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促進學生德、智、美、體全方面發(fā)展,這才是小學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
【關鍵詞】語文教育;理想境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增強學生的各項能力,拓展學生思維,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效果,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獲得理想境界,始終是語文教師追求的重要目標。所以針對以往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一、改革傳統(tǒng)教學理念,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在課堂中占據(jù)主導位置,學生學習較為被動,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也開始追求新的教育理想境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要求。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獲得更高的教育理想境界,就要加強教學理念的改革,保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讓教師作引導者,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充分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勇于表達,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小池》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講解時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一幅明媚的夏季小池風景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心中的風景圖展示在畫紙上,按照畫紙組織成語言表達出來。在學生完成之后,教師應給予一定的表揚與鼓勵,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而且還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方式,增強師生有效互動
情境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可以融入小學語文知識,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科學、合理地運用圖片或者視頻與音樂的結合,給學生帶來更加強烈視覺感與聽覺感。與此同時,還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使得課堂教學根據(jù)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海底世界》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搜集一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在講解過程中,給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對大海有一個全新的了解,并且配置與大海有關的音樂,從而挖掘學生探索海底世界的欲望,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自己所了解的海底動物的種類與特點進行討論與交流,然后讓代表分享給大家。這種教學方式既別致又新穎,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且還為新課程的引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讓學生始終對語文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想要讓學生保持良好的積極性,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學生自主探究式教學、趣味式教學以及提問式教學等等,在選擇教學方式時,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心理特點,選擇最適合本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完課文的內容后,可以讓學生來扮演文章中人物的角色,故事情節(jié)與對話讓學生自己設計。教師在一旁進行啟發(fā)與引導,幫助學生完善事故情節(jié)。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豐富課堂的內容,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與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培養(yǎng)自主預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預習習慣,在課前,對語文知識進行預習,進行獨立思考,并將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學生自主預習習慣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可以養(yǎng)成,而且還需要教師有意識培養(yǎng)。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之前,為學生布置任務,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開展自主預習,讓學生明確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使得學生的自主預習習慣更加有效,避免學生盲目地預習。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圍繞這節(jié)課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圓明園是如何毀滅的?”“圓明園的毀滅給你帶來什么感受?”之后讓學生通過預習解決這些問題,并將自己無法理解的知識點標注出來,待教師講解的時候,重點進行聽講,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印象。預習能對新知識的學習進行良好的鋪墊,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習慣。
五、總結
想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小學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就需要教師改革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同時還應積極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正確地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激發(fā)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造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果,達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志杰.對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6(35).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