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富
摘 要:2018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I、II、III卷政治試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視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考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fā)揮考試的育人功能,推動高考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進與發(fā)展。試卷特色鮮明,亮點突出,主要表現(xiàn)為:立意顯大氣,試題有靈氣,答案接地氣。
關鍵詞:政治高考;核心素養(yǎng);特色和亮點
2018年的高考已塵埃落定。綜觀全國文科綜合的三套試卷,政治試題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素質教育要求,突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考查,在保持穩(wěn)定的同時,不斷深化內容和形式改革,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三套試卷的題目雖各不相同,但在試題立意、材料選取、問題設計、答案設置等方面,有著共同特色和突出亮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立意顯大氣
試題立意是試題設計的核心和靈魂,統(tǒng)率著試題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命題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8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三套政治試題,立意高遠、彰顯大氣。
1.突出核心素養(yǎng),強化育人功能
2018年高考全國卷政治試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線,圍繞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引導學生關注世情國情社情,堅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確價值觀,培養(yǎng)、教育學生成為有國家意識、責任擔當、文化自信、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試題緊扣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突出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將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融入命題,引導學生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四個自信”。如,I卷第39題通過引導學生對憲法修改過程的分析,將教材知識點與黨中央關于憲法修改要堅持黨的領導、依照法定程序推進、廣泛凝聚共識等原則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的正確認識和把握,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憲法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重大意義,助力學生增強憲法意識,維護憲法尊嚴。II卷第39題,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新修訂的黨章中有關“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的重大論斷為素材,要求學生分析為什么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引導學生領悟堅持黨的領導的歷史邏輯、政治邏輯、實踐邏輯;第40題以我國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雜交水稻研發(fā)團隊長期從事雜交水稻研發(fā)推廣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素材,充分展現(xiàn)奮斗精神的時代價值和強大生命力,彰顯中國文化的價值。III卷第22題以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的創(chuàng)新性重大論斷為材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了解我國國情,認識到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化,體會我國改革發(fā)展實踐的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在不斷增強;第40題以開國將軍甘祖昌不忘初心、艱苦奮斗的感人事跡為材料,將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融入試題內容之中,增強試題的文化感染力,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崇高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重視基礎知識,考查關鍵能力
2018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政治試題堅持正確的命題導向,融基礎知識與能力考查于一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求學生具備“四種”能力,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
首先,試題圍繞學科核心知識和主干知識,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考查,體現(xiàn)基礎性要求。與往年相比,試卷難度略有下降。如,I卷第12題考查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中的基礎知識;第17題以醫(y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為素材,考查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的有關知識。II卷第12題考查價格變動對相關商品的影響,第20題考查中醫(yī)藥走向世界的文化意義。III卷第18題以中國參與國際減貧扶貧為背景,考查當代國際社會的有關知識和我國的外交政策;第21題結合改革開放40周年,考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這些試題立足基礎,有利于引導教學向課堂和教材回歸,對今后的教學和考試具有較好的導向和引領作用。
其次,試題聚焦問題解決,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考查學科思維品質,體現(xiàn)能力要求。如,I卷第40題,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背景,要求學生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不斷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考查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把握問題的能力和理論思維的能力。II卷第14題,通過構建某國財政赤字率和通貨膨脹率連續(xù)上漲的場景,要求學生思考應對措施,考查學生從政策層面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第16題以民法總則的相關規(guī)定為材料,引導學生關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踐和重要成果,并結合所學知識深化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理解。III卷第16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的頒布為背景,引導學生思考該法對于保障公民依法使用國歌權利和義務的重要意義,凸顯了對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二、試題有靈氣
2018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政治試題,無論是材料的選取,還是問題的設計,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顯得靈活、靈動、有靈氣。
1.材料選取新穎獨到
從材料看,三套試卷的選材十分廣泛,類型多樣,風格各異,既有文字題,也有圖表題。試題文字簡潔,語言精練,情境設置新穎、科學、合理。
