):84-90.
[30]Ho S P, Hsu T Y, Chen M H, et al.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chloramphenicol, thiamphenicol and florfenicol against aquatic animal bacteria[J]. J Vet Med Sci, 2000, 62(5): 479-485.
[31]楊洪波. 甲砜霉素在鯉體內(nèi)的代謝規(guī)律及毒性研究[D]. 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