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靜靜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江蘇 連云港 222023)
Ⅱ型呼吸衰竭是ICU死亡率較高的病種。患者因各種原因引起肺通氣和(或)換氣功能嚴重障礙,進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的臨床綜合征[1]。其血氣分析特點是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PaO2<60 mmHg,同時伴有PaCO2>50 mmHg),臨床常需接受呼吸輔助治療[2]。近年來應用于臨床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療的BiPAP呼吸機,具有操作簡單、依從性好、安全有效和無創(chuàng)等特點,對比傳統(tǒng)氣管插管法其治療效果更為顯著[3]。但對比臨床應用BiPAP呼吸機治療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發(fā)現,不同的時間段的患者治療效果不同,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ICU 2013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據患者使用呼吸機進行救治的不同時段均分為觀察組(晚夜班時間段)和對照組(白班時間段),各25例。兩組患者均符合Ⅱ型呼吸哀竭診斷標準[4]:PaCO2≥50 mm Hg,PaO2≤60 mmHg。排除無自主呼吸難以觸發(fā)無創(chuàng)通氣及呼吸道分泌物多且無力咳出者。觀察組男17例,女8例,年齡52~86歲,平均年齡(68.5±7.5)歲;對照組男18例,女7例,年齡54~85歲,平均年齡(69.1±7.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根據痰培養(yǎng)結果給予抗感染、解痙平喘、改善微循環(huán)、祛痰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同時間斷給予BiPAP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對照組接受BiPAP呼吸機治療時間為白班班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2次/d,持續(xù)時間為4 h/次,總治療時間共8 h。觀察組接受BiPAP呼吸機治療為晚夜班時間,小夜班和大夜班各1次,總治療持續(xù)時間為8 h。在使用呼吸機期間,將呼吸機的工作模式調整為同步,監(jiān)測患者呼吸情況:包括潮氣量、二氧化碳分壓和氧分壓,設置呼吸頻率12~16次/min,吸氣壓(IPAP)8.0~~2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氣壓(EPAP)4.0~10.0 cm H2O,氧氣流量5.0~8.0 L/min。
評價分析患者治療前后24、48、72 h三個時間點的平均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和生命體征參數。治療效果判斷標準:①患者治療有效順利脫機為治療成功;②患者經治療病情未好轉或轉而加重,必須實施氣管插管為治療失敗。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呼吸機治療后生命體征均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但觀察組各項改善平均幅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及生命體征參數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及生命體征參數比較(±s)
項目 觀察組(n=25) t P 對照組(n=25) t 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pH 5.52±0.02 7.52±0.05 -186.01 <0.001 5.51±0.02 7.22±0.02 -264.53 <0.001 PaO2(mmHg) 75.32±3.22 92.44±4.35 -13.871 <0.001 75.34±3.21 84.54±3.45 -8.026 <0.001 PaCO2(mmHg) 61.32±4.24 46.34±6.24 11.003 <0.001 60.42±4.32 56.84±5.44 3.502 0.001 SaO2(%) 79.89±3.25 95.35±3.29 -14.12 <0.001 78.99±3.35 85.24±5.29 -5.007 <0.001心率(次/min) 94.49±9.05 75.35±6.29 7.217 <0.001 93.34±9.25 83.44±5.72 4.759 <0.001呼吸頻率(次/min) 22.0±5.6 19.0±2.8 2.345 0.023 22.0±6.3 20.0±2.1 1.344 0.18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動脈血氣指標及生命體征參數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動脈血氣指標及生命體征參數比較(±s)
觀察組(n=25) 對照組(n=25)項目t P治療后 治療后pH 7.52±0.05 7.22±0.02 27.558 <0.001 PaO2(mmHg) 92.44±4.35 84.54±3.45 6.212 <0.001 PaCO2(mmHg) 46.34±6.24 56.84±5.44 -10.38 <0.001 SaO2(%) 95.35±3.29 85.24±5.29 7.343 <0.001心率(次/min) 75.35±6.29 83.44±5.72 -5.086 <0.001呼吸頻率(次/min) 19.0±2.8 21.0±2.1 1.036 0.305
觀察組24例順利脫機,治療成功率為96%(24/25);對照組13例順利脫機,治療成功率為52%(13/25)。觀察組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應用中發(fā)現,該時間段使用BiPAP呼吸機,可有效輔助患者的呼吸功能維持在正常狀態(tài),同時,還可以顯著降低患者上呼吸道阻力,提高患者血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潴留,促進體內二氧化碳的排出,有效改善缺氧癥狀,顯著緩解病情,提高治療成功率,保障了患者安全和醫(yī)療質量。
BiPAP呼吸機的正壓通氣模式可降低患者呼吸道壓力并可以加速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因過度通氣造成的肺部損傷[5]。我們在臨床應用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時,選擇不同時段進行的BiPAP呼吸機治療的效果也不相同,選擇晚夜間進行BiPAP呼吸機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中pH值、PaO2、PaCO2、SaO2均明顯優(yōu)于白天接受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經分析發(fā)現治療后兩組患者24 h、48 h、72 h的三個時間點的平均心率和呼吸頻率均較本組治療前有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順利脫機治療成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臨床研究認為,夜間迷走神經的張力增大導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晚間呼吸淺慢,此時呼吸肌的輔助活動減弱。我們在臨床
[1]劉廣香,張 亮,高 紅.老年重癥呼衰患者人工氣道的臨床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旬刊,2012,03(2):121-121.
[2]王 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7):547-548.
[3]趙桂英,廖 琴.BIPAP呼吸機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09(1):73-75.
[4]李新霞.BiPAP Vision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觀察與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344-347.
[5]黃天寶,楊志燕,李武祥.BiPAP無創(chuàng)通氣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臨床分析[J].遼寧醫(yī)學雜志,2013,27(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