一是材料鮮活,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三套試卷的大部分試題都立足熱點,迎“熱”而上,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如,I卷第18題聚焦2017年在中國舉辦的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第21題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22題聚焦2018年4月召開的長江經濟帶發(fā)展座談會,第39題關注憲法的修改,第40題關注改革開放40周年。II卷第15題聚焦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第22題聚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安排,第23題聚焦2018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III卷第19題聚焦大型文化節(jié)目《經典詠流傳》的熱播,第22題聚焦十九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的重大論斷,第23題聚焦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第39題聚焦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寫入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內容等。這些試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政治學科特征,有利于引導學生關心時政熱點,關注社會生活,把握時代脈搏,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和參與意識。
二是材料類型豐富多樣,試題結構多元優(yōu)化。三套試卷的試題以文字材料為主,但也有多道試題以圖表的形式呈現(xiàn)材料。如,I卷第12題、II卷第14題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I卷第14題、II卷第12題將基礎知識圖形化,考查學生的圖形分析能力;I卷第15題、III卷第13和15題以折線圖形式,考查學生從經濟數(shù)據(jù)圖中獲取關鍵信息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II卷第38題以柱狀圖形式,考查學生解讀圖表信息、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這些試題圖文并茂,結構多元,豐富了材料的表達方式,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解題興趣。
三是文字簡潔、生動,表達嚴謹、規(guī)范,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如,II卷第21題,對中醫(yī)藥理論特點的描述,文字洗練、言簡意賅;II卷第23題、III卷第19和40題,文字優(yōu)美、充滿詩意,具有感召力和感染力;I卷第39題將修憲歷程精要概括,條理清楚、脈絡清晰;I卷第14題、II卷第13題,分別加入了“其他條件不變”和“不考慮其他因素”等信息,文字的表達科學、嚴謹。另外,三套試卷的很多選擇題,選項字數(shù)相等,對稱工整,具有形式美。
2.問題設計靈活多變
從問題設計看,三套試卷的很多試題都比較巧妙、靈活,富有創(chuàng)意,旨在進一步尋求考查內容、考查方式和評價方法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能夠反映學科本質特征、具有學科特色的考查內容與形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如,I卷第12題,將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所產生的影響表格化,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和探究問題。II卷第12和13題均給出了六個選項,對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I卷第38題要求學生“運用經濟知識分析近年來我國馬拉松熱的驅動因素”,第39題“說明憲法修改是如何體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II卷第38題要求學生“簡要說明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并“分析企業(yè)稅負降低與財政收入增長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第39題要求學生“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為什么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III卷第38題要求學生“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對中國制造業(yè)的影響”等。這些問題均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開放性、靈活性,突出思維能力考查,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要求。I卷第40題第(3)問,要求“就新時代青年學生如何發(fā)揚小崗村‘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三條建議”,與往年相比,建議多了一條,分數(shù)也由傳統(tǒng)的4分變?yōu)榱?分,這釋放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實踐探究類問題,因為這類試題富有思維張力和可探討的空間,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公共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答案接地氣
就主觀題而言,全國卷政治試題一直存在著偏難的現(xiàn)象,一方面與問題的設計比較開放、靈活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參考答案的設置有關。新課改以來,高考政治主觀題的參考答案已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如淡化教材知識和基本原理,要求學生緊扣材料分析并回答問題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背多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同時也對教考環(huán)節(ji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參考答案實在出人意料、超乎常規(guī),出現(xiàn)了嚴重的教考脫節(jié)現(xiàn)象。如2016年全國I卷第39題第(2)問“結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識,探究如何守護英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2017年全國I卷第40題第(1)問“《中國詩詞大會》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成功案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其成功的原因”等,這些問題看起來都比較平常,但給出的參考答案卻出乎意料,基本找不到教材的影子,許多學生坦言,答題時信心百倍,看到參考答案后如澆了一盆涼水,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的三套政治試題,主觀題參考答案的設置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很多問題的答案都來源于課本,教材觀點、教材語言大量出現(xiàn),顯得很接地氣。如,I卷第39題,參考答案包括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黨的領導、體現(xiàn)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有機統(tǒng)一,憲法修正案經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等;第40題涉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文化的社會作用等。II卷第39題包含黨的性質、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第40題包含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文化自信的相關知識內容等。III卷第39題涉及政府的職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政府公信力和政府威信等。這些內容都與教材有著密切聯(lián)系,甚至大部分都是教材的核心知識和主干知識,學生回答起來比較順手,有效避免了教考“兩張皮”現(xiàn)象。參考答案回歸教材,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應該是一個基本的遵循,這既契合高考改革的要求,也符合中學教學的實際,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總之,2018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政治試題科學合理,公平規(guī)范,難度適當,具備選拔功能,對今后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和引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