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春蘭, 劉超英, 孫文匯, 富國文, 嚴玉霖, 高 洪
(1. 云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2. 云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Sudan I 是人工合成的親脂性偶氮化合物,常用作工業(yè)染料。 Sudan I 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通過胃腸道微生物還原酶、肝臟及肝外組織微粒體和細胞質的細胞色素還原酶系(如細胞色素P450s)等進行代謝[1]。 體內能夠代謝成相應的胺類物質,可滲透機體血紅細胞,對許多器官和組織造成損傷,對機體具有致癌、致突變、致氧化損傷、皮膚過敏等毒性作用。 細胞色素P450s,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含亞鐵血紅素的超家族蛋白酶,主要有CYP1、CYP2、CYP3 三個基因家族,是生物體內參與內源性化合物(激素、脂肪酸)和外源性化合物(藥物、前致癌物)生物轉化酶系的主要成員,并與腫瘤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在肝臟組織中含量最為豐富,主要存在于肝細胞的胞漿內,機體受損時可由肝細胞釋放入血液中,使血清中的這種酶活性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中,但肝臟中含量也非常高,在肝細胞中,線粒體存在80%,包漿中存在20%。 ALT 和AST 均為非特異性細胞內功能酶,正常機體血清含量很低,當肝細胞受損時,肝細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漿內的ALT、AST 釋放入血漿,致使血清ALT、AST 的活性升高[2]。
本試驗擬用空白對照組、Sudan I 處理組實驗動物SD 大鼠,建立肝臟病理性損傷的中毒動物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 技術和酶成分分析探討CYP450 酶系基因表達以及ALT 和AST 的變化,對認識Sudan I 致肝損傷機理以及建立Sudan I 中毒病理性評價標準等方面提供實驗依據(jù)。
1.1 主要試劑 蘇丹紅I (Sudan I ),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TRIZol 試劑、DEPC、 RT-PCR 試劑盒、SYBR-Green Supermix(BIO-RAD),購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DL-2000 Marker,購自云科生物有限公司;Gold view (生物核酸染料),購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2 主要儀器 DANGERSJ-CJ-1F 型超凈工作臺(蘇州蘇潔凈化設備有限公司);Beckman 超速冷凍離心機(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UV755B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分析儀器廠); Eppendorf PCR儀(德國Eppendorf 公司);熒光PCR 儀(美國Bio-Rad公司);DYCP-31BN 電泳槽(北京六一儀器廠);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 公司);FA1004N 型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3 實驗動物分組與處理 30 只清潔級SD 大鼠,體重140 ~160 g/只,雌(無孕)雄不拘,由昆明醫(yī)學院實驗動物科提供。 臨床檢查確認健康后,單籠、顆粒飼料預飼養(yǎng)3 d,自由飲水采食,編號并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C 組)和Sudan I 處理組(I , II, III和IV 組),每組6 只。
將Sudan I 與飼料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勻配制成顆粒飼料,分別以4 個不同劑量飼喂Sudan I 處理組:I 組(265 mg/kg·bw)、II 組(530 mg/kg·bw)、III 組(795 mg/kg·bw)和IV 組(975 mg/kg·bw),連續(xù)飼喂10 d。 C 組飼以普通顆粒飼料,飼喂與處理組相同天數(shù)。
1.4 肝臟樣品的采集 末次給藥后,大鼠禁食12 h,處死大鼠后立即剖腹,用已干熱滅菌的鑷子、剪刀剪取150 mg 左右的肝臟分別裝入無菌的凍存管中,擰緊瓶蓋后立即放入液氮中速凍。 然后轉入-80 ℃的超低溫冰箱中冷凍保存?zhèn)溆谩?/p>
