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輝
斯里蘭卡的國土狀似一顆水滴,于是,有人便形象地將其比喻為“印度洋上的一顆淚滴”;而在英國茶業(yè)史學家羅伊·莫克塞姆看來,稱其為“印度洋上的一滴茶水”似乎更為恰當。
的確,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茶葉生產國和輸出國之一,斯里蘭卡與茶是分不開的;在某種程度上,其原國名“錫蘭”就是茶葉的同義詞。在斯里蘭卡茶葉出口包裝的“質量合格標志”圖案上,一只緊握戰(zhàn)刀的雄獅身下標注著CEYLON TEA(錫蘭紅茶)字樣,那是百余年來以高價值、高品質、高純度和濃郁香味聞名天下的錫蘭紅茶的象征。斯里蘭卡最有名的物產之一—高地紅茶,與中國祁門紅茶、印度大吉嶺及阿薩姆紅茶并稱世界四大紅茶。
在斯里蘭卡廣袤的中部山區(qū),陽光充足、溫度適宜、雨水充沛,是高地紅茶的重要產區(qū);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小城努沃勒埃利耶,則可謂斯里蘭卡的“茶都”。
對于大多數(shù)旅行者來說,在斯里蘭卡如果不坐一次火車,簡直是“莫大的遺憾”。斯里蘭卡被諸多旅游雜志譽為“擁有世界最美火車線的國家”,其中最美的有兩段:一段是“漂浮”于大海之上的“海上火車”,另一段是穿梭在高山茶園的“高山火車”。前者讓人仿佛置身于日本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的海上火車情境中—據(jù)說,《千與千尋》中海上火車的藍本就源自這里;后者則讓人如同穿梭在《綠野仙蹤》所描繪的童話世界里。
從斯里蘭卡文化古城—康提前往努沃勒埃利耶,路途并不是很遠,即便路面修建于地勢崎嶇的高山地區(qū),乘坐大巴也只要3個小時左右,非常方便。不過,如果想體驗最美的斯里蘭卡高山風景,乘坐當?shù)氐男』疖嚽巴亲罴逊绞?。從康提開出的火車駛過加姆波勒后,就開始“氣喘吁吁”地爬著緩坡,車窗外的景色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丘陵山地高低起伏,連綿不斷;山坡上,一片片、一塊塊的茶園縱橫交錯,宛若精致的綠色毯子;茶林之間,有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過,在有些地方,匯集成一簾小小的瀑布落下;從車窗外吹進來的風涼爽怡人,斯里蘭卡的高原地帶就是如此清新舒爽。
努沃勒埃利耶是位于這個高原地帶中央的一座美麗小城。在僧伽羅語中,“努沃勒”的意思是“城市”,“埃利耶”的意思是“陽光”,二者合起來就是“充滿陽光的城市”。
努沃勒埃利耶地區(qū)是一個橢圓形的山谷,海拔高度在1900米以上,這里不僅有高地茶樹生長所需要的艷陽,而且有印度洋季風吹來的充沛降雨和適宜的溫度。
雖然地處熱帶,但努沃勒埃利耶的氣溫很低,早晚尤其冷,日最高氣溫不過20℃左右。在斯里蘭卡其他地方,穿短袖還熱得出汗;到了這里,就很有必要加一件外套了。努沃勒埃利耶的許多酒店都在客房里配備了電熱油汀,到了晚上,酒店的服務員會幫助客人“生火”取暖。努沃勒埃利耶甚至被戲稱為“赤道上凍死人的地方”。
特殊的地理和氣候造就了努沃勒埃利耶茶樹特殊的生長環(huán)境。在努沃勒埃利耶一帶的山谷里,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野生薄荷、柏樹和桉樹的芳香,使該地區(qū)生產的茶葉具有獨特的香味,在沖泡時,有一股清淡精致的特殊花香香氣。努沃勒埃利耶茶被茶葉鑒賞家譽為錫蘭紅茶中的“香檳”。
努沃勒埃利耶一帶的茶葉種植園一年四季都可產茶;但由于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風送雨影響,以二三月份采摘的茶葉質量最佳。
與錫蘭高地紅茶中的另外兩大名茶—烏沃茶和汀布拉茶有所不同,努沃勒埃利耶茶的口味相對比較清淡,色澤金黃明亮,氣味淡雅芬芳,口感極佳。人們常用花香和水果香來形容努沃勒埃利耶茶那獨特的香氣,雖然有一定的澀味,但在獨特的花香協(xié)調下,努沃勒埃利耶茶顯現(xiàn)出爽口的獨特風味。
