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斌
(浙江省遂昌金礦有限公司)
自然界中金主要以單質金的形式存在于巖石層或砂礦中,多伴生其他金屬元素。遂昌金礦是伴生銀、銅、鉛、鋅、鐵等金屬元素的黃金礦山,以往多采用分次稱樣、單獨測定的方法測定該金礦石中Au、Ag、Cu、Pb、Zn、Fe等金屬元素的含量,既費時,成本又高,而一次稱樣連續(xù)測定Au、Ag、Cu、Pb、Zn、Fe等金屬元素的方法尚未見報道。為適應生產過程大量樣品金屬元素含量測定的需要,在原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對遂昌金礦石樣品進行一次稱樣連續(xù)測定試驗,以滿足礦石中Au、Ag、Cu、Pb、Zn、Fe等金屬元素的測定需求。
1.1 主要試劑
鹽酸(ρ=1.19 g/mL)、硝酸(ρ=1.42 g/mL)、高氯酸(ρ=1.67 g/mL)、氫氟酸(ρ=1.15 g/mL)、王水、氟化氫銨(分析純,配置成2%溶液待用)。
活性炭(分析純)粒度-0.074 mm,需在氟化氫銨溶液(2%)中浸泡3 d后抽濾,用2%的鹽酸及水洗凈。
紙漿用定性濾紙在水中浸泡,搗碎備用。
標準溶液為購置的各待測元素濃度1 000,100 μg/mL的有證標準溶液。
金標準溶液的配制。分別吸取0,1.0,2.5,5.0,7.5,10.0 mL濃度為100 μg /mL的金標準溶液于1組100 mL容量瓶中,對應的濃度依次為0,1.0,2.5,5.0,7.5,10.0 μg /mL。
混合標準溶液的配制。從濃度為100 μg /mL的銅、鉛、鋅、銀標準溶液中分別取0,1.0,5.0,10.0,15.0,20.0 mL(鐵從濃度為1 000 μg/mL標準溶液中分別取0、0.5、2.5、5.0、7.5、10.0 mL)放置于6個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10%的鹽酸定容,則混合標準溶液銅、鉛、鋅、銀濃度分別為0,1.0,5.0,10.0,15.0,20.0 μg/mL,鐵濃度分別為0,5.0,25.0,50.0,75.0,100.0 μg/mL。
1.2 儀器設備
電子天平(精度0.01 g),ICAP 6000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美國 Themo Fisher)。
(1)Ag、Cu、Pb、Zn、Fe金屬元素含量的測定。用電子天平稱取10.00 g試樣于400 mL燒杯中,用少量水濕潤,蓋上表面皿,加入王水100 mL。硫化礦為主的礦樣在650~700 ℃馬弗爐中灼燒1 h,轉至聚四氟乙稀燒杯,再以王水溶解,加5 mL氫氟酸溶解半小時,再加入10 mL高氯酸加熱至冒白煙;氧化礦為主的礦樣則先加30 mL鹽酸溶解,再加10 mL硝酸,加熱溶解并蒸至近干。然后再加50 mL鹽酸,搖動攪起不溶殘渣,加熱微沸至鹽類溶解,冷卻,轉移至200 mL容量瓶中,定容,搖勻靜置澄清,直接于光譜儀中測定Ag、Cu、Pb、Zn、Fe金屬元素含量。
(2)Au元素含量的測定。安裝好抽濾吸附裝置,將帶活動濾板的吸附柱裝于抽濾筒上,吸附柱內加濾紙漿抽干約為2~3 mm厚,再加混有活性炭的紙漿,待測溶液(Ag、Cu、Pb、Zn、Fe金屬元素含量測定后的溶液)中含金5 μg以下時活性炭用量0.5~0.8 g,活性炭紙漿層厚5~7 mm;含金5~30 μg時活性炭用量為1 g左右,活性炭紙漿層厚為10 mm左右;含金30~60 μg時活性炭用量1.2~1.5 g,活性炭紙漿層厚12~14 mm。將柱內吸附層仔細壓平并與柱壁貼緊,用水吹洗下柱壁活性炭,再將布氏漏斗裝于吸附柱上鋪大小相同的中速定量濾紙1張,調整抽濾速度至出現水柱,再從上述澄清后的溶液中取25 mL倒入布氏漏斗過濾吸附金。漏斗內溶液濾干后,用溫熱水洗滌燒杯2~4次,洗滌殘渣7~8次,取下布氏漏斗,用熱水洗去漏斗頸上的活性炭,吸附柱內洗2~3次,再用溫熱的氟化氫銨溶液(20 g/L)洗3~4次,鹽酸(由ρ=1.19 g/mL的鹽酸配置成2%)洗7~8次,最后用溫熱的水洗7~8次,抽干。取下吸附柱,將活性炭與紙漿移入預先用王水處理的50 mL瓷坩堝中,在電爐上低溫烘干并升溫灰化,再移入700~800 ℃的箱形電爐中灼燒至不見紅火點即灰化完全,再灼燒2~3 min取出冷卻至室溫。坩堝冷卻后加入王水2 mL,氯化鈉溶液(250 g/L)3滴,搖動后置水浴上低溫溶解完全,用鹽酸(由ρ=1.19 g/mL的鹽酸配置成15%)定容于25 mL容量瓶中,搖勻,澄清后測定金含量。
3.1 元素分析線的選擇
金屬元素分析線的選擇見表1。
