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藥品審批改革,國外新藥在國內上市將提速,下面為大家梳理出部分在2018年有望對疾病診療帶來實際變化的藥物(疫苗)名單。
1. 宮頸癌4價疫苗國內接種 目前,大陸已有2價、4價兩款宮頸癌疫苗可供選擇。2價HPV疫苗接種對象為9~25歲的女性群體,分別在第0、1、6個月各接種1劑;4價HPV疫苗接種對象為20~45歲的女性群體,分別在第0、2、6個月各接種1劑。2價疫苗可預防HPV16型和HPV18型病毒,4價疫苗則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低危型6型和11型。
2. 艾滋病單片復方制劑上市 用于治療艾滋?。℉IV)的單片復方制劑綏美凱2018年1月正式在中國內地上市,這也是中國內地HIV治療領域的首個完整治療方案的單片復方制劑。綏美凱可顯著減少HIV感染者的服藥負擔,從而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3. 丙肝治療進入新時代 2018年1月,用于治療成人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治療方案——奧比帕利片聯(lián)合達塞布韋鈉片登陸中國。該方案用于治療基因lb型患者有較好效果、而從基因分型上看,我國丙肝患者以基因1b型比重最大,約占56.8%。
4. 國產13價肺炎疫苗將上市 某制藥公司的13價肺炎結合疫苗具備了申請新藥生產的必備條件,預計很快市民就可以接種國產13價肺炎結合疫苗了。中華醫(yī)學會公共衛(wèi)生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曾光表示,0~2歲的兒童因缺乏相應抗體,是感染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群體,而且更易得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
5. 糖尿病患者或每周注射一次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是一款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可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且只需每周注射1次。其優(yōu)點在于低血糖事件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胰島素,而且可以減少食物攝取和延緩胃排空,可以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也是當前市場規(guī)模增長最快的一類降糖藥。
6. 乳腺癌結直腸癌等迎來新藥 馬來酸吡咯替尼片開發(fā)用于治療HER2+乳腺癌、胃癌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報道顯示,在一組臨床試驗中,吡咯替尼組表現(xiàn)出了更高的客觀緩解率,并將疾病進展和死亡風險降低了63.7%。報道預計該藥物有望在2018年第二季度獲得批準。
7.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填補空白 鹽酸安洛替尼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該藥物填補了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的空白。研究結果顯示,鹽酸安洛替尼可以顯著延長總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及客觀緩解率。預計將在2018年獲批上市。
8. 腎性貧血患者有望迎來新藥 很長時間以來,腎性貧血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僅有聯(lián)合注射促紅素和鐵劑。這種過高的促紅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糾正貧血,但也同時隱藏心血管系統(tǒng)等病變隱患。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如果應用促紅素劑量越大,患者心血管并發(fā)癥就越多,與此同時,伴隨著血黏度的增加,還可能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使得腎臟透析因為瘺管堵塞而無法正常進行。腎性貧血新藥羅沙司他膠囊為口服藥物,可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治療選擇。2017年12月,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已將該藥納入優(yōu)先審評。(張秀蘭/文,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