事實上,茶葉并非斯里蘭卡的原生物種,努沃勒埃利耶也不是天然的“茶都”。在茶葉之前,荷蘭殖民者在這里培育過香桂樹,英國殖民者種植過咖啡以及金雞納樹、肉豆蔻、丁香和可可等;到了19世紀70年代,茶樹的時代來臨了。
早在1824年,錫蘭的英國殖民者就從中國引種了高地茶樹;1867年,又從印度阿薩姆引種了適合在低海拔地區(qū)種植的低地茶樹。據(jù)說,當時有一位種植園主甚至專門從中國帶來了一名茶葉工人,以很高的成本試制了茶葉樣品。不過,在19世紀60年代之前,錫蘭在茶樹種植方面并沒有取得多大進展。當時,錫蘭還是咖啡的天下。
然而,到了1869年年初,一場始料不及的災難降臨到錫蘭咖啡頭上:一些咖啡樹葉上開始出現(xiàn)了黃色粉末狀斑塊,然后是整棵咖啡樹的葉子全部掉落。種植園主雖然想方設法施救,均未能奏效。5年之內,咖啡銹斑真菌擴散到了錫蘭的所有咖啡種植園。
錫蘭茶葉種植業(yè)的興起與咖啡種植業(yè)的衰亡幾乎是同步進行的。
“已經(jīng)死亡的咖啡樹被摘除樹葉,鋸齊枝杈;然后,出口到英國,用來制作茶幾的腿。”茶葉和咖啡歷史學家威廉·烏克爾斯這樣寫道。他描寫的既是事實,也是一個很好的比喻。
最早在錫蘭種植茶樹的是一個名叫詹姆士·泰勒的蘇格蘭人。當時,他不僅在從康提到努沃勒埃利耶的山坡上種植了40公頃茶樹,而且建起了正規(guī)的茶葉加工廠,生產出質量上乘的茶葉,在當?shù)劁N售。其他種植園主紛紛效仿泰勒的做法。在咖啡種植受挫后,所有人都希望盡快擴大茶樹的種植面積。
在歐美,托馬斯·立頓的名字與錫蘭緊密相連,這位英國雜貨商當年所創(chuàng)制的品牌—“立頓紅茶”幾乎成為了錫蘭紅茶的代名詞,讓錫蘭紅茶隨著那句“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著名廣告語走進了英國的千家萬戶,如今甚至已遍布世界。
當時,人們種植的主要有3種茶樹:生長在西南沿海地區(qū)的“低地茶”,生長在海拔600~1200米的“中地茶”和生長在海拔1200米以上中部山地的“高地茶”。努沃勒埃利耶正是錫蘭“高地茶”的重要產區(qū)之一。
只要一出努沃勒埃利耶的城區(qū),就能看到一望無垠的茶園。滿山遍野的綠色茶園里點綴著身穿彩色“紗麗”的采茶女。你可以買茶,也可以喝茶—在這些茶園的角落里,一般建有茶葉加工廠,其中不乏“百年老店”。離市場最近的佩德羅茶葉中心便是其中之一。這家制茶工廠歷史悠久,創(chuàng)辦于1885年,茶園面積546公頃,年產茶葉790噸,其出產的“情人谷”(Loves Leap)牌紅茶享譽國際。努沃勒埃利耶當?shù)乇容^有名的茶葉加工廠還有藍色田野茶園、拉布克里厄茶葉中心等。這些工廠向游客開放,供游客參觀紅茶制作的整個過程、購買茶葉,甚至就餐。
努沃勒埃利耶城郊還有一家風格別具一格的四星級酒店—茶廠酒店,它原先是英國殖民時期的制茶工廠—赫瑟西特茶葉加工廠。當時,建茶廠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這家茶廠第一次采用了飛輪和皮帶輪傳動的柴油發(fā)電機;萎凋車間采用了巨大的風扇,而且采用了電動揉捻和篩分作業(yè)。之后,茶廠關閉,一直閑置在茶園之中。1972年,愛特肯公司的一位董事偶然發(fā)現(xiàn)這個茶廠并將其改造成一座獨特、豪華的賓館。
從某種意義上說,發(fā)生在19世紀中晚期的那場咖啡銹斑病給努沃勒埃利耶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是作物—由咖啡樹變?yōu)榱瞬铇?;而且,還有人—特別是種植園主,以及他們的社交禮儀、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環(huán)境和城鎮(zhèn)建設—“當時鐘敲響四下,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
