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瓊
(廣西桂林龍勝中學 541799)
近些年來,各地區(qū)高考試卷中出現(xiàn)很多圖形題,在新課標化學考試大綱中明確提出,要利用實際事物、圖形圖表或是實物模型,觀察自然界、現(xiàn)實社會和實際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使得學生獲得感性知識與印象,培養(yǎng)學生初步加工、吸收知識、知識儲存等能力,把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化學術語、圖表、模型等方式表達,賦予學生化學現(xiàn)象的解釋能力.從這一層面上看,高考中的化學圖形題可以把化學理論知識融入到知識考查中,不僅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可以考查學生對化學圖形的識別能力與分析能力,落實高考考核理念.對此,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探究求解高中化學坐標圖形題的方法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新課程深入改革后,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綜合能力,為了落實雙導師制措施,高中學校化學教育者要圍繞雙導師制開展工作交流,而在實際化學教研組討論中,了解到現(xiàn)階段高中生在坐標圖形題方面的困境,具體可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第一,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全面,每一個化學理論知識點無法連貫起來,使得學生化學知識系統(tǒng)出現(xiàn)漏洞,不利于化學坐標圖形題的解決;第二,學生對化學圖形題中圖形含義沒有深入理解,使得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無法找到隱含條件,不利于化學坐標圖形題的解決;第三,在求解化學坐標圖形題中,學生解題思路不夠清晰,在分析問題和知識推理方面稍顯不足,不能舉一反三,不利于解題能力的提升.
1.高考趨勢
化學坐標圖形題作為化學圖形題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題中的化學圖形題常見考查形式,借助二維圖的方式解決化學問題,將化學知識點融入到這二維圖形中,使得化學知識點直觀而明確的展現(xiàn)出來.深度剖析2010年到2017年高考化學試卷,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年的化學高考試題中幾乎每年都有坐標圖形題,并從選擇題逐漸發(fā)展為非選擇題,占據(jù)比例逐年提升.并將化學坐標圖形題劃分為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搭配、反應體系中物質量變化以及物質溶解度坐標等類型.
2.表現(xiàn)形式
化學坐標圖形題主要依靠數(shù)學二維坐標圖進行表達,進而實現(xiàn)對化學現(xiàn)象與生活事實的描述.在考高試題中,這一題型的主要特點是利用橫軸與縱軸體現(xiàn)不同的化學含義,將所考察的化學知識放置于坐標曲線中,結合提出的問題,通過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出來.換句話來說,這一數(shù)值可以側面體現(xiàn)出化學反應進行方向與進行程度,表示出化學反應速率大小與化學平衡移動方向.而橫坐標為反應中的溫度、壓強以及時間等條件.
綜合上述分析,通過實際教學經(jīng)驗和教研活動交流,提出化學坐標圖形題解題思路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圖形中橫軸與縱軸所代表的化學含義,深度剖析圖形中曲線變化內涵,進而使得學生可以對化學問題進行正確判斷.也就是說,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能力和圖形分析、判斷能力.
1.強化化學基礎知識,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在進行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化學坐標圖形題的能力,教師要重視日常教學中學生化學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強化,讓學生深入了解到各個知識點中,并將各個化學知識點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化學知識系統(tǒng),使得學生可以熟練應用各個化學知識,完善學生化學知識體系,為化學坐標圖形題的解決奠定能力基礎.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第三課時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引入日常生活實例,用多媒體播放生活中常見燈光、激光、焰火,并聯(lián)系到原子結構,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出:“這些光現(xiàn)象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激發(fā)出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閱讀人教版教材,站在原子中電子能量變化的角度上分析光現(xiàn)象.由此聯(lián)系原子中電子排布構造原理和原子基態(tài)等相關理論知識,并借助這些知識解釋光譜產(chǎn)生原因.隨即,教師設計課堂訓練,鞏固化學知識,讓學生距離說明光譜分析的應用,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查閱光譜分析方法及應用的有關資料以擴展他們的知識面,讓學生奶知道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明確原子的基態(tài)和激發(fā)態(tài)的涵義,掌握原子核外電子的躍遷及吸收或發(fā)射光譜,了解其簡單應用,完成教學任務.
2.深入坐標圖形分析,明確圖形化學含義
為了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到化學坐標圖形中,明確坐標圖形的化學含義,并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坐標系
讓學生了解橫軸坐標的化學含義,將上述三類化學坐標圖形題型知識搭配融合在一起,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
(2)四點
坐標圖形中的四點為起點、拐點、交點與終點,讓學生了解這四點分別在坐標圖形題中的化學含義,將起點與終點中凸顯的化學反應初始狀態(tài)與平衡狀態(tài)融入起來,為后續(xù)分析提供基礎.
(3)坐標走勢
讓學生明確每段坐標圖形變化,對比橫縱坐標,判斷化學反應狀態(tài),明確化學平衡方向.
(4)自變量
在多變量情況下,引導學生控制自變量,結合連貫性化學知識體系,分析圖形坐標.
3.引入高考化學試題,加強學生實踐訓練
例1 (2017年化學試題新課標Ⅰ卷)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可利用鈦鐵礦(主要成分為FeTiO3,還含有少量MgO、SiO2等雜質)來制備,工藝流程為圖1所示.
圖1
問題1:“酸浸”實驗中,鐵的浸出率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當鐵的浸出率為70%時,所采用的實驗條件是什么?
圖2
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先總結題型,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確定坐標圖形題中坐標系、四點、坐標走勢、自變量,綜合分析,明確化學反應狀態(tài),以得出化學反應所需條件.
綜上所述,在實際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大對化學坐標圖形題的教學力度,使得學生掌握化學坐標圖形題的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
參考文獻:
[1]王灣灣,靳建華,李密密. 高中化學坐標圖形題及解題策略探討——以河南省2005~2014年高考化學試題為例[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07):101-104.
[2]謝倩.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