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福利獲得、健康狀況與城市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
      ——基于南京、成都、天津和蘭州四城市的問卷調查

      2018-05-02 07:33:19朱慧劼王夢怡
      城市觀察 2018年2期
      關鍵詞:賦值福利幸福感

      ◎ 朱慧劼 王夢怡

      一、問題的提出

      幸福感(happiness/Subjective well-being/life satisfaction)是測量人們幸福與否及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標[1],也是我國小康社會發(fā)展水平的重要反映,更是反映國民福祉的綜合性指標[2]。李克強總理指出: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發(fā)展成效的標尺。可見幸福感對個人、國家和社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2016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達23086萬人,占全部人口的16.7%。龐大的老年人口以及他們的幸福感應該得到政府、社會的關切,而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就成為政府和學術界討論的重要議題。

      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首先要了解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大量研究對影響居民幸福感的因素進行了分析,這些因素包括年齡[3]、教育程度[4]、收入[5][6]、婚姻[7]、生育[8]等。有研究者對幸福感影響因素進行了梳理,提出“幸福圈層理論”,將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劃分為個人自身、親人社會、熟人社會、生人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5個逐級外推、相互銜接的層面[9]。正如邊燕杰和肖陽指出的那樣,幸福感是主觀的、綜合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難以捕捉的,往往也是難以窮盡的。

      已有的研究中專門探討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仍然不多。在幸福感研究中,老年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已被證實的影響因素有社會支持[10]、居住模式[11]、養(yǎng)老金類型和水平[12]、社會經濟地位[13]、生活方式[14]、福利國家體制[15][16]等因素。這些研究部分地涉及了健康和社會保障的部分因素,但是對兩類變量的探究還缺少系統(tǒng)性的分析,例如對健康的探討僅僅關注于身體健康,或者僅僅關注于老年人的養(yǎng)老保障,而忽視老年人的福利獲得情況。基于此,本研究試圖探討健康、福利獲得兩個因素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二、理論視角與研究假設

      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紛繁復雜,其中較成體系的理論有比較論(Comparisontheory)、宜居論(Livability-theory)、民俗論(folklore-theory/ Folk Theories)和資源論(Resource theory)。比較論認為生活的評估是基于心理維度的度量,這種度量并非固定的,受到對生活標準認知的影響。宜居論認為幸福感側重于絕對的生活質量,而不是相對差異[17]。民俗論認為幸福感是一種人生觀念,這些觀念植根于傳統(tǒng),而非生活現(xiàn)實,是國民性的一部分[18]。資源理論認為,資源能夠滿足人的需要,從而維持較高水平的生活質量[19]。資源是客觀的,但是同樣地,對資源的認知也會影響到幸福感。

      這四個理論對幸福感看法的根本差異在于幸福感與生活質量的關系。幸福感是對生活的綜合評價,與生活質量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研究認為,資源理論更適合于用來解釋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福利獲得和健康狀況與個體的生活質量緊密相關。福利是保障個體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個體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福利獲得能夠從兩個方面反映個體的生活質量:一方面,福利獲得對個體的生活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個體的福利獲得是福利對處于困境中的個體的基本保障,所以福利獲得對幸福感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會呈現(xiàn)出消極的可能。

      健康狀況不僅僅是個體生理機能的反映,同時是個體心理機能和社會機能的反映。因此,與個體的生活質量有著緊密的關系。已有研究指出,人們的健康狀況隨著生命歷程發(fā)生變化,影響人們的主觀幸福感的高低和強弱[20][21]。老年人的健康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有理由認為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存在差異,從而對幸福感產生影響。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得出假設認為,健康狀況和福利獲得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著顯著的影響。

      假設1:福利獲得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的影響。

      假設2:健康狀況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的影響。

      為了驗證以上兩個研究假設,研究試圖通過適度普惠社會福利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中的老年人樣本來回答兩個問題。