當年的咖啡種植園主大多數(shù)來自于英國社會底層,他們言談與舉止難稱高雅。早期的茶葉種植園主大多原來是種咖啡的,也好不到哪里去。被稱為“錫蘭茶葉之父”的詹姆士·泰勒就有一個怪癖:他習慣把從酒瓶中倒出的第一杯啤酒潑在地上。因此,每次飲酒作樂后,他家的地上總是一片狼藉。不過,在其職業(yè)生涯的最后階段,泰勒和許多老一代種植園主都感到,他們已經(jīng)被新一代種植園主孤立了。
種植園主群體中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他們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談吐考究,舉止高雅,習慣穿著黑色燕尾服出席晚宴—這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在當時,到錫蘭去做茶葉種植園主,甚至成為“出身好”的英國年輕人的一種時尚。
新一代種植園主有著與老一代人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在自己的茶葉種植園中修建了網(wǎng)球場,建立了供其飲酒、跳舞的俱樂部,并且還打板球、高爾夫和馬球……他們將這座東方的山間小城變成了具有濃郁英倫風情的家園。
依山而建的當?shù)孛裾藿ㄕR的草坪,富有美感的花園……是否讓你有一種身在英倫小鎮(zhèn)的錯覺呢?沒錯,無論是英國人還是斯里蘭卡人,一提到努沃勒埃利耶,往往不稱其原名,而是代之以綽號—“小英格蘭”或是“小倫敦”。在他們看來,努沃勒埃利耶是一座與斯里蘭卡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城市,處處彰顯著英倫范兒。
新市集大街是這座城市的主要街道,貫穿整個城市的中心,這條街也最能體現(xiàn)出努沃勒埃利耶的城市風貌特色。
汽車總站的南面是維多利亞公園,一年四季鮮花盛開,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位于汽車總站對面高地上的郵局,是一幢有著英國鄉(xiāng)村風格的粉紅色建筑,它建于1828年,是這座城市中最古老的建筑。來到這里的游客,總會跟郵局合個影,再從郵局寄一張明信片。
從汽車總站向北,右邊是住宅風格的建筑,里面是商店和室內市場;左邊是新式購物中心。這條不足50米長的街道就是被稱為“努沃勒埃利耶的銀座”的繁華街區(qū)。
過了繁華街區(qū),前面路口處正對面是一幢西洋風格的建筑—溫莎酒店。路口左側的康提路沿線則是露天市場。
從總站出發(fā)向新市集大街南側看,道路右側是一片綠地,那里是亞洲最古老、也曾經(jīng)是最好的高爾夫球場之一。這個建于1989年的高爾夫球場后面,是兩幢英國殖民地風格的建筑—希爾俱樂部和格蘭酒店。
從被夾在高爾夫球場和維多利亞公園中間的新市集大街繼續(xù)往南走,就能看到角落里的轉臺,上面安靜地矗立著戰(zhàn)爭紀念碑。
在伊麗莎白女王路左側的游樂場里,有賽馬跑道。一路看過來,在努沃勒埃利耶,游客總能清晰感受到濃厚的英國風情。
游樂場對面是努沃勒埃利耶的賓館區(qū),雖然新舊混雜,但其中不乏具有高原風格的別致建筑。在這里,能遠眺斯里蘭卡最高峰—皮杜魯塔拉格勒山。
從這里順著伊麗莎白女王路往南10千米,就是距離努沃勒埃利耶城區(qū)最近的火車站—納努奧耶站。從這里可以坐火車,到達180千米外的斯里蘭卡最大城市—科倫坡,那里有全球最大的茶葉拍賣會,每周交易茶葉五六百萬千克。
努沃勒埃利耶除了是四大紅茶產區(qū)之外,同樣也是斯里蘭卡的鮮花和蔬菜種植基地。斯里蘭卡是熱帶赤道國家,但由于這里海拔高,無污染,氣候溫和濕潤,非常適合蔬菜和鮮花的生長。走在努沃勒埃利耶城里,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平地上和花園里種滿了各種鮮花和蔬菜,露天市場的水果品種非常豐富。
從某種意義上說,努沃勒埃利耶之所以被稱為“小英格蘭”,絕不僅僅是因為擁有英國殖民地風格的公園、高爾夫球場、跑馬場和眾多建筑,還在于那種無處不在、融入人們生活之中的英倫風情。
這就是努沃勒埃利耶,一座溫暖與寒冷交織的高原小城、一個不可思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