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姍姍
為不斷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大慶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工會結合科研單位的特點,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為重點,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線,創(chuàng)造性地找出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促進科技人員奮發(fā)圖強的有效途徑。
黨委重視強底氣??碧介_發(fā)研究院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密切配合,切實抓好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落實。工會組織按照黨委的統一部署,精心設計并開展了“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從身邊的十件小事做起”系列活動。把核心價值觀24字印制成精美的宣傳海報,分別張貼在基層單位、員工食堂、健身中心、公寓等顯著位置,制作宣傳畫懸掛在院區(qū)主要道路燈桿上,并通過征集“倡導十件小事”、發(fā)出倡議書、集體簽名、精神火炬接力等員工便于參與的活動,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格局。
面向基層接地氣??碧介_發(fā)研究院工會會同共青團組織開展“十件小事”征集活動,讓職工通過廣泛討論,找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最常見、最需要糾正的不敬業(yè)、不誠信、不友善等與核心價值觀不相適應的不文明行為,并針對這些具體行為,提煉出需要倡導的“十件小事”,向全院職工發(fā)出倡議;開展“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精神火炬接力”活動,通過精神火炬交接、全體職工簽名、小故事分享、演講等形式,充分體現群眾性特點,激發(fā)廣大職工積極參與,保障活動深入基層、深入崗位、深入職工;開展核心價值觀主題格言、語錄、動漫征集活動,以專欄、展板等多種形式,在院企業(yè)網、職工食堂、健身中心等地,展示宣傳優(yōu)秀作品;拍攝主題公益廣告視頻,讓職工自編、自導、自演、自拍完成,以“倡導十件小事”為題材,反映出科技人員崇尚中華美德、摒棄陋習的美好追求。
抓好典型揚正氣。在大力宣傳全國勞動模范伍曉林、全國“五四獎章”獲得者孫剛、集團公司勞動模范杜慶龍等一批身邊的創(chuàng)新典型的同時,從“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入手,面向女工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家庭角色”評選活動,讓員工推薦、員工評選,選樹了20個“家庭好角色”“和諧好家庭”的道德典型,并大力宣傳,讓員工在對比中找差距,用典型推動工作,用典型激發(fā)活力,用典型弘揚正氣。
把科技攻關作為勞動競賽的主戰(zhàn)場??萍脊リP就是工會組織開展群眾性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工作的主戰(zhàn)場。通過開展“‘三超杯’攻關創(chuàng)新勞動競賽”活動,邀請院專業(yè)技術委員會對勞動競賽實施里程碑考核,每季度組織專家聽取各組勞動競賽成果匯報,并進行階段驗收、評比打分。年終,綜合每個勞動競賽階段得分情況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成果排出名次,評比出優(yōu)秀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獎,予以重獎。
把突出效果作為勞動競賽的落腳點。除了統一開展全院范圍內的勞動競賽活動外,把勞動競賽的組織權下放到基層一線工會組織,嘗試由基層一線工會組織自行開展崗位勞動競賽。各基層一線工會組織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具有本單位特點的勞動競賽,在競賽內容的選擇、參與人員的數量、競賽時間的安排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yōu)勢,體現出很強的針對性,克服了以往針對性不強、少數人參加的“攤派式”的競賽,取得了顯著效果。
把培養(yǎng)人才作為勞動競賽的著力點。工會設立“青年創(chuàng)新競賽項目”,在院行政的支持下,用“院長基金”提供專項經費,創(chuàng)造條件讓青年科技人員得到充分鍛煉的機會,激勵青年科技人員自主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會同共青團開展具有青年特色的勞動競賽,為青年科技人員自主創(chuàng)新搭建平臺。開展“導師帶徒”活動,為全院近五年來參加工作的年輕科技人員配備職業(yè)導師,并量身定制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力求三年成才、五年成器、八年成名。在培養(yǎng)方式上開展多元化、全方位的立體培養(yǎng),形成了“院里總體抓、單位具體抓,師父親自抓”的培訓體系。
活動載體突出“新”字。改變文體活動大包大攬的做法,通過發(fā)揮協會優(yōu)勢、鼓勵基層活動等方式,注重構建覆蓋全院的文體活動網絡,形成了“一級工會組織開展大型活動,俱樂部組織開展單項活動,基層一線工會組織開展特色活動”的文體活動三級網絡體系,大大推進了文體活動的群眾化、業(yè)余化和多樣化,激發(fā)了基層工會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創(chuàng)新文體活動類型中,不僅重視以“動”為主的體育項目,同時也致力于開展以“靜”為主的文化活動,根據科研單位特點,先后成立讀書協會、攝影俱樂部等,不定期免費舉辦小型講座,拓寬職工視野,讓更多的職工按照自己的興趣參與到工會活動中來,用文化凝聚員工力量,使工會活動真正融入到每一名員工工作生活中去。
活動范圍突出“廣”字。在活動項目選擇上注重競技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娛樂性和普及性相結合,將以往偏重技能性項目改變?yōu)橐詤⑴c性項目為主,設立科技人員便于參與的徒步、跳繩、廣場舞等大型集體活動,吸引更多的員工參與到活動中來,使以往只屬于體育健將的賽場,成為科研骨干的健身場所。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職工對工會文體活動提出求新、求樂、求知、求美的多元化需求。為此,新成立了廣場舞、徒步、跳繩毽球、讀書、攝影等協會和俱樂部,有效地滿足了不同層面員工的不同需求,激發(fā)了他們參與文體活動的熱情和興趣。
活動方式突出“活”字。時間上的靈活性,使得每項活動都能在不影響科研生產的前提下進行,實現了文體活動業(yè)余化。根據每項賽事的參與人員分布和愛好者的需求,在組隊方式上改變傳統的組隊要求,采取靈活方式隨意組隊,既有單位之間的賽事,也有各系統之間的賽事,還有隨意組隊的賽事;在項目設置方式上,改變過去團體、單打、雙打等固定的編排方式,設置了乒乓球挑戰(zhàn)賽、羽毛球季度爭霸賽、臺球擂臺賽、自行車爭先賽、萬米慢跑賽等。工會組織開展的群眾性文體活動不僅滿足了員工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更增加了研究院的凝聚力、向心力,使科技人員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中減壓,讓大家在“玩”的過程中增進了對企業(yè)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