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4年正月初九,金國城破在即。金哀宗不想當亡國之君,就下詔禪讓皇位,理由竟是:因為肥胖,朕騎不了馬,逃不了命,所以要把皇位禪讓給一個騎術好的人,逃出去能夠延續(xù)金朝的國祚。
要把皇位禪讓給一個騎術好的人
如果給中國古代皇帝做一個胖子排行榜,完顏守緒絕對名列前茅。
太平天子,胖點也無妨,還顯得威嚴。但如果是在亂世,肥胖就挺礙事了。完顏守緒謚號金哀宗,一個“哀”字,很能說明問題。《金史》上寫道:“戊申,夜,上集百官,傳位于東面元帥承麟,承麟固讓。詔曰:‘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已哉?以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卿平日捷有將略,萬一得免,祚胤不絕,此朕志也。己酉,承麟即皇帝位?!?/p>
這段文字的背景是:公元1234年正月初九,金哀宗最后一個據(jù)點,蔡州,已被蒙古和南宋的聯(lián)軍圍困了三個月,城中糧盡,城破在即。金哀宗不想當亡國之君,就下詔禪位予宗室完顏承麟,后者執(zhí)意推卻。
金哀宗只能以女真族的民族大義來苦苦哀求完顏承麟:“將江山社稷托付給你,這也是迫不得已。朕身體肥胖,不能策馬出(逃)征(命)。萬一城陷,必難突圍??紤]到你平昔身手矯健,而且有將才謀略,如國有幸逃脫的話,可延續(xù)國祚,這是朕的心意?!蓖觐伋绪胫荒艽饝?。
值得一提的是,胖得騎不了馬的金哀宗,并非一個油膩的胖老頭,這時候他只有37歲。
要是金國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知道這一幕,九泉之下也會吐血不已。想當年,起自苦寒之地的女真族,短時間連滅幅員遼闊、兵員眾多的遼國與北宋,就是靠著無敵鐵騎,真是氣吞萬里如虎。完顏阿骨打本人,也是騎術高明。在他的傳記中,有不少騎術的記載,比如,阿骨打有一次打仗沖鋒在前,一直殺入對方的大營之中,殺得痛快之后,想要回撤,陷入對方重重圍困。他策馬殺出一條血路,卻發(fā)現(xiàn)陷入了一條狹巷,后面追兵呼嘯而至,巷子前頭,有一道與人同高的墻,阿骨打騎馬一躍而過,追兵悻悻而歸。這騎術,放在今天,絕對可能拿奧運會馬術比賽獎牌的。
阿骨打于1115年在上京會寧府建都立國、國號大金以來,傳至金哀宗,已歷經(jīng)九帝了,一個胖得騎不了馬連逃命都困難的皇帝,多么絕望。當初金滅北宋,絕望的宋徽宗在危急關頭撂挑子,把皇位禪位給了宋欽宗。歷史何其相似!
但歷史對金朝更不寬容,北宋覆滅時,還跑掉了一個趙構。這一次,胖得騎不了馬的皇帝固然沒有跑掉,他選擇的接班人,也沒有跑出去。就在完顏承麟繼位之際,蔡州城被攻破了,金哀宗自縊身亡,遺體遭到蒙古和南宋聯(lián)軍的搶奪。而完顏承麟在繼位后一個時辰,戰(zhàn)死于亂兵之中。
在歷史上享國120年的金朝,就此滅亡。
金朝相當一批貴族不會開弓射箭
金亡后,有一種流行說法,所謂“金以儒亡”。意思是:金國是因為漢化,才滅亡的。
此論理由是:女真族原來多么驍勇善戰(zhàn)啊,“人一滿萬,天下無敵”,這是世人對女真人的評價。但入主中原之后,信了漢人那套,靠儒家治國,結果他們的尚武精神因為漢化給徹底腐蝕了。
確實,女真人戰(zhàn)斗力之下降,絕對是斷崖式的。滅遼亡宋,金國軍事實力一時天下無匹,他們在中國北方建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權,直到成吉思汗南下時,金朝人口已增長到近5000萬,比當時的蒙古多40余倍;軍隊也在百萬以上,比蒙古多出10倍。但歷史的吊詭在于:都是馬背民族,卻迅速喪失了騎馬作戰(zhàn)的能力,曾經(jīng)驍勇的契丹建立的遼國,在后起之秀金國面前,一敗涂地,而蒙(元)作為后浪,又把金國拍死在沙灘上。
史載,到金世宗時期,金朝相當一批貴族不會開弓射箭,女真淳樸尚武的風氣消失殆盡。
但金朝覆亡的原因,真的是因為漢化嗎?
元世祖忽必烈也常拿“金以儒亡”來說事,有一次他跟精通儒學的大臣張德輝聊天,問“有人說,遼因為信佛而亡,金因為好儒學而亡,是這樣嗎?”
張德輝給懟了回去:“宰臣中雖有一兩個儒臣,而其余的都是世襲的武將,軍國大事又不讓儒臣參與。憑借儒臣的身份晉升為宰臣的,大略只占三十分之一。金國滅亡,自當有人承擔罪責,儒臣有什么過錯?”
忽必烈無語。
女真戰(zhàn)士變成了“油膩”懶漢
金國覆亡,與其說是漢化的影響,不如歸結于弊政陋制,正是因為這種弊政陋制,讓天下無敵的女真戰(zhàn)士,變成了腦滿腸肥的“油膩”懶漢。
這個要從“猛安謀克”說起:猛安謀克產(chǎn)生于女真原始社會的末期,是女真社會的最基本組織,實質上是女真族奴隸社會的世兵制度,戰(zhàn)時為兵,平時為民。
滅遼國亡北宋后,金國統(tǒng)治者將猛安謀克大規(guī)模遷至中原。驍勇的戰(zhàn)士下了馬,紛紛當了地主。懶惰奢靡之風成了大金國的主流,擁有大量土地的貴族,驕奢淫逸。普通女真人也為了享樂,竭澤而漁,坐吃山空,還有的靠出賣奴婢、出賣土地來維持其寄生生活。
這個跟漢化有什么關系?倒是跟若干年后的八旗子弟何其相似!
到了金朝末年,因為土地政策引發(fā)的民族矛盾和激烈沖突,已讓金朝統(tǒng)治者坐臥不安。何況,北面還有蒙古猛烈的攻勢,南邊還有南宋仇恨的累積。這個國,怎會不亡?
史載,自縊之前,金哀宗滿腹委屈,發(fā)了一通感慨:“我做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也無恨。所恨的就是國家社稷到我而絕,與歷來荒淫暴亂之君同樣亡國,為此讓人憤憤不平!”這番話,跟明末崇禎皇帝如出一轍。
縱觀金國諸君,金哀宗確實不算最壞的皇帝,但他也犯了諸多不可原諒的錯誤,比如逃跑主義,比如重用奸臣,比如蒙古滅金附屬國西夏時,他袖手旁觀,更愚昧的是,面對蒙古鐵騎的兇猛進攻,他反而在南方另開戰(zhàn)線,大舉進攻南宋,理由是:我在蒙古人手里丟掉的土地,要從南宋手里撈回來……最終,他走投無路時,想與南宋結盟,被拒,南宋選擇了與蒙古聯(lián)手,滅了金國,并把金哀宗的部分殘骸,帶到杭州祭祀太廟,告慰祖宗。隨之,將遺骨埋在大理寺的監(jiān)獄地下,讓金哀宗的亡靈永受牢獄之苦。
其實,金哀宗最后時刻最應該反思的是:我為啥胖得連馬都騎不了?
(《新華每日電訊》2018.6.8 關山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