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矛盾的救贖

      2018-05-15 10:03:16歐旦陽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3期
      關鍵詞:贖罪矛盾

      歐旦陽

      摘 要: 《贖罪》是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的新世紀力作,主人公布里奧妮因為年少無知想象力旺盛而使羅比蒙冤入獄,此后死于戰(zhàn)場。布里奧妮親手斷送了姐姐塞西莉婭和羅比的浪漫愛情,此后她花費畢生精力,一直致力于贖罪之中。文章運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讀小說主人公布里奧妮從無意識堅持本我到找到自我意識實現(xiàn)自我,擯棄自私無知欲突破自我又自我辯解的矛盾心理變化過程。

      關鍵詞:《贖罪》 布里奧妮 精神分析法 矛盾

      一、引言

      伊恩·麥克尤恩是當代英國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贖罪》,自2001年出版以來,就引起了廣泛討論和研究,并獲得了包括布克獎在內(nèi)的多項提名。該小說涉及多個主題:贖罪、人性、戰(zhàn)爭、心理成長等,文學評論家從多個角度對該作品進行了解讀:主題、敘事結(jié)構(gòu)技巧、元小說、后現(xiàn)代特征等,但關于該作品的心理分析論文比較匱乏。

      小說主體的敘事單元主要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的背景是百無聊賴的英國鄉(xiāng)間塔里斯莊園,直到出現(xiàn)羅拉被強奸事件,羅比因為布里奧妮的指控而蒙冤入獄。第二部分聚焦二戰(zhàn),羅比在敦刻爾克撤退中飽受戰(zhàn)爭摧殘、痛不欲生。第三部分以悔罪的布里奧妮為中心,她在醫(yī)院每天經(jīng)歷傷痛和死亡帶來的沖擊。因現(xiàn)實和戰(zhàn)爭被分開的戀人塞西莉婭和羅比終得團圓,誤會解除。而第四部分卻突然揭示前面的圓滿純屬虛構(gòu),布里奧妮并沒勇氣道歉,本該幸福的戀人死于戰(zhàn)爭之中。

      本文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著手,解讀主人公布里奧妮從因為年少無知將自己的想象誤以為真實而強行“伸張正義”,到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試圖贖罪的這一心理變化過程。承認過錯與修正錯誤的過程中,又無不充斥著辯解的嫌疑,這種矛盾的心理正是真實人性的體現(xiàn),對于個人甚至全人類認識到自己的罪有普遍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二、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出現(xiàn)于19世紀早期,到20世紀20年代,從精神分析角度出發(fā)的文學批評方法被廣泛應用,從而形成了這一被人熟知的文學批評方法。精神分析法聚焦于解讀和剖析文學作品中決定主人公困境的動機和矛盾。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精神分析理論研究者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釋夢》一書中將意識劃分為意識和潛意識。他運用了冰山的類比,意識是露出水面的部分,是能夠覺察并認知的心理部分。“弗洛伊德又將潛意識分為前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保ǜヂ逡恋?6)這三個部分中最重要的是無意識,它潛藏在意識層面以下,卻對人類行為有著極其重要響的影響?!盁o意識儲存著痛苦的情感和經(jīng)歷,傷痛,恐懼,罪惡的欲望和未解決的矛盾沖突?!保ㄗ蠼鹈罚?2)而前意識是在需要時即能變?yōu)橐庾R的心理材料。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組成。超我涉及人類內(nèi)化的善惡,關乎社會價值觀和社會禁忌。這個詞經(jīng)常隱射人的負罪感——人本可以不用感覺愧疚然而社會教義使然。超我與本我從某種程度上對立,因為本我是最原始的心理與沖動,比如性沖動。它只在乎個人的原始沖動和欲望,哪怕是社會禁忌——對權(quán)力的渴望,對性的沖動,對事物和尋歡作樂的追求等等,毫不顧忌后果。換言之,本我大部分是由社會傳統(tǒng)所規(guī)避或禁忌的欲望組成的。自我處于本我和自我之間,它有意識地體驗外部世界,監(jiān)督自我,并按照現(xiàn)實原則行事。這三者相輔相成,其中一個的改變通常會影響到另外兩者。本我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社會規(guī)范和我們真實欲望之間斗爭的產(chǎn)物。