1.5 半定量PCR 檢測CYP 亞酶mRNA 的相對表達 本研究以CYC 為內參對照,檢測大鼠肝臟組織中CYP 主要亞型CYP 1A1,CYP 2E1,CYP 3A1 mRNA 表達相對量。 方法為取大鼠肝臟組織30 mg,液氮研磨組織塊,按常規(guī)TRIZol 法提取總RNA。 在核酸定量儀nanodrop 下測定吸光度OD 值,計算RNA 的濃度,RNA 的濃度(μg/μL) =OD260×OD500(核酸稀釋倍數(shù)) × (40/1 000)μg/μL。 以總RNA為模板,按照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DNA試劑盒說明書逆轉錄合成cDNA。 半定量RT-PCR 反應加入2 μL cDNA,20 μL 反應體系是10 μL IQ SYBR Green Supermix、正、反義引物各0.5 μL、1.5 μL 的cDNA 摸板,補去離子水至20 μL。 反應條件:預變性94 ℃,3.5 min; 變性94 ℃,30 s;退火58 ℃,30 s;延伸72 ℃,30 s,共40 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10 min。用2-ΔΔCt 法計算實驗組與對照組各基因的相對表達量[3-4]。 半定量RT-PCR 擴增引物參照文獻[5]設計,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及擴增片段長度
1.6 血液樣品的采集 分別按照實驗設定的劑量處理后處死大鼠,摘眼球采集2 mL 血液制備血清,用于ALT 和AST 檢測。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統(tǒng)計軟件19.0 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和最小顯著差法(LSD)進行兩兩比較。
2.1 半定量分析CYP 1A1、CYP2 E1 和CYP 3A1基因的表達 CYP 1A1、CYP 2E1 和CYP 3A1 基因相對表達量結果,見表2。
從表2 可以看出,半定量RT-PCR 檢測到在C、I ,II, III 組和IV 組CYP 1A1 基因相對表達量分別為1.28、1.71、2.03、2.20 和2.08,表明不同的Sudan I處理組顯著高于C 組(P <0.05,P <0.01);在C、I , II, III 組和IV 組CYP 2E1 基因表達量分別為1.13、1.16、1.55、1.49 和1.31,表明Sudan I 不同處理組顯著高于C 組(P <0.05,P <0.01);在C、Ⅰ、Ⅱ、Ⅲ組和Ⅳ組基因表達量分別為1.08、1.29、1.31、1.41 和1.40。 t 檢驗結果表明,Sudan I 不同處理組顯著高于C 組(P <0.05,P <0.01)。 在一定劑量范圍內,CYP 1A1,CYP 2E1 和CYP 3A1 基因的表達量均隨劑量上升而增加。
表2 大鼠肝臟CYP 1A1、CYP 2E1 和CYP 3A1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表達量
2.2 CYP1A1、CYP2E1 和CYP3A1 基因的RT-PCR擴增圖 目的基因RT-PCR 電泳產物擴增結果見圖1。
圖1 目的基因RT-PCR 電泳產物擴增結果
從圖3 可以看出,顯示與預期相符,良好的、無拖尾的目的基因條帶。
2.3 ALT、AST 活性的變化情況 大鼠血清中ALT、AST 活性的測定結果見表3。
從表3 可以看出,本試驗結果顯示,ALT 活性在C、I , II, III 組和IV 組分別為48、70、75、97 和137。t 檢驗結果表明,Sudan I 處理組顯著高于C 組(P <0.05,P <0.01)。 AST 活性在C、I , II, III 組和IV組分別為106、155、198、409 和938。 t 檢驗結果表明,Sudan I 處理組顯著高于C 組(P <0.05,P <0.01)。 且在一定范圍內,隨著Sudan I 劑量的增加,ALT、AST 活性有明顯升高的趨勢。
表3 Sudan I 對大鼠血清中ALT、AST 活性的變化
3.1 蘇丹紅I 對CYP1A1 基因表達的影響 CYP 1A1 可以將外源物質轉變?yōu)橛H電子化合物,該親電子化合物可攻擊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與DNA 或蛋白質形成加合物,最終引起P450 酶系所在的靶器官肝臟發(fā)生損傷[6]。 有研究發(fā)現(xiàn),CYP 1A1 在許多癌癥發(fā)病學中發(fā)揮著一定作用,CYP 1A1 表達水平被認為是化學致癌作用的一種潛在指標。 CYP 1A1活性只有在某些誘導劑,如二噁英、多環(huán)芳烴、多氯聯(lián)苯等誘導后表達水平較高,其誘導機制與芳香烴受體有關,芳香烴受體可高度誘導增加CYP 1A1 基因的表達而增加CYP 1A1 的活性,生成環(huán)氧化合物攻擊大分子物質,導致肝臟的損傷[7]。
