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彥,劉敏
重慶市綦江區(qū)人民醫(yī)院,重慶 綦江 401420
功能性便秘是指無器質性病因,無組織結構異?;虼x障礙,排除腸易激綜合征診斷的便秘,是功能性胃腸病最常見類型之一。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結構改變及精神心理變化,便秘發(fā)病率逐漸上升。目前,西醫(yī)多采用各種導瀉藥物治療,不良反應較多,例如腹痛、腹脹、水電解質紊亂、腸道菌群失調,還可能引起大腸上皮損傷或形成頑固的“瀉劑成癮性”便秘,且停藥后復發(fā)率高,易加重便秘程度,導致臨床治療困難。中醫(yī)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理論指導,采用不同方藥聯(lián)合針刺治療,療效肯定。本研究針對老年功能性便秘陰虛腸燥證,采用針刺聯(lián)合滋陰潤通湯治療,并與酚酞片治療進行對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消化內科及肛腸科治療的80例功能性便秘陰虛腸燥證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65~83歲,平均(74.35±14.45)歲;病程0.5~8年,平均(3.26±1.24)年。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0~86歲,平均(73.29±14.65)歲;病程 1~7年,平均(3.22±1.26)年。2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參照2006年功能性腸病羅馬Ⅲ[1]及《我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2]制定診斷標準;②參照《中醫(yī)內科學》[3]、《功能性便秘診療指南》[4]中便秘陰虛腸燥證的辨證標準:大便干燥,狀如羊屎,口干少津,心煩少眠,兩顴紅赤,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1.3 排除標準 ①患有消化系統(tǒng)器質性疾病者,以及有腹腔或直腸、肛門手術史者,盆底綜合征、藥物性便秘以及器質性病變引起的便秘者;②精神病患者及嚴重神經官能癥患者;③近期服用過對胃腸道功能有影響的藥物;④參加其他臨床試驗以及已知對本研究中的藥物過敏者。
2組均囑患者調整飲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多飲水,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停用其他通便藥物。
2.1 對照組 給予酚酞片(山西亨瑞達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每片50 mg)口服,每天1次,每次100 mg,治療10天。
2.2 治療組 給予針刺聯(lián)合滋陰潤通湯口服。針刺取穴:天樞、大腸俞、支溝、照海、足三里、三陰交,均取雙側。操作方法:患者取臥位,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0.30 mm×40 mm一次性無菌不銹鋼針灸針刺,用雙手指切進針法快速刺入,進針30 mm,均勻捻轉,行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30 min,留針期間每5 min行針1次,每天針刺1次,治療10天。滋陰潤通湯藥物組成:生地黃、麥冬、玄參、北沙參各30g,火麻仁、柏子仁各20g,苦杏仁、當歸、石斛、枳實、厚樸各15 g,每天1劑,水煎服,每天3次,每次200mL,治療10天。
3.1 觀察指標 ①根據(jù)患者排便次數(shù)、大便性狀及排便困難程度等癥狀的改善情況評估治療效果,并進行比較。②觀察患者治療前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糞便性狀評分及排便困難程度評分。糞便性狀評分參照Bristol評分:分離的硬團記7分,團塊狀記6分,干裂的香腸狀記5分,柔軟的香腸狀記4分,軟的團塊記3分,泥漿狀記2分,水樣便記1分。排便困難程度評分:0分:無困難;1分:用力才能排出;2分:非常用力才能排出;3分:需按摩肛周,甚至用手摳等輔助排便。③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腹脹、腹痛、排便不盡感評分的變化,具體計分標準參考表1。
表1 便秘伴隨癥狀評分量化表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所有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擬定[5]。臨床痊愈:排便次數(shù)、大便性狀、排便困難程度及伴隨癥狀基本恢復正常;顯效:便秘癥狀明顯改善,排便間隔在3天以內,大便性狀、排便困難程度及伴隨癥狀均明顯改善;有效:排便頻率增加,或便質干燥、排便困難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無效:排便次數(shù)、大便性狀、排便困難及伴隨癥狀均無改善。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治療組總有效率95.00%,對照組總有效率72.5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治療前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糞便性狀評分、排便困難程度評分比較 見表3。治療前,2組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糞便性狀評分及排便困難程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均較治療前增加(P<0.05),糞便性狀評分及排便困難程度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組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均多于對照組(P<0.05),糞便性狀評分及排便困難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糞便性狀評分、排便困難程度評分比較(±s)
表3 2組治療前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糞便性狀評分、排便困難程度評分比較(±s)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n治療組對照組4 0 4 0 4 0 4 0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次)0.7 2±0.6 9 5.1 2±2.0 6①②0.7 8±0.8 5 3.6 8±2.2 5①糞便性狀評分(分)6.1 5±0.7 1 3.1 9±1.0 5①②6.0 2±0.5 8 4.6 2±0.4 8①排便困難程度評分(分)2.1 5±0.6 9 0.7 4±0.3 9①②2.2 6±0.5 7 1.1 2±0.7 1①
4.4 2組治療前后伴隨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4。治療前,2組腹痛、腹脹及排便不盡感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腹痛、腹脹及排便不盡感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治療組的上述3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2組治療前后伴隨癥狀評分比較(±s) 分
