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明
摘 要:閱讀是認識世界、獲得體驗、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鑒于農村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堪憂,教師要建立課外閱讀理念,以課內促課外,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以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現狀;閱讀指導策略
一、背景簡析
理解信息的一種重要手段就是閱讀,閱讀能力的大小將決定一個人從社會中獲取信息能力的大小?!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毙抡n標重點是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彼?,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條件有限的農村學生來說意義更加重大。
二、閱讀現狀及原因簡析
課題伊始,針對我校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從讀書的擁有量、閱讀內容、閱讀方式與習慣等諸多方面作了調查。從問卷調查來看,我校學生的閱讀現狀如下:
(一)不想讀書,沒有書讀
由于地處農村,只有少數學生的家長閱讀電子讀物,極少數的學生家長閱讀紙質作品。家庭中沒有一個讀書氛圍,對孩子產生的是不積極讀書的影響,學生從內心深處沒有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對自己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學生自己去書店的次數較少,藏書量也少,自己喜歡閱讀的、與時代緊密相關的、適合自己的課外書籍十分缺乏。學校的圖書室未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只在數量而沒有在質量上進行圖書配備。
(二)沒時間讀書,不會讀書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和學生普遍認為課外閱讀會占用寶貴的學習時間,會影響成績的提升。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減負增效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的閱讀時間仍然被頻繁的檢測、大量的習題擠占了。即使有時間,相當一部分學生拿起書來,不會選擇,無從讀起,缺少方法,不知吸收,不能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更沒有品嘗到閱讀的樂趣。閱讀后留下印象的只是一部分精彩的片段情節(jié)。時間一長,也是遺忘殆盡。
(三)閱讀范圍狹窄,指導不到位
許多學生的課外書,無非是以下三種:各科教輔類、作文書、童話故事類。閱讀的范圍狹窄,除了與課本相關的閱讀,眼界與選擇沒有觸及古今中外更廣闊的閱讀世界。由于家長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的認識不足,也就談不上對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有些家長雖然想指導,卻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老師的指導傾向于粗獷式,缺乏耐心,對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少之又少。
三、閱讀指導措施初探
農村初中學生要在初中三年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穩(wěn)定的閱讀態(tài)勢,老師給予一定的閱讀指導至關重要。在指導中,老師一定要遵循的規(guī)律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1.教材背景激發(fā)
教材背景當中有鮮為人知的遭遇,這是學生感興趣的。李白的五言律詩《渡荊門送別》寫于公元725年,是作者第一次離開四川時所作,寫了坐船駛出三峽來到楚地的所見所感,雖有思鄉(xiāng)之情的表露,但更多的是洋溢著喜悅和青春的活力。這之前還有一首《峨眉山月歌》寫于724年,與《渡荊門送別》相關,讓學生分析李白第一次的離家路線是怎么樣的,內心情感又是怎么樣的,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短短一首絕句,課外活動的時間一定可以閱讀完的。
2.口語交際激發(fā)
南北朝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論說》中說:“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比粘=涣髦?,說話是一回事,說妥帖又是一回事。要做到重于九鼎、強于百萬就得說得有水平。如在“讓世界充滿愛”的口語交際中,以“愛的魅力”為主題進行口語表達。有同學以“我的父母很愛我,他們總想著我,父愛母愛讓我感到很溫暖”簡單的語句表述。但有同學用感人的實例,穿插著“愛就是三月的春風拂面,溫暖;愛就是盛夏的綠蔭遮蔽,貼心……”這樣生動的語句,讓傾聽者陶醉其中。怎么樣才能讓自己的語言表達準確妥當?那就是多讀書。黃庭堅云:“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p>
3.積極評價激發(f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學生課外閱讀是否完成了預期計劃,通過積極評價,讓學生有小小的成就感,從而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梢宰寣W生自查自評,統(tǒng)計自己的讀物,翻閱自己的筆記,檢查自己讀書的收獲,給自己一個客觀評價,增加閱讀的自信??梢宰屚瑢W互查互評,通過組織學生交流閱讀體會,用互看閱讀筆記、名著內容競賽、談閱讀體會等活動方式彼此檢查,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查閱學生的學習筆記、結合閱讀教學、限時作文等方式進行檢查評價。多種評價方式會更加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二)教給閱讀方法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就會養(yǎng)成獨自閱讀的習慣。因此,我們要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使之不僅愛閱讀,而且會閱讀。
