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疆洛浦縣木器藝術特征研究

      2018-05-14 12:45:37劉曉慧
      新絲路(下旬) 2018年10期

      摘 要:木器工藝是新疆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手工藝之一。新疆洛浦縣的日用生活木器工藝品以其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制作精美等特性,深受當?shù)丶坝慰偷南矏?。本文本通過對新疆洛浦縣生活木器工藝的選材、工具、制作技藝、圖案等進行分析與研究,進而說明了和田木器是一種與實用性及觀賞性相結合的工藝品,給人以視覺與美的享受。

      關鍵詞:洛浦縣木器;日用工藝品;工藝特色

      我國的木文化歷史悠久,在生活中木質(zhì)材料應用廣泛,已形成了木文化精神及物質(zhì)財富。洛浦縣總面積中沙漠占大多數(shù),因氣候干燥而便于木器的保存及使用,因此洛浦縣木器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本身的古樸美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屬于木質(zhì)制造業(yè)的木制品器皿以經(jīng)濟耐用、舒適、美感、木餐具不傳熱和古樸感等特點,受到人民的喜愛。

      一、和田出土文物中的木器

      新疆和田作為絲綢之路重鎮(zhèn)之一,是中外經(jīng)濟文化的薈萃之地。這里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民間工藝品種類比較豐富。據(jù)相關考古資料,在和田民豐、尼雅、洛浦、羅布泊等地發(fā)現(xiàn)過木制品,如木碗、木盆、木勺、木桶、木盤及具有相當藝術水平的“人首獸蹄”的桌、床等,“和田布扎克彩棺墓出土的高21.5厘米、直徑11.9厘米的帶蓋圓木桶;民豐尼雅遺址出土的高24厘米、寬18厘米,刻有人、象和龍圖案的雕花木柜門,雕花木柜門邊飾三種幾何形花紋,內(nèi)格分為上下兩個區(qū),上區(qū)雕刻一高鼻深目之人牽一馱物大象,下區(qū)刻一有翼四足怪獸紋樣”[1],還有長13厘米、高7.8厘米的雙鳥木杖頭,形態(tài)生動,做工精美,從這些出土的木器中可以看出和田地區(qū)的木制生活器皿手工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些精湛美觀的木器作品代表著新疆早期的木器造型藝術水平。

      二、洛浦縣木器分類及制作技藝

      洛浦縣作為典型的和田木器工藝生產(chǎn)地,其中工藝精品有30多種,本文主要對以下7種具有代表性的工藝品進行分析:

      1.木器作品種類

      (1)花瓶:用以盛放花卉美化家居,不易碎,既美觀又實用。

      (2)果盤:節(jié)日、日常生活中和盛放干果和食物的器具。

      (3)盤子:用以盛放物品和食物的淺底器具,多為圓形。

      (4)木碗:木碗是餐具中最好的物件,易攜帶、不易碎,盛飯不燙手、不變味、不腐爛。

      (5)切菜板:木制的切菜板韌度很強,比較適合切一些堅硬的食物,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生活器具。

      (6)研缽:當?shù)鼐用裼糜诖蚰ゼt花膏、打制花椒、胡椒等等。

      (7)小木箱:木箱用以盛放茶碗茶壺或者金銀首飾貴重物品等。

      2.木器制作材料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手工藝是在對材料進行處置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所謂“因材施藝”是指一種(或多種)材料就有一種(或多種)與之相適應的處理方法或手段。和田地區(qū)及洛浦縣長期種植核桃樹、白楊樹(杭桂樹)、桑樹、柳樹、棗樹等樹種,這些樹種為當?shù)啬镜袷止に嚨陌l(fā)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材料。核桃木、紅棗木、梨木、杏子木、桑樹木、杭桂鄉(xiāng)白楊樹。其中多用核桃木和杭桂鄉(xiāng)白楊樹,對于核桃木的選擇:一般選用20—100年的核桃樹為制作首選,少于20年的樹木木質(zhì)較白、硬度不夠、易變形、易裂,核桃樹齡越高木質(zhì)越好。50年樹齡顏色較深,少于20年顏色較淺,超過50年樹齡的,越接近中間顏色越深。

      3.木器制作工具

      (1)木工工具。手鋸:拉板鋸、刀鋸、鋼絲鋸;機械鋸:圓盤鋸機、跑車圓鋸機、帶鋸機

      等;量具:曲尺、直尺、三角尺、卷尺、量角器;畫線工具。

      (2)雕刻工具。鑿子:鑿活鑿子、鏟活鑿子;各種電烙鐵。

      以上工具如圖3所示

      (3)表面處理工具。砂紙、刷、噴漆工具、拋光機、著色劑。

      4.木器制作工序

      (1)選材,一般選用20—30年的核桃樹最為合適,把核桃樹裁開后置于較暗光線曬干,不能放到陽光充足的地方避免木頭曬裂、開裂、變形,造成木器在加工過程和產(chǎn)品完工后的質(zhì)量問題。正確的選材及木料干燥是保證木器工藝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加工木胚,曬制完成后,對木頭進行去皮,用切刀將木胚裁制成長方體或圓形,接著將準備好的木胚用鋒利一點的刀挖出木碗雛形,工人會用電旋機對木碗進行下一步的掏空。(以前因沒有電,使用的是手動旋轉(zhuǎn)機。)

