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璐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研討會和北京大學首屆世界漢語研討會同時在北京大學美麗的校園里舉行,在我看來,這表明北京大學以其國際化的視野、雄厚的學術實力,已把世界漢語教學及其高端研究納入學校進一步攀登人文社會學科高峰、更大步地走向世界的戰(zhàn)略部署之中。我相信,這將對中國國內(nèi)許多大學有所激勵,有所啟示。
接下來,我想對到會的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朋友們和孔子學院總部的朋友們說幾句事關我們這一事業(yè)的心里話。
我們每個人,連同我們所從事的事業(yè),正面臨著一個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xiàn)過的偉大轉(zhuǎn)折,這就是人類各個群體之間的關系,在彼此相對隔絕,繼而普遍對抗之后,進入21世紀以來正在步履雖然緩慢,但卻堅實地進入不同文化間對話的階段。步履之所以緩慢,主要是因為人類在過往歷史中欲望膨脹的積弊太深;向前邁進之所以堅實,是因為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哲學出現(xiàn)了恢復彼此融通的趨向。當下,人類需要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自己和宇宙,需要消除歷史的積垢,需要促進人類和睦相處,需要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切科學應該為這一美好的遠景提供智慧和依據(jù)。清醒的人們在對比了既往的仇殺和20世紀兩次規(guī)??涨暗臍埧釕?zhàn)爭,逐漸深刻地認識到應該有越來越多的族群、國家和知識精英站到促進人類走入不同文化間對話這條路的隊伍中來,由因?qū)苟I殍遍地、尸骨成山的崎嶇之路改道走上平等、謙和、互尊、互學,攜手并肩、共創(chuàng)和平的大道。這條大道就是交流、對話、協(xié)商、合作、發(fā)展之道,其方向或曰目標,就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世界這樣一個似無聲響的變動中,孔子學院這一新鮮事物應運而生,她在15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正反映了世界對對話的需求。
沒有人會認為我們所選擇的這條道路是平坦的、高速的、可以一蹴而就的。就以中國的經(jīng)驗而言,公元前四五世紀的文獻中,記載了孔子的“小康”社會的理想,但歷朝歷代都沒能實現(xiàn),有時還出現(xiàn)了歷史的倒退。而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就將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了。由此可以推想,要建構起類似而又遠遠超越了孔子的至高理想“大同”世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會多么艱難,將要經(jīng)過多么長的時間。
在現(xiàn)階段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承擔著與很多學術團體不一樣的責任,這是無須多說的。將近20年前,我曾把世界漢語教學譬喻為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友好往來之橋、心靈相通之橋?,F(xiàn)在我想說,這座橋梁不僅已經(jīng)如我所期望并預見的那樣越來越寬、越來越牢,甚至我們還可以說,通過不斷地改革創(chuàng)新,它正在化為一條無形而永恒的大路。為鋪設這條大路而從事這一事業(yè)是光榮的,是值得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