表1 金屬元素分析線
3.2 王水濃度試驗
于1組5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含金250 μg的金標準溶液,再依次加入0,2.5,5.0,7.5,10.0,12.5 mL王水,氯化鈉溶液(250 g/L)3滴,用15%鹽酸定容后用光譜儀測定Au含量,結果見表2。
表2 王水濃度對金含量測定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王水濃度下測定的金含量差別很小,說明王水濃度對金含量測定結果基本沒有影響。
3.3 高氯酸濃度對吸附金的影響
對以硫化礦為主的礦樣進行金含量的測定時,為分析高氯酸濃度對吸附金的影響,在1組5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含金250 μg的金標準溶液,再依次加入0,0.5,1.0,1.5,2.0,2.5 mL高氯酸,然后加入7.5 mL鹽酸,定容。溶液經活性碳吸附、過濾、灼燒,以王水溶解,加氯化鈉溶液(250 g/L)3滴,轉移至50 mL容量瓶中,定容,測定金含量,結果見表3。
表3 高氯酸濃度對活性碳吸附金的影響
由表3可知,高氯酸濃度對活性碳吸附金基本無影響,Au濃度測定值與真實值偏差很小,金回收率較高。
3.4 鹽酸濃度對測定銀的影響
在1組50 mL容量瓶中加入含銀500 μg的銀標準溶液,再依次加入2.5,5.0,7.5,10.0,12.5,15.0 mL鹽酸,定容,用光譜儀測定銀含量,結果見表4。
表4 鹽酸濃度對銀含量測定的影響
由表4可知,鹽酸濃度為10%~20%時對銀測定基本無影響,鹽酸濃度為5.0%時測定值顯著偏低。
3.5 高氯酸濃度對測定銀的影響
于1組50 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含銀250,1 250 μg的銀標準溶液(測定結果分別為測定值1、測定值2),再分別依次加入0,0.5,1.0,1.5,2.0,2.5 mL高氯酸,再加入7.5 mL鹽酸,定容,測定銀含量,結果見表5。
表5 高氯酸濃度對銀含量測定的影響
由表5可知,高氯酸濃度為1%~5%時,對測定銀含量基本無影響。
3.6 銅、鉛、鋅濃度對測定銀的影響
在1組5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含銀250 μg的銀標準溶液,再依次加入含0,5.0,10.0,15.0,20.0,25.0 mg的銅、鉛、鋅標準溶液,再加入7.5 mL鹽酸,定容,測定銀含量,結果見表6。
表6 銅、鉛、鋅濃度對銀含量測定結果的影響
由表6可知,銅、鉛、鋅濃度為0~500 μg/mL時對銀含量測定結果基本無影響。
3.7 鐵濃度對測定銀的影響
于1組5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含銀1 250 μg的銀標準溶液,再依次加入含鐵0,50,100,150,200,250 mg的鐵標準溶液,再加入7.5 mL鹽酸,定容,測定銀含量,結果見表7。
表7 鐵濃度對銀含量測定結果的影響
由表7可知,鐵濃度為0~5 mg/mL時,對銀測定結果無影響很小。
3.8 線性擬合
根據金標準溶液和混合標準溶液濃度進行4組工作曲線線性擬合,結果見表8。
表8 工作曲線線性擬合結果
從表8可以看出,各元素工作曲線線性相關系數R2值均在0.999以上,線性較好,擬合程度高,符合檢測要求。
以采用ICP-AES法對遂昌金礦樣品Au、Ag、Cu、Pb、Zn、Fe等元素含量進行連續(xù)測定。其中Ag、Cu、Au含量測定結果的準確度見表9,Au、Ag、Cu、Pb、Zn、Fe測定結果精密度(選擇3個試樣,按本方法測定11次取平均值)見表10。
從表9、表10可以看出,ICP-AES法測定結果精密度和準確度均較好,完全能滿足檢測要求。
表9 Ag、Cu、Au含量測定結果準確度分析
表10Au、Ag、Cu、Pb、Zn、Fe測定結果精密度分析%
注:Au、Ag的含量單位為g/t。
ICP-AES法適用于測定以硫化礦或氧化礦為主的大批量金礦石中Au、Ag、Cu、Fe、Pb、Zn等金屬元素的含量,具有一次性稱樣、連續(xù)測定的優(yōu)點,能同時測定Au、Ag、Cu、Fe、Pb、Zn等金屬元素含量。相比傳統(tǒng)測定方法,該方法稱樣量少、操作簡單、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線性好、分析準確度高、精密度好、檢出限低,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