      三、研究方法

      (一)數(shù)據(jù)來源

      研究使用的數(shù)據(jù)來自于適度普惠社會福利數(shù)據(jù)庫。適度普惠社會福利數(shù)據(jù)庫是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彭華民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理論和制度構建研究”(10JZD0033)的問卷調查成果。調查根據(jù)區(qū)位、經濟發(fā)展水平等指標,選定南京、天津、成都和蘭州為被調查區(qū)域,問卷發(fā)放時間為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問卷回收有效老年人調查對象共計1212份,其中戶籍為非農戶口老年人共計1068份,其中南京、天津、蘭州、成都回收的城市老年人樣本分別為315份、289份、279份、185份。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表1,需要說明的是在不同模型中變量的編碼是存在差異的,如在序次羅蒂斯特回歸模型中,“男性”賦值為1,“女性”賦值為2,而在OLS回歸模型中,“男性”賦值為1,“女性”賦值為0。

      (二)變量設置

      1.幸福感。幸福感采用自評的方式進行測量。問卷中設置“您覺得您現(xiàn)在幸福嗎”這道題目進行測評,選項分為很不幸福、不太幸福、一般 、比較幸福、很幸福5類,分別賦值為1、2、3、4、5。由于選擇“很不幸福”和“不太幸?!钡睦夏耆苏{查對象樣本量較少,所以合并進行處理,即將幸福感分為不太幸福、一般 、比較幸福、很幸福4類,分別賦值為1、2、3、4。

      2.健康狀況。研究設置了3個與健康相關的變量:身體健康自評、精神健康自評和健康影響生活狀況。身體健康自評讓調查對象對身體狀況進行評價,“很不健康”賦值為1,“比較不健康”賦值為2,“一般”賦值為3,“比較健康”賦值為4,“很健康”賦值為5。精神健康通過孤獨感指標進行測量,對調查對象提問“您日常的精神感受如何”,“沒有孤獨感”賦值為1,“有時有孤獨感”賦值為2,“經常有孤獨感”賦值為3。健康影響生活指標對調查對象提問“在過去一個月中,健康問題是否影響到您的日常生活”,“總是”賦值為5,“經?!辟x值為4,“有時”賦值為3,“很少”賦值為2,“從不影響”賦值為1。

      3.福利獲得。福利獲得是一個具有雙重內涵的概念,可以從兩方面來界定,一是福利的可獲得性,即福利需求者能夠獲得的福利服務的可能性;二是福利的獲得過程,即作為社會公民基于其社會權利得到的福利服務(包括資金和服務)。本文所指的福利獲得是指老年人作為社會公民所獲得的福利服務。研究對老年人福利獲得的測量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保險,二是社區(qū)福利。保險包括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低保救助3個變量,醫(yī)療保險包括城市基本醫(yī)療保險/公費醫(yī)療,養(yǎng)老保險為城市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社區(qū)福利包括社區(qū)照顧、社區(qū)老年服務和老年津貼3個變量。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4.控制變量。研究中的控制變量包括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收入和健康5個基本的變量,為了便于分析,性別用男性虛擬變量進行轉化,婚姻狀況用是否有配偶虛擬變量進行轉化,受教育程度通過對應文化程度轉化為受教育年限,年收入采用對數(shù)的形式來進行處理。

      (三)模型選擇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幸福感。在已有研究中對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分析通常有兩種常見方式:OLS回歸和ordinal logistic回歸[22]。OLS回歸要求因變量為定距層次變量,假設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采用OLS回歸能夠直觀地呈現(xiàn)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

      采用OLS回歸就是假設幸福感給選項之間的距離為等距的,而這恰恰是這一類變量可能會存在問題。Ordinal logistic回歸模型克服了最小二乘回歸法對類別變量等距的假設,利用因變量響應類別是有序的這一屬性,對類別之間的距離不做任何假定。模型中,某一隨機變量落入兩個值之間的概率是這些取值所對應的累積密度函數(shù)之差。其模型公式為:

      某一觀測取特殊值的期望概率是達到上限分界點的概率與達到下限分界點的概率之差[23],ordinal logistic回歸模型非常適用于因變量為定序層次變量。研究同時使用這兩種模型來對幸福感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這不僅僅可以更好地探究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系,而且能夠為因果關系的穩(wěn)健性提供一定的參考。數(shù)據(jù)處理通過社會統(tǒng)計軟件SPSS20.0來完成。

      四、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

      (一)城市老年人健康狀況、福利獲得與幸福感狀況

      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福利獲得和幸福感是研究的3個核心變量。幸福感是個體對生活質量的總體性評價。對老年人來說,幸福感對生活質量有很好的反映。當問及“您覺得現(xiàn)在生活覺得幸福嗎”,有63名老年人覺得“生活不幸福”,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5.9%;有353名老年人覺得“生活一般幸?!?,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33.1%;有423名老年人覺得“生活比較幸福”,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39.6%;有228名老年人覺得“生活非常幸?!保颊{查對象總數(shù)的21.4%。由此可以看到,老年人的幸福感總體上尚可,有61%的老年人表示“生活比較幸?!被颉胺浅P腋!?。

      從身體健康狀況來看,城市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自評均值為3.14,介于“一般”和“比較健康”之間。從精神健康狀況來看,城市老年人的精神健康自評為2.59,孤獨感并不常發(fā)。從健康影響生活指標來看,健康影響生活指標均值為2.49,介于“很少”和“有時”之間。由此可以看到,城市老年人身體健康自評并不高,但是精神健康自評較好,健康對生活的影響也比較小。

      在老年人福利獲得狀況方面,老年人的福利獲得分為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低保救助、社區(qū)照顧、老年人服務、老年人補貼。從醫(yī)療保險來看,有882名老年人擁有醫(yī)療保險,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82.7%;有184名老年人沒有醫(yī)療保險,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17.3%。從養(yǎng)老保險來看,有830名老年人擁有養(yǎng)老保險,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77.8%;有237名老年人沒有養(yǎng)老保險,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22.2%。從低保救助來看,有97名老年人接受過低保救助,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9.1%;有970名老年人沒有接受過低保救助,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90.9%。從社區(qū)照顧來看,有342名老年人接受過社區(qū)照顧,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32.1%;有725名老年人沒有接受過社區(qū)照顧,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67.9%。從老年人服務來看,有947名老年人接受過社區(qū)內的老年人服務,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11.1%;有118名老年人沒有接受過社區(qū)內的老年人服務,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88.9%。從老年人補貼來看,有115名老年人擁有老年人補貼,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11.0%;有934名老年人沒有老年人補貼,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89.0%。可以看到,城市老年人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的參加率在80%左右,而低保救助和老年人補貼這些政策福利相對較少,社區(qū)照顧、老年人服務這些社區(qū)福利也相對不高。

      圖1 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狀況

      表2 老年人福利獲得狀況

      (二)福利獲得對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

      研究分別建立了一個OLS回歸模型和一個Ordinal logistic回歸。從模型情況來看,OLS回歸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為0.161,Ordinal logistic模型的偽決定系數(shù)為0.192,兩個模型的解釋力都尚可。

      從OLS回歸模型來看,性別、受教育年限和去年個人收入對數(shù)等控制變量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影響,這一結論與已有研究中的結論一致。其中性別和受教育年限對老年人的幸福感則是負向的,男性比女性的幸福感要低;受教育年限越高,幸福感就越低。從健康狀況變量來看,身體健康自評、精神健康自評、健康影響生活3個健康變量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的影響。身體健康自評、精神健康自評和個人收入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的正向的影響;健康影響生活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的負面的影響。從福利獲得變量來看,有低保救助和接受過社區(qū)照顧兩個福利獲得變量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影響,有醫(yī)療保險、有養(yǎng)老保險、接受過老人服務、有老年津貼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沒有顯著影響。接受過社區(qū)照顧的老年人幸福感越高,而有低保救助的老年人幸福感反而越低。

