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婷
【摘要】 目的 探究口服降糖藥物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8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二甲雙胍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生化指標水平及妊娠結局。結果 治療前, 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 且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胎兒窘迫、呼吸窘迫、巨大兒、早產兒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 治療前胱抑素(CysC)為(14.21±3.37)mg/L、同型半胱氨酸(Hcy)為(1.37±0.36)μmol/L, 治療后CysC為(9.82±
2.15)mg/L、Hcy為(0.93±0.15)μmol/L;觀察組, 治療前CysC為(14.26±3.56)mg/L、Hcy為(1.35±0.32)μmol/L, 治療后CysC為(8.12±2.12)mg/L、Hcy為(0.71±0.13)μmol/L;治療前兩組CysC及Hcy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CysC及Hcy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糖尿病患者應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效果顯著, 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改變妊娠結局, 對于保證分娩安全性具有積極作用, 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 降糖藥物;妊娠糖尿病;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76
糖尿病指以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為臨床癥狀的代謝性疾病, 屬于臨床常見內分泌疾病。按發(fā)病時機, 妊娠糖尿病可分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 而糖尿病合并妊娠指妊娠前期確診為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前期糖代謝異?;蛱悄土克ネ酥敝寥焉锲谡T發(fā)確診為糖尿病[1, 2]。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3, 4], 妊娠糖尿病發(fā)病率高呈逐年遞增趨勢, 已突破3%大關且>85%妊娠糖尿病患者屬于妊娠期糖尿病, 并且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后糖代謝存在自行恢復正?;蛘T發(fā)Ⅱ型糖尿病風險的可能性。鑒于此, 本文重點探究口服降糖藥物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治療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3例。對照組年齡最小23歲、最大33歲, 平均年齡(26.1±2.4)歲, 平均孕周(35.6±0.3)周, 23例為初產婦、20例為經(jīng)產婦。觀察組年齡最小23歲、最大32歲, 平均年齡(25.6±2.8)歲, 平均孕周(25.7±2.2)周, 22例為初產婦、21例為經(jīng)產婦。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納入對比研究價值。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悉此次實驗內容, 并簽署實驗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存在精神疾病及溝通障礙者。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開展健康教育及飲食干預, 指導患者定期鍛煉重視產前檢測, 定時檢測其血糖指標, 結合血糖波動幅度調整運動量及膳食結構, 著重強調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實時監(jiān)測新生兒生命體征及胎心, 并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盡量于35周左右入院待產, 直至第37~38周了解胎兒成熟情況后終止妊娠。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 即:分娩前期每日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島素、臨近分娩前期每日三餐皮下注射中效胰島素, 治療時實時觀察患者血糖指標波動幅度, 結合血糖指標控制胰島素注射劑量≤88 U/d。觀察組患者給予二甲雙胍治療, 即餐后口服二甲雙胍, 3次/d, 100 mg/次。兩組患者持續(xù)治療7 d。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生化指標及妊娠結局。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妊娠結局指標包括新生兒是否存在胎兒窘迫、呼吸窘迫、巨大兒及早產兒等情況;生化指標包括CysC及Hcy, 利用免疫比濁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ysC及Hcy水平[3, 4]。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 且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對照組胎兒窘迫6例(13.95%)、呼吸窘迫5例(11.63%)、巨大兒4例(9.30%)、早產兒4例(9.30%);觀察組胎兒窘迫1例(2.33%)、呼吸窘迫0例(0)、巨大兒0例(0)、早產兒0例(0);觀察組胎兒窘迫、呼吸窘迫、巨大兒、早產兒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ysC及Hcy水平比較 對照組, 治療前CysC為(14.21±3.37)mg/L、Hcy為(1.37±0.36)μmol/L, 治療后CysC為(9.82±2.15)mg/L、Hcy為(0.93±0.15)μmol/L;
觀察組, 治療前CysC為(14.26±3.56)mg/L、Hcy為(1.35±
0.32)μmol/L, 治療后CysC為(8.12±2.12)mg/L、Hcy為(0.71±
0.13)μmol/L;治療前兩組CysC及Hcy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CysC及Hcy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作為臨床常見內分泌疾病, 妊娠糖尿病誘發(fā)因素較為復雜, 與妊娠期產婦攝入營養(yǎng)物質過剩造成機體內孕激素水平產生變化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5, 6]。同時, 妊娠糖尿病產生存在造成機體內胰島素水平不足的可能性, 再者妊娠不斷延遲極易造成患者內分泌功能紊亂, 并且血糖持續(xù)上升存在引發(fā)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的可能性, 例如:引發(fā)妊娠高血壓疾病等, 客觀上提高早產發(fā)生率加劇產婦分娩難度。胰島素是臨床治療糖尿病的主要藥物, 治療效果確切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但是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產生胰島素抵抗的可能性無法保障其治療效果。二甲雙胍作為臨床常用口服降糖藥物, 主要通過延緩葡萄糖攝取增強組織胰島素敏感性大大提高其利用率, 降低體內肝糖原水平避免脂肪酸氧化[7-10]。
綜上所述, 妊娠糖尿病患者應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效果顯著, 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改變妊娠結局, 對于保證分娩安全性具有積極作用, 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菲菲, 何英琳, 吳映靜, 等. 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分析. 黑龍江醫(yī)學, 2017, 41(10):986-987.
[2] 尹朝暉, 李虎, 李美曄. 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35例.實用醫(yī)藥雜志, 2017, 34(9):799-800.
[3] 周飛燕. 二甲雙胍和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比較. 中國農村衛(wèi)生, 2017(15):74-75.
[4] 吳明輝. 妊娠期糖尿病及時診治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7, 4(21):38.
[5] 林曉悅, 楊群峰, 萬杰君. 二甲雙胍和胰島素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療效對比觀察及對新生兒的影響研究.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 38(12):1594-1596.
[6] 趙丹青. 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療效觀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0):65-66.
[7] 郭啟煜. 降糖藥二甲雙胍常見誤區(qū)解析. 健康大視野, 2016(4): 112-113.
[8] 孫巖. 二甲雙胍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 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 2017(11):20-23.
[9] 方健. 二甲雙胍:重獲榮耀的經(jīng)典降糖藥. 家庭醫(yī)藥, 2016(5): 43.
[10] 王璐璐, 劉慧, 陶祥. 2012-2014年南京地區(qū)34家醫(yī)院常用口服降糖藥利用分析. 中國藥事, 2016, 30(5):512-516.
[收稿日期: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