      (3)鹽水處理加工后,藝人將已經(jīng)成型的木器放在滾熱的拉面湯里煮沸,煮至10到20分鐘左右,然后在湯里加入鹽水,目的是為了去除木頭本身的味道,不影響人們使用。再用加熱后的食用油涂抹在沒有繪制圖案的木器上,這樣做是為了讓木器在使用時不滲水及防裂,以便盛水等,加入的鹽水濃度要高,最好用顆粒鹽。經(jīng)過鹽水處理后,木材才能保持不裂、不變形?!盵2]

      (4)打磨,接下來就是木器的最終成型及打磨制作,“把木器的毛坯釘在或卡在長軸上,然后固定或手工轉(zhuǎn)動長軸,再用特制的金屬刮刀刮,在刮制的時候要用力均勻,力度適宜,使其更加圓潤,保證器壁細滑和視覺線條流暢,最后器物制品初步已經(jīng)完成”[3]。

      (5)最后一步,根據(jù)木器的外型和使用特征、功能等,用不同規(guī)格的電烙鐵對木器的花紋進行具體的設計烙畫。

      在繪制木制品之前,要對木料、尺寸、圖案及顏色等進行構思。

      具體圖案設計,用鉛筆對作品中的圖案進行整體的設計,從面積較大的圖案開始繪制,然后對輔助的圖案元素進行合理的穿插處理。

      最后圖案繪制完成后,開始用電烙鐵烙畫,之前因沒有電,藝人先用鼓風機將木炭點染,將鋼鐵圖案模型燒熱后進行圖案的烙畫,而現(xiàn)在藝人使用的都是電烙鐵,烙鐵頭都是根據(jù)圖案形狀的需要自己加工制成的,形狀和大小各不相同,有直的、彎曲的、圓圈的,還有扁的,藝人會根據(jù)繪制的圖案選擇相對應的電烙鐵。在烙畫的過程中,電烙溫度是不一樣的,溫度調(diào)至高一點,烙畫的顏色較深,溫度弱一些,顏色則淡一些。

      三、洛浦縣木器圖案分析

      因木紋有本身的自然美,設計時圖案與木紋應該一體化。在圖案素材的選擇上主要以植物圖案為主,幾何圖形為輔,強調(diào)作品的形式美;另外,還重要的一點是物體的基本造型結構與局部圖案的有機地相結合,大小 、長短、疏密、復雜與簡單及色彩中的深淺等對比關系,已給人一種音樂美的感覺。在以上木器工藝品中我們不難看出處理這些藝術問題。他們經(jīng)常應用單獨紋樣、適合紋樣、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等傳統(tǒng)圖案形式,排列均衡與富有條理性,給人以同量不同形的感覺,既平衡了畫面,又體現(xiàn)了造型特征,使簡單的造型也變得更為充實與生動。

      1.研缽

      木器運用了木頭的本色和電烙鐵燙烙的深咖色為主,圖案也主要是采用當?shù)厥a(chǎn)的玫瑰花和葉子形狀,經(jīng)簡化變形后再構圖創(chuàng)作。在標記(1)運用的線條較粗狂,(2)線條較細膩纖長,(3)緊接著與(1)的表達效果相類似,同樣是構圖較松散,這樣粗中帶細,長短相間,富有層次感,充滿了審美藝術中的對比美,具有視覺沖擊力,錯落有致帶來的變化感。研缽的主體也是以花卉為單位有規(guī)律、有秩序的進行重復排列,研體上下的繪畫形式一致、和諧,使整個畫面相互銜接、相互平衡。抓住空間的平衡環(huán)節(jié),避免畫面松散和凌亂。

      2.木碗

      在其設計繪制時,底部的玫瑰花與碗周邊的紋樣,采用不留空白、填滿式進行裝飾。作品的主要形式是軸對稱結構為主,對稱能給人以穩(wěn)定、有序、莊重、靜穆之感,還可以突出中心,使各部分之間產(chǎn)生一種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將色彩重心集中于此處,面積較大、顏色較深的物體更會顯眼,而周圍的紋樣相對較少且顏色稍淺,在整體色彩處理上,在深淺漸變中形成了對比美。

      四、結語

      從以上和田洛浦縣日常生活木器的材料、種類、工藝、圖案等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木器本身所承載的傳統(tǒng)木文化、美德、感情表現(xiàn)在有真實工藝精品中,它們有著我們現(xiàn)在提出的 “德藝雙馨”和“工匠精神”。這讓人在感受木器所散發(fā)的工藝魅力的同時,又讓人們深切感受到了木器本身所傳遞的文化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李青.《古樓蘭鄯善藝術綜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5:425.

      [2]趙凱.《新疆傳統(tǒng)手工木器工藝》[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2015:06

      [3]趙凱.《新疆傳統(tǒng)手工木器工藝》[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2015:54

      作者簡介:

      劉曉慧(1993--)女,山東青島人,新疆藝術學院美術系16級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新疆民族民間美術研究。

      深圳市| 廉江市| 恩平市| 太仓市| 渭南市| 康保县| 静海县| 昌江| 云霄县| 长垣县| 温泉县| 通渭县| 博湖县| 宁南县| 忻城县| 隆子县| 吉首市| 县级市| 莫力| 华坪县| 建始县| 尼玛县| 栾川县| 涿州市| 定结县| 鄂尔多斯市| 虞城县| 龙川县| 新丰县| 浪卡子县| 蓬莱市| 图木舒克市| 年辖:市辖区| 彰武县| 合阳县| 靖江市| 扎囊县| 湟中县| 义乌市| 平利县|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