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旺久
摘要:高中藏語文教學不僅需要教授藏語文知識,還要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藏語文教學中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這種現(xiàn)象都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藏語文思維能力的開發(fā)。本文將針對高中藏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藏語文思維進行淺談。
關鍵詞:高中藏語文;特點;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081-01
1.更新觀念、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要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還要依賴于教師的教學。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我們應大力推廣以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為突破口的教學改革。教學中提高單位時間的信息量,提倡教學媒體的多元化,變灌輸式為啟發(fā)式,變訓練式為開發(fā)式,特別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研究。教師應努力做到在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的影響,并針對學生間的差異開展多側面、多層次的引導,以發(fā)展不同類型學生豐富的個性,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2.認真?zhèn)湔n,因材施教
現(xiàn)在的初中藏語文教材,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編排的。每個單元三篇文章。單元前都有"單元提示"。明確提出了單元教學目標及要求,這是我們教師進行單元每篇文章教學的依據(jù)。依據(jù)這個總目標、總要求,在熟悉單元每篇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圍繞總目標、總要求,確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以及講授和訓練的重點。做到中心明確,重點突出.在此基礎上寫好教案。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關鍵。備課質量如何,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認真?zhèn)湔n是上好每一課的前提。
同時,藏語文教學內容包羅萬象,內涵豐富,在課堂中只能選擇其中某些知識點來進行講析,因此靈活性很強。同一篇課文,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能力與水平,進行適當?shù)恼{整。歸納不同的知識重點與難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訓練過程。
3.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個體的、競爭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久而久之,學生就很可能變得"死板、冷漠、缺乏學生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更談不上能力的提高了。因而教師要變"師必賢于弟子的觀念"為"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念",在教學中尋求新的思路、新方式,教師不應該是也不可能是知識的權威,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師和學生在探求知識上應該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師權威化,那只能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和盲從以這樣就會限制他們的思維。因而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學習范圍,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興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
4.靈動鮮活的課堂教學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惟一對象,除了一本課本外,就是一大堆練習,其它什么也沒有了。現(xiàn)在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展、重組,并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和融合,同時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質疑和超越。教無定法,學亦無定法,課程的"教學過程"變得靈動活潑,它不再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也不再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而是強調預設的教案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而是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chuàng)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新課程的"教學時空"變得延展開放,它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封閉、狹小,眼界限于書本的藩籬。新課程突破了"課堂教學就是教室里上課"的傳統(tǒng)觀念,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寬到生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書,而是延伸至整個自然界和社會這部"活"的無字書。
5.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能做的事。教師要應做學生的點拔者或引路人,讓他們去尋找,探索,并解決問題。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流,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小組合作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主動參與的意識,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的環(huán)境。
(1)要認真編寫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預習的工具,是學習的抓手。通過導學案的引領,學生能夠自我開展自學。用導學案不能脫離教材,教材是第一手學習材料。不能有了導學案,就肢解了教材。整體閱讀教材、理解教材是首位的。通過導學案的問題,要回到教材中去,不能讓學生只注重尋找答案而不讀書,不品悟。問題的答案是讀出來的,同時在讀的過程又有新的生成;(2)強調小組合作與分工。教師一定要讓各小組明確任務,如果導學案有10個問題,那么就把10個問題分別讓每個小組承擔,每個小組重點研究一個問題,小組長領任務后,要給小組成員分工,各有其責;(3)讓學生動起來。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使學生動起來,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采用學生質疑,合作交流,談收獲等形式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此過程中,我只是點撥,引導,降低學生的依賴性,培養(yǎng)他們的主觀能動性;(4)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教學中應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予以及時的激勵,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燃起來,并開設各種獎項,如"進步獎"、"創(chuàng)意獎"等。專門鼓勵表現(xiàn)有特色、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實用的方法,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來自老師與同學的肯定、鼓勵、欣賞和贊美,讓師生共同沐浴在人文關懷的燦爛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