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亮
摘 要: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目前農村教育的重要話題,并且對于扭轉和改變他們的厭學問題也對其未來的健康向上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和對留守兒童的分析,總結了農村留守兒童厭學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策略,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策略
留守兒童是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劇所造成的現(xiàn)象。留守兒童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其心理處于極度敏感和脆弱的時期,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常常使留守兒童產生自卑甚至厭學的心理。作為一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班主任,筆者對目前留守兒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切入點進行分析,進而對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提供建設性意見。
一、農村留守兒童厭學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家長長期在城市務工,因此留守兒童長期無法得到父母在生活上的照顧和學習上的監(jiān)管。和他們在一起生活的祖輩因為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對自己孫輩給予更多的是溺愛,對其學習和健康成長卻關注不足。這直接培養(yǎng)了農村留守兒童好逸惡勞、不愿學習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厭學問題隨之產生。
2.家長觀念灌輸
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往往半年甚至幾年回家一次。為了彌補缺憾,他們會花費大量的金錢為自己的孩子購買各種奢侈品。而平時則會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一起吃飯、喝酒,甚至是賭博,使得他們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認為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只要長大進城務工就會“掙大錢”,因此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3.不良誘惑吸引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多元思想的滲透,很多觀念意識和新鮮事物進入到農村。這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極具誘惑力但是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有害的事物被農村留守兒童接觸,比如網絡游戲等,這會耗費留守兒童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在其中,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沉迷于這些負面誘惑無法自拔。
4.教學方法滯后
時至今日,依舊有少部分農村地區(qū)學校和教師由于無法獲得最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手段,依舊固守著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學方法比較單調和枯燥,容易讓留守兒童失去學習的興趣,加之外界不良誘惑的吸引,更會讓他們產生厭學心理,去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二、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優(yōu)化策略
1.轉變教育觀念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激發(fā)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解決厭學問題,教師首先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掌握并運用科學、多元、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吸引學生的目光,獲得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好奇心。只有這樣,解決學生厭學的問題才能擁有思想和行動的保證,為學生的樂學善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2.結合生活教學
任何知識和學科都是來源于生活,并且是對生活問題的解釋和闡述。對此,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科的特征和學生喜聞樂見、觸手可及的內容,將生活化的內容有機地和教學內容融為一體,從而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對解決自己生活問題、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有效地解決厭學的問題。
以筆者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為例,比如,在進行三年級課文《月球之謎》的教學導課時,筆者就詢問學生:“我們每天晚上都能看見月亮掛在天上。可是大家看看文章標題,卻是月球之謎。月亮能有什么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呢?”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會立刻產生學習文章的興趣。教師據(jù)此引入課文進行講解,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厭學問題迎刃而解。
3.耐心引導留守兒童向正確的道路前行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應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充滿恒心和耐心,使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在對學習態(tài)度消極以及經常觸犯校規(guī)的學生,在進行教育的工作中要注意溝通的技巧,先與其探討自身感興趣的話題,從而嘗試逐漸打開學生的心門。接著在取得學生的信任后與其進行心靈的溝通,這樣學生就會有很大可能將內心存在的問題和想法對班主任訴說。在學生逐漸將班主任當做朋友后,可對其進行適當?shù)囊龑В⒔洺_M行鼓勵和表揚,使其從自卑的心理狀態(tài)中走出來,從而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
4.注重集體活動的重要性
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可通過策劃和舉辦學生感興趣的文藝活動或體育活動等豐富學生的生活,打開學生封閉的內心。比如,教師舉辦“給父母的信”主題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給父母的信與其他同學們進行分享,在活動結束后班主任可幫助學生將信寄給父母,通過和父母互相寫信的方式來感受家庭的溫暖。其次,學生通過集體活動的開展可以意識到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中。
5.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空間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空間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積極與學校溝通,對留守兒童開展資助和幫扶工作,并不斷改善硬件條件,完善相關設備,使所有留守兒童都能夠順利地接受教育,并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比如班主任可通過和學校共同努力使“留守兒童之家”更加完善,改善留守兒童之家的住宿及飲食條件,在硬件及場館布置方面要更接近家的感覺,使留守兒童時刻感受到關心和溫暖。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學習能力是目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小學班主任要時刻關注留守兒童自身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對其生活和學習給予高度的關心,并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進行耐心的疏導,同時多開展有益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空間,使得留守兒童能夠在教育過程中感受到關心和溫暖,從而為其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品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2]楊維靖.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