      三、《贖罪》中布里奧妮的心理解讀

      小說主人公布里奧妮是一個13歲的女孩,和同齡天真爛漫的小女孩一樣,她涉世未深,但區(qū)別于普通女孩的是她顯得有些“深沉”:因其想象力豐富、酷愛秘密,并沉迷于虛構(gòu)的文學世界和自己構(gòu)想的天地難以自拔。她由于對成年男女之間微妙的情愫一無所知,不自覺地將文學想象作為自己的取景框,將姐姐塞西莉亞看成無辜被動的“受害者”,而羅比則是偽善的“施暴者”,最終導致她對羅比是強奸犯的錯誤指證,羅比蒙受冤屈鋃鐺入獄,有情人被分離且雙雙死于戰(zhàn)亂之中。布里奧妮由無意識的本我的沖動和盲目造成了這一錯誤,她在后期以有意識地自我和超我來盡力彌補,試圖通過文學來完成自己矛盾的救贖。

      (一)布里奧妮無意識本我招致罪孽

      年幼的布里奧妮熱愛創(chuàng)作,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建構(gòu)自己的虛擬王國。小說的開始部分,出現(xiàn)的視野是一個窗口,布里奧妮通過窗口看到姐姐和羅比爭奪一只花瓶,她認為姐姐不得已脫掉衣服,跳到花壇里撈取花瓶是受到了羅比的威脅。然而讀者通過第三人稱全能視角,發(fā)現(xiàn)當時的情況只是兩位年輕人羞于表達朦朧青澀的戀情,整個氛圍并非劍拔弩張,而是充滿試探甜蜜和小別扭的曖昧氣息。另一個場景更是致使布里奧妮將自己的主觀臆想放大:她偷讀了羅比讓她轉(zhuǎn)交給姐姐塞西莉亞的書信,看到書信中讓人臉紅的內(nèi)容,布里奧妮判定羅比道德敗壞,是一個偽君子。

      無意識無理性的本我被內(nèi)心隱秘的欲念驅(qū)使。受童話和民間文學的影響,少女時期的布里奧妮將自己想象成公主,羅比是對應的男主角。10歲的布里奧妮曾通過跳水將自己的想象去實際生活中驗證:

      “謝謝你,”她不斷地說。“謝謝你,謝謝你?!?/p>

      “你這樣做真是愚蠢到了極點?!?/p>

      “我想要你救我?!?/p>

      ……

      “你知道我為什么想要你救我嗎?”

      ……

      “因為我愛你。”(231-232)

      由此可見,布里奧妮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之中,不惜以生命來求證,卻沒有意識到羅比救她是出于關心而非愛戀。她在羅比跳入水中救她有多狂喜,在她知道羅比對自己的姐姐抱有性幻想時就有多失望和憤怒,因為自己的欲求未滿,布里奧妮出于自我防衛(wèi)的本能將羅比在道德上有著不符實際的貶低。到她撞見羅比和塞西莉亞在圖書館那一幕,“她的孩提時代已經(jīng)結(jié)束……她就此參與到兒童世界之外的人生戲劇之中”(160),布里奧妮的無意識已被磨成一把隱秘的足以殺死羅比的利刃。

      表姐羅拉被強奸事件是個導火線,使得布里奧妮刺出手中的利劍。盡管她在黑暗中只看到一個模糊的男性背影,并未真正看到施暴者的面容,她卻盲目地認定兇手就是羅比?!叭绻蓱z的表姐不能把握真相,那么她會幫她揭示出來。我能。我也愿意。”(168)于是,布里奧妮立刻揭發(fā)“真相”,指控羅比,并向警察提供證詞。羅比作為下層階級(家仆的兒子),面對上層階級的指控無從辯白,無端在監(jiān)獄度過痛苦的五年,也因為此次事件一生悲苦,前程戀情甚至生命全部葬送。

      弗洛伊德認為精神病患者的行為大多都是無意識的。從表面來說,13歲的布里奧妮的行為與一個精神病患者無異,然而結(jié)合她的自身情況和經(jīng)歷來說,正是因為她缺乏道德觀念和邏輯推理,以及被自己隱秘的嫉妒、憤怒欲念所主導的本我,造成了羅比、塞西莉亞和她本人一生的悲劇。

      (二)布里奧妮找到前意識自我力圖贖罪

      羅拉被強奸事件給小說中的三個主要人物的人生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羅比為了洗清入獄的案底,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布里奧妮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也漸漸意識到自己當年犯下的錯誤?!耙婚_始認為自己是秉著‘愛的原則指控羅比,保護姐姐及羅拉;隨著年齡增長,她意識到了自己由于幼稚和偏見誤解了羅比的人格”。(宋艷芳,86)布里奧妮最后意識到馬歇爾是真正的強奸犯,而這個兇手卻逍遙法外。她渴望得到當事人羅比和受害人姐姐塞西莉婭的原諒,一直試圖以她的方式——寫作來贖罪。