1.基本讀書法
教師要以課內帶課外,指導學生將課內學得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最基本的讀書方法有:誦、查、勾、抄、思、背。誦,是讀內容,知道大意。查,碰到不懂的字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及其表達效果。勾,勾畫出生動的、有意味的句子。抄,摘抄好詞佳句,積累素材,在口語交際或作文中可以引用、仿寫。思,“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思考所悟所感。背,背誦精彩片段、優(yōu)美范文,尤其是精美的古詩文,多背有益。
2.增效讀書法
在閱讀當中,教給學生正確、高效的閱讀方法,能切實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讓閱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標題法。標題法就是帶著題目的重點去文章里找對應的內容,讓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里把握作品大意,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突破文章重點。如《魯濱遜漂流記》,可以依標題尋找:主人公有誰?主人公用了哪些方式去漂流?依次漂流到了哪里?有哪些新奇的見聞?②標記法。標記法是指讀書時及時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書上加以批注的方法。讀書時遇到一些內容會瞬間觸動自己的心緒,及時用文字或者符號加以批注,抒寫自己的感悟,可以加深對文意的理解。③精讀法。精讀是對重點文章或片段,集中精力,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教師以范文作為載體,指導學生從讀音、標點、詞句、結構、內容、手法等方面細細品味,邊讀邊思邊批注,汲取精華,逐漸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朱自清在講到精賞閱讀時曾說:“緩緩地細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④瀏覽法。又叫略讀法。21世紀信息急劇增長,需要讀的書無限多,可是時間和精力有限,為了廣開眼界,對于一些故事性強的文章,可以采取瀏覽的方法。陶淵明在讀書時也說:“好讀書,不求甚解?!闭f的就是略讀瀏覽法。⑤體會式。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弊x書之后,聯系自己的實際,把自己的心得、體會或認識、感想寫下來,這就是讀書的巨大收獲了。手腦并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增強閱讀能力,提高寫作能力,真正將知識轉化為學生內在的技能、技巧。
(三)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
首先,爭取家長的支持。大部分農村家長觀念比較落后,把課外書看作“閑書”,孩子看課外書時就橫加指責、阻撓。可利用家長會、家訪的機會反復向家長說明當今社會的特點、學習的特點和要求,讓他們明白課外書的閱讀是學生學好語文及其他科目的一個重要途徑,使家長在行動上對子女閱讀課外書給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子女購買、訂閱一些書報。其次,激活宣傳欄。校園宣傳欄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陣地,也是豐富學生閱讀生活的一塊寶地。它成本低,更新快,在不同的版面上分別開辟出一個閱讀角,專人負責定期更新課外閱讀內容:詩歌、小說(可以連載)、散文、演講稿、歷史故事、風土人情、校園新聞、學生習作……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就可以閱讀到幾段不同題材風格的文字,便捷快速,這對增大課外閱讀容量的作用不可小覷。最后,讀在作文課。作文課是寫作文的,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語文教師每周利用一節(jié)作文課,用U盤存儲美文,用多媒體展示。師生共讀共賞,現場討論,發(fā)表見解,閱讀的興趣和深度都會在短時間里有所提升?;蛘?,在作文課上學生自己閱讀作文范文,或請學生范讀范文,大家一起談看法,這也是一個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
當然,推薦適宜圖書,發(fā)揮校圖書室的作用,建立班級圖書角等,也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了條件和機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闭n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讓我們趁著新課程改革的東風,積極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激發(fā)農村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促進他們正確認識社會和人生,從而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和能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張德勝.中學生課外閱讀指導[M].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2]黃肖萍.如何指導中學生課外閱讀[J].百色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