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基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提升學生素質(zhì)的基礎,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初中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主動性進行探析,以不同方式結合相關案例,力求為之后此問題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學習主動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正確“三觀”的最終形成。道德與法治是學生素質(zhì)提升的重要前提,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真正意義,做到讓學生從道德與法治學習中知曉如何提升自身素養(yǎng),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促進學生的進步。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教學
教學的初始階段有個良好的開端能為后期教學提供更多的便利。保持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從課堂教學開始進行。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模式將學生從課間的嬉鬧中帶入課堂。從教學理念與方式上進行更新,讓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是引起學生注意的關鍵所在。例如,在上課前,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與課堂內(nèi)容相關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參與互動,進行課堂前的熱身,活躍課堂氛圍。學生會因故事的有趣而參與其中,積極思考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同時改變傳統(tǒng)的被動模式,學生變得主動,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讓枯燥的政治教學變得生動而富有趣味。
二、適時優(yōu)化更新課堂教學方法
無論學習哪一門課程,興趣都是非常關鍵的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一味的灌輸教學,讓學生死記硬背,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疲倦,覺得學習枯燥乏味,從而產(chǎn)生逆學心理,嚴重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所以教師要適時地優(yōu)化及更新課堂教學方法,要富有創(chuàng)意,對于那些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要采用形象的參考標準,給予學生更直觀的視覺感受,降低知識點的難度,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例如,可以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賦予課堂新的活力。另外,可在課堂上舉行創(chuàng)新活動大賽,要恰當?shù)匾龑W生參與實踐,手腦結合,學以致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體驗,在實踐中鞏固知識,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是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最好體現(xiàn)。
三、注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是學生能夠更好地自主學習,讓學習變得更有意識,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給予學生學習信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可以播放相關影片,香港、澳門回歸的交接儀式,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師應讓學生各抒己見,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面對政治問題,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話語權;組織學生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在不同的實踐中獲得體驗,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并取得進步,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教師還必須注重教材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使學生很容易從生活中產(chǎn)生共鳴;注重學生素養(yǎng)與品德的提升,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帶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例如,可以開展相關專題,引導學生分組通過網(wǎng)絡進行資料搜集,加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感受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趣味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將教材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不僅要注重教學理念的改變,同時也要注重將教學模式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當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很顯然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教學脫離實際的問題。因脫離實際的教學導致學生思想迷茫,新課改對相關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結合,相互融入。在生活中選擇代表性的實例加入到課堂教學,賦予教學內(nèi)容生活氣息,引導學生參與思考與辯論,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教材內(nèi)容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例如,可以選擇與青少年相關的案例,如網(wǎng)癮少年因沉迷網(wǎng)絡不好好學習,導致犯罪墮落。結合此現(xiàn)象讓學生分組討論,給予學生暢所欲言的空間,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在課堂上融入熱點問題,激發(fā)學生探討興趣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帶有一定的時代性,在整個政治教學中加入社會熱點,引導學生更積極地關注社會問題,針對社會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很容易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但是要想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主動性學習,必須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考方向。學生在熱點問題的探討中不光了解了社會,同時培養(yǎng)了自身的學習主動性,感性與理性相結合,做到更加客觀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從以上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闡述可以看出,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要多方面進行,首先注重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更新與優(yōu)化;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最后,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參與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發(fā)表意見,讓學生各抒己見,做到感性與理性的有效融合,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郭長征.影響高中道德法制教育的主要因素初探[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6(2):61-62.
[2]羅斯科·龐德.法律與道德[M].陳林林,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
[3]劉壽堂.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融合的專題式教學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