本研究通過半定量RT-PCR 法分析CYP 1A1基因表達情況結果顯示,CYP 1A1 基因在C 組和Sudan I 處理組均有表達,且二組定量方法的檢驗結果一致,均表明不同的SudanⅠ處理組顯著高于C組,且在一定劑量范圍內表現(xiàn)為上升趨勢。 但是在Ⅳ組表現(xiàn)為下降,分析認為機體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tǒng),肝損傷時代謝調控可能發(fā)生了變化。 王婷等[9]將懷孕大鼠暴露于煙霧中,提取肝臟和胎盤總RNA,半定量RT-PCR 法分析肝臟和胎盤CYP 1A1基因的表達變化。 結果顯示,肝臟CYP 1A1 基因表達和胎盤CYP 1A1 基因表達均高于正常C 組,表明香煙中所含多環(huán)芳烴類物質及尼古丁等有毒物質增加對機體肝臟的損傷。 可見在代謝外源毒物過程中,CYP 1A1 處于重要位置。
3.2 蘇丹紅I 對CYP 2E1 基因表達的影響 CYP2家族細胞色素CYP 2E1 在體內負責6 大類、70 余種低分子化學物質的代謝,包括苯胺、乙醇、丙酮、氨基甲酸乙酯以及亞硝胺類化合物等[10]。 有些外源毒物可經CYP 2E1 代謝,代謝生成肝毒性的活性中間產物,導致了肝細胞的基因表達,啟動膜的脂質過氧化,導致胞內外的Ca2+濃度平衡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破壞機體重要的抗氧化物質谷胱甘肽,從而引起肝臟細胞的損傷[11]。 采用半定量PCR 法分析CYP 2E1 基因的表達情況結果顯示,CYP 2E1 基因在C 組和Sudan I 處理組均有表達,Sudan I 不同處理組顯著高于C 組,且在一定劑量范圍內CYP 2E1基因的表達呈現(xiàn)為上升趨勢。 但在Ⅲ組表現(xiàn)為下降,分析認為機體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tǒng),肝損傷時代謝調控可能發(fā)生了變化。 王愛紅等[12]將氯乙烯染毒大鼠,觀察肝CYP 2E1 活力和基因表達的影響,發(fā)現(xiàn)隨著氯乙烯染毒劑量的增加,大鼠肝臟中CYP2E1 活性和基因表達量也隨之增加,結果顯示了氯乙烯促使CYP2 E1 基因表達的增加,導致了肝細胞的基因表達,啟動膜的脂質過氧化,導致胞內外的Ca2+濃度平衡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破壞機體重要的抗氧化物質谷胱甘肽,從而引起肝臟細胞的損傷。
3.3 蘇丹紅I 對CYP 3A1 基因表達的影響 CYP 3A1 是CY P450 基因家族中最重要的代謝酶基因,其在許多毒理學和藥物代謝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3]。CYP 3A1 在藥物代謝、環(huán)境中有害物質的代謝及內源性類固醇激素的代謝中,它是一種重要的單氧化酶,它能被多種化合物所誘導,也能被多種化合物所抑制。 這種酶的活性影響著外源物的血液濃度、代謝過程,從而對外源物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產生影響。 有報道發(fā)現(xiàn),如果CYP 3A1 活性被誘導增加,可導致生殖系統(tǒng)的毒性作用[14]。 采用半定量RT-PCR 法分析CYP 3A1 基因表達量情況,t 檢驗結果表明,Sudan I 不同處理組顯著高于C 組,且在一定劑量范圍內CYP 3A1 基因的表達呈現(xiàn)為上升趨勢。 但在Ⅳ組表現(xiàn)略有下降,分析認為機體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tǒng),肝損傷時代謝調控可能發(fā)生了變化。 由此可見,CYP 3A1 誘導作用影響了Sudan I在血液濃度的代謝速度,對機體產生了影響,而發(fā)揮Sudan I 的毒性效應。
3.4 蘇丹紅Ⅰ對ALT 和AST 活性的影響 ALT、AST 是反映肝臟損傷的最重要的生化指標,ALT 在肝臟組織中含量最豐富,損傷時可由肝細胞釋放入血液中,使血清中的這種酶活性升高。 AST 主要存在于心肌中,但肝臟中含量也非常高,當肝細胞受損時,肝細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漿內的ALT、AST 釋放入血漿,致使血清ALT、AST 的活性升高。
本試驗結果表明,Sudan I 處理組ALT、AST 活性顯著高于C 組,且隨著劑量的增加,兩者活性有明顯升高的趨勢。 谷長勤等[15]在黃曲霉毒素導致雛鴨中毒肝損傷的實驗報道中采用測定血清AST、ALT 水平來探討黃曲霉毒素對雛鴨中毒損傷程度。同樣本試驗也采用測定血清AST、Sudan I 對大鼠肝臟細胞損傷的程度。 通過結果,我們可以分析出當Sudan I 進入機體后,隨血液入肝臟后,致胞漿內轉氨酶釋放,故血清ALT 水平明顯升高,隨著時間的增加,肝細胞病變加劇,大量的肝細胞使線粒體內結合的AST 釋放,故血清內AST 活性也明顯升高,因而導致了機體肝臟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