      從Ordinal 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來看,性別、受教育年限和去年個人收入對數(shù)等控制變量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影響,這一結論與OLS回歸中的結果一致。身體健康自評、精神健康自評、健康影響生活3個健康變量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的顯著度和方向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從福利獲得變量的顯著情況來看,有低保救助、接受過社區(qū)照顧、接受過老人服務3個福利獲得變量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影響,這與OLS回歸模型中增加了一個顯著的變量:接受過老年服務。接受過老年人服務的老年人幸福感也相對較高。

      從OLS回歸模型和Ordinal logistic回歸模型來看,大部分個體特征和福利獲得變量對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影響都是一致的。所有健康狀況變量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都指向一點:健康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著積極的作用,不良的健康狀態(tài)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負面的影響。對福利獲得變量來說,盡管有一個變量的顯著情況有差異,但是相對于OLS回歸,Ordinallogistic回歸模型更適合幸福感的測量,所以研究認為,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影響的福利獲得變量有3個:有低保救助、接受過社區(qū)照顧、接受過老年服務。接受過社區(qū)照顧或老人服務的老年人傾向于擁有較高的幸福感,但是接受過低保救助反而使得老年人擁有較低的幸福感,這是由于低保救助這一類福利和社區(qū)照顧等社區(qū)福利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低保救助是托底福利,針對的是生活在低保線以下的老年人,因此幸福感會相對較低,而社區(qū)福利則是面向所有老年人的。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并沒有顯著影響,這可能是由于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較高的普及率的影響。因此,社區(qū)福利的獲得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積極的影響,社會救助福利的獲得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負面的影響,醫(yī)療和養(yǎng)老保險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沒有顯著的影響。

      表3 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OLS和Ordinal logistic回歸分析

      五、小結與討論

      基于南京、成都、天津和蘭州四城市的問卷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狀況和福利獲得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影響。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等健康狀況指標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著積極的作用,不良的健康狀態(tài)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負面的影響。對福利獲得變量來說,社區(qū)福利的獲得能夠促進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社會救助福利的獲得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負面的影響,醫(yī)療和養(yǎng)老保險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沒有顯著的影響。

      可以看到,城市老年人的福利獲得總體上仍然不高,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參保率盡管較高,但對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沒有顯著的影響,而社區(qū)福利則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而當前我國城市社區(qū)福利的可獲得性相對較差[24]。因此,要提升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健康和福利獲得是兩個重要的指標。第一,要提高城市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精神健康水平。一方面,通過提升社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能力,構建完善的醫(yī)療服務網(wǎng)絡,保障老年人的就醫(yī)需要;另一方面,通過社會組織進駐社區(qū)開展相關活動,進一步加強城市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社區(qū)參與。第二,政府和社會要構建城市老年人的社區(qū)社會資本網(wǎng)絡,增強社區(qū)支持系統(tǒng),從社區(qū)入手強化老年人的福利服務,讓老年人能夠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更多的福利服務,提升其幸福感。第三,對于正在接受社會救助的老年人,一方面通過相關的社區(qū)支持和服務努力使其能夠找到無需通過社會救助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其他途徑;對于確實只能通過社會救助而生活的老人,社區(qū)及社會工作者要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社會救助的內涵、不再“污名化”地認識其含義,提升其幸福感。

      研究基于四城市問卷調查探討了福利獲得、健康狀況對城市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但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二手數(shù)據(jù)分析使得福利獲得的操作化不能夠很好呈現(xiàn)福利服務體系,同樣是由于福利獲得的非體系化,使得健康狀況和福利獲得之間的內生性問題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完善福利獲得操作化,并通過追蹤調查數(shù)據(jù)來探究變量間的關系必定能夠增強研究結論的說服力。

      參考文獻:

      [1]王廣州,王軍.中國家庭幸福感測量[J].社會,2013,33(6):139-160.

      [2]Felicia A.Huppert & Timothy T.C.So.Flourishing Across Europe:Application of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fining Well-Being[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3,110(3):837-861.