表4 2組治療前后伴隨癥狀評分比較(±s) 分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治療組n對照組4 0 4 0 4 0 4 0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腹痛2.6 2±0.1 0 1.0 2±0.0 6①②2.1 0±0.1 2 1.9 8±3.1 6①腹脹3.1 9±0.4 2 1.2 6±1.7 8①②3.2 6±0.5 9 2.4 2±0.7 5①排便不盡感3.4 8±0.8 6 1.1 4±0.5 5①②3.3 2±0.3 7 2.2 6±0.2 3①
西醫(yī)認為,老年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患者機體衰退,腸腺體分泌黏液減少導致潤滑糞便作用下降,同時腸肌張力降低而導致腸道傳輸功能減弱,腸腔內容物通過時間延長、水分過多吸收所致[6]。西醫(yī)治療本病以瀉劑為主要手段,不良反應多、治療效果差。中醫(yī)學認為,便秘的基本病變屬大腸傳導失常,辨證多分虛實兩類,實證多因胃腸積熱,熱結津傷腸燥,或寒凝氣滯;虛證多因氣虛不運,推動無力。老年人陰虧血燥,大腸液枯,無力行舟,導致便秘,屬陰虛腸燥證。臨床表現(xiàn)為大便干結,狀如羊屎,兩顴紅赤,心煩少眠,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便秘是WHO推薦的56種針灸適應證之一,已被臨床廣泛應用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療效果顯著[7~8]。大腸俞配天樞這一經典的俞募配穴法,是針灸治療便秘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為大腸募穴,是大腸腑氣輸注聚集之處;大腸俞為大腸背俞穴,善治腸道疾患,是治療便秘的要穴。臨床上常將天樞、大腸俞作為便秘局部取穴的首選穴位,能直接刺激病變部位,增強局部經氣運行,疏調腸腑,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糟粕的排出[10]。除局部取穴外,臨床上常配以遠端穴位,以達到整體調節(jié)作用。支溝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經穴,針刺此穴可使三焦氣機通暢。照海為足少陰腎經之經穴,也是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功效滋陰清熱,通調三焦,調節(jié)水液[11]。足三里穴為大腸的合穴,具有調理脾胃功效,針刺足三里不僅可刺激副交感神經并抑制交感神經活動[12],還可促使胃內NO酶的活性恢復到正常水平,P物質免疫反應性明顯升高,利于胃腸傳輸[13]。三陰交為足三陰之交會穴,又為足太陰脾經穴,可滋陰生津以潤腸,調脾胃中氣,使氣機升降得順。實驗研究表明,針刺三陰交穴可引起結腸下部及直腸蠕動增加,可增強腸道功能[14]。
老年人陰虧血燥,腸道失濡,無力行舟,導致便秘,辨證當屬陰虛腸燥證,中藥予以滋陰潤通湯滋陰增液、潤腸通便。方中生地黃甘苦寒,養(yǎng)陰潤燥;麥冬甘寒,增液潤燥;玄參苦咸寒,養(yǎng)陰生津,啟腎水以滋腸燥;北沙參甘苦寒,清熱養(yǎng)陰生津,四藥共為君藥,能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增水行舟。麻子仁、柏子仁甘平,能潤腸通便,兼有滋養(yǎng)補虛作用,臨床多用于老年人腸燥便秘證??嘈尤噬厦C肺氣,下潤大腸,體現(xiàn)“治秘不忘理肺”之意,臨床上麻子仁、柏子仁同用加強潤腸通便功效;當歸養(yǎng)血潤燥;石斛養(yǎng)陰清熱生津,共為臣藥。佐以厚樸下氣除滿、枳實行氣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滿,又使胃腸氣機通暢以助瀉下通便。全方治療以潤、通二法結合,兼顧肺、脾,共奏養(yǎng)陰生津、潤腸通便之功效。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針刺聯(lián)合滋陰潤通湯治療陰虛腸燥型老年功能性便秘,能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增加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改善糞便性狀、排便困難程度及伴隨癥狀,為中醫(yī)藥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Fukudo S,Kuwano H,Miwa H.Management and pathophysiology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Diqestion,2012,85(2):85-89.
[2]中華消化學會胃腸動力學組.我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8(2):119-121.
[3]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261-269.
[4]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功能性便秘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9(17):127-128.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 1 輯[S].1993:131-133.
[6]劉亞萍,劉欣,董蕾,等.果糖聯(lián)合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92(42):2961-2965.
[7]金洵.針刺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優(yōu)勢類型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
[8]杜文菲,于璐,嚴興科,等.針灸治療便秘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文獻 Meta分析[J].中國針灸,2012,32(1):92-96.
[9]邱學梅,杜帥,陳少宗.針灸治療便秘取穴規(guī)律文獻分析[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8(2):113-115.
[10]王曉龍,顏曉蓉,周仲瑜.電針治療功能性便秘臨床療效評價[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10):47-49.
[11]孫紀峰,王亮,張艷,等.針刺治療功能性便秘4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6,48(12):61-62.
[12]何國棟,牛偉新,劉寒,等.針刺足三里調控胃腸動力機制的實驗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1):748-751.
[13]顏純釧,彭艷,林亞平,等.針刺“足三里”對不同狀態(tài)大鼠運動及中縫大核P物質、胃動素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3,38(5):345-351.
[14]楊駿.針刺三陰交治療習慣性便秘[J].中國針灸,1996,16(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