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饒丹
在農村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還嗷嗷待哺時,父母就遠離家鄉(xiāng),到遙遠的大城里打工賺錢、謀生糊口。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樣年華的時候,他們卻與老人一起撐起了一個家,他們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很多時候,他們只有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到父母的存在。人們給這群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
少年兒童時期是人身體發(fā)育、性格養(yǎng)成、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這群留守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jiān)護人細心的學習引導和管理,極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發(fā)生偏差。因此,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我們應提起更多的重視。那站在一線教育的我們,可以為這些特殊的學生做些什么呢?根據我和他們的相處和觀察,我覺得只要細心、有耐心和保持恒心,我們能做的事情真不少!
一、播撒關愛的種子,促進嫩芽生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教師要從內心關愛留守兒童,對留守兒童的舉動倍加關注,經常與他們交流,使教師成為值得留守兒童信任的朋友。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給他們一些鼓勵,有助于他們自信心的培養(yǎng)。我班有個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他經常遲到,不做作業(yè)。找他談話時唯唯諾諾的,轉身卻又我行我素。后來我讓班長陪他一起上放學,在他生日的那天,我們全班還給他買了蛋糕送賀卡……慢慢地他變了,各方面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我想,我們教師只要擁有誠摯的關懷和愛護,就一定能走進他們心田,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健康成長。
我曾教過許多留守兒童,他們和鎮(zhèn)上城里的學生相比,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成績的確不夠好,但是我認為這都不是主要問題。每當上課,特別是每當需要他們表演或者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們羞澀的眼神、畏縮的動作總能把他們的自卑表現得淋漓盡致。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致使了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爺爺奶奶老一輩們對孩子的關心從不在學習上,所以成績的好或差,對于孩子們來說,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種無所謂的慣性思維了。然而,一旦被老師提問了,他們不懂了,就會膽怯,不愿意表現自己,甚至厭學。曾經遇到這樣一個學生,他的成績在班上算優(yōu)秀,三至五年級時是同一個老師教,到六年級時換了個新老師教,由于兩個老師的教學模式不一樣,他對新老師的教法不適應了,上課的內容也消化不了,放學回到家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夠及時發(fā)現問題,以致新老師在課堂上提問令他回答不上來,老師的責備、同學的嘲笑,慢慢的,他厭惡了學習,一個學期下來,他從名列前茅跌到了班級的中等行列。這是一個教育的悲劇!也許換一個場景,像他這一類的學生就不會掉隊了。作為一線教育者,我們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他們回答不了問題的時候給予多一些詢問和鼓勵,多一個理解和微笑,而不是責備,課后留一些時間與學生交談,理解他們“不會”的原因,也許以后會的學生就更多了,自信的學生也就更多了。
二、呵護成長的嫩芽,耐心傾聽心聲
由于打小缺乏父母的愛和教育,年邁的爺爺奶奶管不了他們,長此以往,留守兒童形成了較自卑和沖動的畸形性格,他們缺乏自信,自尊心特強,同學間只要有一點點的不愉快就會引發(fā)口舌之爭、打架等惡性事件,甚至還會用破壞公物的形式來宣泄自己的不滿。
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作為教師,就應該像朋友一樣去傾聽留守兒童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隨時隨地與學生溝通,想其所想、曉之以理,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孩子們學習生活中的益友。在工作中,留守兒童那躲閃的眼神、膽怯的聲音說明了一切。我走近學生,和他們親切交談,無所不談;課間,我還會和留守學生一起做游戲,如:跳皮筋、打乒乓、下棋、猜謎語等。通過我這樣親近的舉動,讓其他的孩子看到老師“特別關愛”這些留守兒童,也學著主動關心他們了,并和他們交了朋友?,F在,整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彼此親如兄弟姐妹。
三、搭建關懷的橋梁,讓愛永駐心田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對他們的“寵愛”方式只能表現在金錢上上,以我所遇見的留守兒童為例,父母把零用錢交給他們,小孩子對食品是否健康、營養(yǎng)、衛(wèi)生是不考慮的,他們只會考慮用最少的錢買到品種多,美味可口的食物為優(yōu)先選擇的標準。所以,小賣店里的2角錢一根的“辣條”、5角錢一包的“辣片”、1角錢一個的“冰棍”是最受孩子們青睞的。下課后,小賣店里總會擠滿學生,走出來的學生手里總是拿著“辣條”“辣片”這一類被我們稱為垃圾食品的零食,而他們總是吃得“嘖嘖聲”,猶如吃了一頓豐富美味的大餐。我想,這就是留守兒童為什么看起來都比較瘦小的原因吧!
作為班主任,應當主動聯系留守兒童的家長,敦促家長盡量定時與子女通電話,多多關心子女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有條件的還鼓勵他們進行電腦視頻,以此來溝通感情,拉近了家長與留守兒童的心靈距離。此外,學校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給遠在他鄉(xiāng)的父母寫信,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表達對父母的思念、理解與問候。在這樣的活動之前,班主任要向學生講解他們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讓他們懂得自己的安逸是由父母艱辛的付出而得來的,從而使他們樹立遠大的目標。
沒有愛的燈光照亮不了的角落,沒有愛感化不了的學生,只要教師細心觀察,耐心傾聽,家長用心呵護,熱心關懷,學生就會像有保護的樹苗一樣茁壯成長。因此,讓我們的關愛永駐留守兒童的心田上!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