      [3]Paul Frijters & Tony Beatton.The mystery of the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and age[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12,82:525-542.

      [4]黃嘉文.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與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一項基于CGSS2005的實證分析[J].社會,2013(5):181-203.

      [5]邢占軍.我國居民收入與幸福感關系的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1(1):196-219.

      [6]Yang Yang.Social Inequalities in Happi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1972 to 2004: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8,73:204-226.

      [7]黃立清,邢占軍.國外有關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05(3):29-33.

      [8]穆崢,謝宇.生育對父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社會學研究,2014(6):124-147.

      [9]劉向東,陶濤.幸福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基于“幸福圈層理論”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26(5):99-107.

      [10]郭薇,劉連龍.心理資本、社會支持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7):1054-1056.

      [11]沈可,程令國,魏星.居住模式如何影響老年人的幸福感?[J].世界經濟文匯,2013(6):89-100.

      [12]王瓊,曾國安.退休及養(yǎng)老金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基于CHARLS數(shù)據(jù)的經驗分析[J].保險研究,2015(11):95-109.

      [13]Isil Ergin,Aliye Mandiracioglu.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for self-rated health and happiness in elderly:The situation for Turkey regarding World Values Survey between 1990 and 2013[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15,61:224-230.

      [14]Margaret S.Westaway,Steve A.S.Olorunju & Lee-Chayne J.Rai.Which Personal Quality of Life Domains Affect the Happiness of Older South Africans? [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7,16(8):1425-1438.

      [15]Hiroshi Ono & Kristen Schultz Lee.Welfare States and the Redistribution of Happiness[J].Social Forces,2013,92(2):789-814.

      [16]Mitch Gaine.Assessing Happiness Inequality in the Welfare State:Self-Reported Happiness and the Rawlsian Difference Principle [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3,114(2):453-464.

      [17]Ruut Veenhoven & Joop Ehrhardt.The Cross-National Pattern of Happiness:Test of Predictions Implied in Three Theories of Happines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5,34(1):33-68.

      [18]Jan Pflug.Folk Theories of Happiness: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onceptions of Happiness in Germany and South Africa [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9,92(3):551-563.

      [19]Wolfgang Schulz.Multiple-Discrepancies Theory versus Resource Theory.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5,34(1):153-169.

      [20]邊燕杰,肖陽.中英居民主觀幸福感比較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4(2):22-42.

      [21]亓壽偉,周少甫.收入、健康與醫(yī)療保險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J].公共管理學報,2010,7(1):100-128.

      [22]袁正,李玲.婚姻與幸福感:基于WVS的中國微觀數(shù)據(jù)[J].中國經濟問題,2017(1):24-35.

      [23]Donald J.Treiman.量化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社會研究檢驗想法[M].任強.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324.

      [24]王思斌.我國城市社區(qū)福利服務的弱可獲得性及其發(fā)展[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1):133-139.

      猜你喜歡
      賦值福利幸福感
      關于1 1/2 … 1/n的一類初等對稱函數(shù)的2-adic賦值
      L-代數(shù)上的賦值
      7件小事,讓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玉米福利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英語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強賦值幺半群上的加權Mealy機與加權Moore機的關系*
      那時候福利好,別看掙幾十塊錢,也沒覺得緊巴巴的
      利用賦值法解決抽象函數(shù)相關問題オ
      SZEG?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都昌县| 蚌埠市| 彰化县| 霍山县| 禹州市| 宜兰县| 江山市| 昭平县| 汽车| 桂平市| 安国市| 左权县| 句容市| 黄山市| 长汀县| 洪湖市| 黄平县| 青阳县| 瑞安市| 洮南市| 淮南市| 彭阳县| 和静县| 拉孜县| 天全县| 云霄县| 龙川县| 佛山市| 大足县| 石城县| 孟连| 南宁市| 乐安县| 班玛县| 博白县| 大方县| 霍邱县| 南阳市| 响水县| 三台县|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