      在羅比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時,布里奧妮放棄了去劍橋?qū)W習的機會,來到醫(yī)院做護士工作,一如她的姐姐塞西莉亞一樣,希望能減輕自己的罪過,獲得救贖。在不斷的自我反省和修正,悔恨與痛苦中,老年布里奧妮暗示自己年輕犯下的罪孽除了無知,警官的誘導和階級隔閡也是關鍵因素。她沒看清那個人,主觀認定自己看到了他,并只能在警官的“看見”和“沒看見”之間二選一。而布里奧妮的母親寧愿相信上層階級一個孩子毫無證據(jù)的話,認定出身低微的羅比就是強奸犯。

      小說的敘事者布里奧妮對自己罪行的悔過和自我辯護的矛盾贖罪貫穿文本。她一方面試圖客觀地還原當年事件的真相,一方面又在敘述過程中引用了大量的話語來強調(diào)促成她犯錯的外部原因。諸如:她強調(diào)周圍太黑了,試圖將自己的過錯怪罪于外部環(huán)境;她強調(diào)在指認羅比時面對了來自家人和警察的巨大壓力,意在隱射成人的引導;她強調(diào)自己當時年紀輕輕,不具備“那種精神上的獨立”(218)。對當年事件的回顧和剖析的自我矛盾,加上布里奧妮寫作的動機的矛盾讓她的贖罪糾結(jié)不已,似是而非。

      讀者從小說的開端便得知布里奧妮還是一個少女作家時,她便期待人們盛贊她的寫作技巧,她幻想并沉浸在這種巨大的成功和喜悅之中。老年的布里奧妮更是一個非常著名,受人尊敬的作家。她寫《贖罪》的動機恐怕除了贖罪,渴望成功和流芳百世皆有之。而她為了彌補當年的罪過,在小說里為羅比和塞西莉亞安排了美滿幸福的結(jié)局,卻在第四部分又親自來否認這不過是虛構(gòu)。

      四、結(jié)語

      小說《贖罪》的主人公布里奧妮年幼的時候因為一場毫無根據(jù)的指認,出于無意識的本我臆斷而葬送了姐姐和羅比這對戀人的幸福。當她逐漸成人,恢復理智,她的前意識自我力圖通過寫作來贖罪,盡力彌補年輕時犯下的過錯。她的心理過程不斷變化,尤其在創(chuàng)作小說的過程中,悔過和辯白貫穿文本。足見她擯棄自私無知試圖突破自我的矛盾心理變化過程。

      參考文獻

      [1] McEwan,Ian.Atonment[M].London:Jonathan Cape,2001.

      [2] 戴志紅.用精神分析法解讀《贖罪》中布里奧尼的心理變化過程[J].文學研究,2017(1):67-68.

      [3] 弗洛伊德.趙辰譯.夢的解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

      [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導論[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

      [5] 黃一暢.復雜人性的質(zhì)詢——論《贖罪》的解構(gòu)敘事效應[J].外國語,2010(06):89-94.

      [6] 宋艷芳,羅媛.誰該贖罪?何以贖罪—《贖罪》的倫理經(jīng)緯[J].2012(1):83-90.

      [7] 曾艷鈺.“誤讀的焦慮”——麥克尤恩《贖罪》中的真實與誤讀的真實[J].國別文學研究,2013(2):112-118.

      [8] 鄒濤.敘事認知中的暴力與救贖——評麥克尤恩的《贖罪》[J].國別文學研究,2011(4):67-73.

      [9] 左金梅,申富英,張德玉.當代西方文論[M].青島:中國海洋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贖罪矛盾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shù)
      再婚后出現(xiàn)矛盾,我該怎么辦?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論《贖罪》的懺悔意識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童話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愛的矛盾 外一首
      實現(xiàn)鄉(xiāng)村善治要處理好兩對矛盾
      人大建設(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6
      跨媒介的敘事藝術(shù):《贖罪》的電影改編研究
      論《贖罪》的誤讀敘事
      出版廣角(2016年8期)2016-08-11 22:07:00
      論小說《贖罪》中的陌生化技巧
      南昌市| 凤山县| 无锡市| 田阳县| 开远市| 凤凰县| 天门市| 壶关县| 静乐县| 石河子市| 那坡县| 彩票| 射洪县| 湖口县| 阿克| 黄陵县| 台湾省| 福州市| 仁布县| 新龙县| 呼伦贝尔市| 偃师市| 若羌县| 辰溪县| 左权县| 南澳县| 香港| 南充市| 济阳县| 阿克| 宁强县| 济宁市| 河南省| 奎屯市| 东阿县| 讷河市| 营口市| 呼图壁县| 资兴市| 雷州市|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