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順誼
陸機在《文賦》里說道:“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痹谧魑闹羞m當?shù)匾霉旁娫~,就如山中蘊藏美玉,水中含有珍珠,不僅能使文章表達更準確,而且還會增添語言的文采。
我校語文科組近三年開展“閱讀教學中現(xiàn)代文與經(jīng)典古詩文有效整合”課題研究,嘗試指導中年級學生開始將積累的古詩文運用到小練筆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找準切入點
小練筆是“讀寫結(jié)合”的有效載體,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閱讀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促進讀寫結(jié)合的一項有效措施。在閱讀教學中處理好“讀”與“練”的關(guān)系,以學情為依據(jù),以文本為依托,巧妙挖掘文本資源,恰當把握小練筆的時機和切入點,可以提升閱讀教學效益。
《去年的樹》課后第三題小練筆是“我有很多話要對鳥兒說。我先說一說,再寫下來?!笨梢园汛诵【毠P改為“寫一件自己和好朋友友誼深厚的一件事”。因為學生在學習文本中跟隨著小鳥尋找大樹的痕跡,那種急于見到朋友,履行諾言的心情加深了學生對友誼的理解有一定的情感鋪墊。當他們還沉浸在小鳥與大樹的友誼中時,也會激發(fā)學生跟朋友之間的情感回憶。出示這個小練筆,會讓學生的情感有一個很好的宣泄口,對于運用古詩文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四年級的《呼風喚雨的世紀》第3自然段結(jié)尾引用了“忽如--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經(jīng)典詩詞名句。這句詩在文中的作用是對前面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這一-寫作方法也適宜在小練筆中模仿運用。所以,可以在評講完段落的結(jié)構(gòu)特點后,要求學生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寫寫某一事物涌現(xiàn)出來的情景。
二、抓住結(jié)合點
三年級是作文學習的初步階段,要在小練筆中運用古詩,要求不能過高,提供古詩文讓學生選用是一-種適當?shù)姆绞?。有老師教學《掌聲》時選擇了變化后的英子的表現(xiàn),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深切體會英子的轉(zhuǎn)變。針對此切入點,設(shè)計了“續(xù)寫并選填古詩文”的練習: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聯(lián)歡會上英子還主動上臺唱歌,變化真大,大家不禁感慨道:只見英子高高舉起手,自信說:“我給大家唱首歌吧!”接著,她面帶笑容地走上講臺……
(備選的古詩文:1.士別三日,刮目相看。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3.投我以桃,報之以李。4.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5.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6.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這一設(shè)計,首先提供學生以前學過的古詩文,并以選填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練筆,大大降低了運用古詩文的難度,讓學生有階梯可上,最終達到內(nèi)化運用的目的。
其次,這次提供的古詩文還具有多樣性、多角度的特點。有描寫人物特點的古詩文:“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有描寫歌曲美妙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也有表示感恩的古詩“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正是因為此設(shè)計的多樣性,在小練筆的后半部分,學生可以自由想象英子在
上臺自信唱歌的表現(xiàn),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選擇相應的詩句。有的學生寫道:“英子唱的歌真好聽,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庇械耐瑢W寫道:“以前從來沒有聽過英子唱歌,想不到英子唱得如此動聽,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边@樣的設(shè)計,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訓練。
又如,學完《去年的樹》課文后,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練習:
守信、重情的小鳥,遵守諾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過的歌,因為他們是好朋友。同學們,贊頌友情的古詩歷來被人們所傳誦。請根據(jù)以下內(nèi)容選填出詩句并續(xù)寫。
1.每當我讀到這句詩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雖然我和他已不再在同一所學校,但我依然很想念他。
備選古詩文: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從學生的練筆中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上都能在開頭引用詩句,力求做到詩句抒發(fā)的情感與描寫的情境相吻合。有同學寫到“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自己與同學分開了,但是彼此之間仍存在深厚的友誼。還有的同學選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的詩句。學生的選擇基本都符合語境,接著學生就提供的語境,發(fā)揮想象,寫出了好朋友幫助自己的感人事例。
學完《呼風喚雨的世紀》第三自然的結(jié)構(gòu)特點后,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道練習:
第三自然段引用詩句進行總結(jié)的寫作方法,是為文章增色的很好的方式。請照樣子在結(jié)尾處填一句古詩文,并補寫開頭和中間的部分,寫一個變化大的同學。
三年不見,再次見他,衣著整潔,說話大方得體,和之前那個衣衫襤褸,不敢說話的他,真是天壤之別,真是“——”。
備選古詩文: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本次練筆,模仿課文將詩文放在結(jié)尾處,采取補充前文的方式進行。大部分學生能根據(jù)語境選擇出合適的古詩文,并進行前文的創(chuàng)作。
三、把握關(guān)鍵點
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是對三、四年級寫作剛起步的學生來說,恰到好處地運用經(jīng)典古詩文是一件比較難的事,從兩個課例來看,理解詩句的意思是關(guān)鍵。在課前積累的基礎(chǔ)上,老師首先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具體意思。如《掌聲》一課中,老師可以在積累詩句時,可先給學生講講這些詩句背后的故事,而后再跟學生講清詩句的意思。如“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兩句形容人的變化之大的詩句。而“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是形容歌聲,音樂之美妙的。
最難的一步是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用上合適的詩句。先讓學生根據(jù)情境自行選擇,并說出選擇的原因,老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說清為什么選這句,而不選另一句的原因,讓學生明白,選擇合適的詩句不僅要理解詩句的意思,還要根據(jù)上下文的情景。
最后在講評小練筆的時候要對引用恰當?shù)钠拷o予肯定,不好的地方可以組織同學一起討論修改,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
在平常的教學和與學生的交談中,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可以多引用一-些古詩文,給學生做好示范,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古詩文的引用練習,要找準切入點,根據(jù)年段學生的特點來設(shè)計;抓住結(jié)臺點,設(shè)計好練筆的形式;把握關(guān)鍵點,做到有效指導和點評。這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熟能生巧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