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文
摘 要:部編語文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想要讓課堂提問有實效,教師要把握精、巧、趣、追四個技巧。
關鍵詞:部編教材;語文課堂;有效提問
在語文課堂上,有效提問能激勵學生自主思考、自我反思,對教師有效組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深化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特別是從2016年開始,小學語文開始使用的部編新教材,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尊重學生天性,運用新教材夯實語文基礎,重視語文文字運用,引導發(fā)現(xiàn),鼓勵探究的教材特色的基礎上,讓課堂提問有效實用,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我認為有如下技巧:
一、精于主線,輔以生本
精于主線,就是在每一課時,根據(jù)教材特點和課文內(nèi)容,精心設計一兩個主問題,若干輔助小問題,以點串成一條線,問題設置為主線服務;同時要注意以學生為本,不能用太多分散的小問題擾亂學生的注意力,提問數(shù)量要精簡,問題設置要精巧。如教學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一課時,我抓住主問題:“動物王國的大會時,狗熊是怎么通知的?”設計了一串輔助問題:“狗熊通知了幾次?”“四次通知有什么不同?”“從他的通知中,你知道了什么?”這樣以動物王國開大會時狗熊的通知為核心,層層遞進,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思路和內(nèi)容,而且知道了寫好通知要注意“六要素”。最后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我們班要進行假日小分隊活動,請你寫一個通知,你會怎么寫?”從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入手進行檢測,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巧于時機,變于形式
所謂“巧”要注意提問的時機和方式巧妙,從一節(jié)課的時間構(gòu)成來看,有難度的提問要選在學生注意力集中時,便于學生深入思考;有趣味的問題要選在學生注意力開始分散時,能夠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課文內(nèi)容上看,提問應多在重難點處,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例如在學習《要下雨了》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要下雨的時候原來要這么多的信號呢,想一想,還有哪些小動物可能告訴小白兔要下雨的消息呢?”這種問題既緊扣課文的重點,聚焦“下雨的信號”,又超出了課文文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加以總結(jié),開拓了學生思維。
三、趣味相投,智慧升華
低年段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充滿了跳躍性,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獨特思維的個體,課堂上就要靈活把握提問的時機,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游戲與問題相結(jié)合,并且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回答問題的過程充滿趣味性,幫助學生在有趣的互動問答中了解字、詞、句、段、篇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在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授《青蛙寫詩》時,我制作了一些可愛的青蛙頭飾,讓學生戴上頭飾,入情入境地把自己當作一只小青蛙,并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淅瀝瀝,沙啦啦,小雨點落在你身上啦,你感覺怎么樣?”“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小青蛙呀小青蛙,你會怎么樣???”引導學生通過回答問題,感受雨天的美以及青蛙寫詩時高興的心情。將問題與角色扮演游戲相結(jié)合,激發(fā)了學生的回答熱情,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當然,要讓課堂提問變得有趣,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有教學智慧的老師,針對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應變引導學生,及時調(diào)控課堂節(jié)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課堂真正生動有趣起來。
四、成在實效,功在追問
教師所提的問題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實效,因此注意提問的適度性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就是提問的時機要恰當,問題的難易要適中。因此提問時既要重點突出,又要靈活把握;既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又要適度挖掘;同時也要注意幾個問題的提出應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如在學習《寒號鳥》一課時,為了突破本課難點,讓學生體會“美好的生活需要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的道理,我設計了如下一串問題,層層追問:“喜鵲是怎樣做窩的?”“為了尋找做窩的枯草,喜鵲會飛到哪里?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自己做窩這么辛苦,喜鵲為什么不放棄呢?它收獲了什么?”“在喜鵲辛辛苦苦做窩的時候,寒號鳥在干什么?”“你有什么話要對它們說?”在追問之下,學生自然明白了“得過且過沒有好結(jié)果,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的道理,課文的難點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突破。
在低年段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具有其特殊性,準確把握課堂提問這一手段,在提問時注意技巧,借助部編新教材實施這一良好的契機,教學目標必能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有效達成。
參考文獻:
[1]陳可慶.問得好才能教的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美]貝森赫茲.教師怎樣提問才有效[M].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2015.
[3]于源.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研究[J].林區(qū)教學,2013(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