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華
摘 要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手段和方法,但課堂提問不能隨意地問、不能為問而問,要科學、恰當?shù)靥釂枺挥羞@樣,才能更加優(yōu)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 初中語文;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068-01
課堂提問,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和啟示學生思考的有效手段之一。恰當、科學的提問不僅能有效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的進程,而且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倍增器。下面,我就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技巧,應遵循的規(guī)律、原則,應當回避哪些問題,談一點粗淺的認識與體會。
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這里所說的循序漸進原則,就是說要區(qū)分年級差異,注重所提出問題的難度梯度。例如:我們要分析記敘文體中的某個帶修辭的語句,七年級的提問方式可以用“這個語句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的表述形式;針對八年級的學生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從修辭角度賞析下面語句”;到了九年級,我們可以按照中招的命題走向提出“賞析這個語句的表達效果”這樣的問題。這樣漸進式的提出問題,不僅因區(qū)分年級的差異而使課堂提問有梯度,而且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理解和鞏固某一方面的知識。
二、要遵循文體特點的原則
初中語文根據(jù)年級的特點,教材中對于文體的安排也是有所不同的。以人教版為例:七年側(cè)重于記敘文的閱讀,八年級重點在小說、說明文的閱讀;九年級除詩歌、小說外,還安排了議論文的閱讀。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問題的時候,除了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之外,還要從文體特點的角度進行設計問題。如在分析理解記敘文體的提問時,應側(cè)重于標題含義和作用的理解,內(nèi)容的概括、語句的賞析、重點語段的作用等等;對說明文進行提問時,要注意從說明對象、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說明文語言的特點等方面進行切入;對于議論文的提問,當然要圍繞著論點、論據(jù)類型、論證方法的判斷及作用等有關問題進行設計。
三、要注意題干用詞的準確性
在表述課堂提問問題的題干時,我們組織表述其實是很有講究的,如果能兼顧到這些細節(jié)問題,再加以強調(diào)的話,無論是對于提高學生理解問題能力還是對閱讀測試中語段的文體判斷等都是有所幫助的。如對記敘文體的提問,我們可用“記敘、敘述、敘寫、描寫”等關鍵詞性的詞語進行提示;對于說明文我們可以用“介紹、說明”等詞語進行表達;對于議論我們可以運用“論述、論證、闡述”等關鍵詞語進行組織語言。這樣提問時準確用詞的好處就不言而喻了。
四、提問問題要抓住核心
抓住核心進行提問,即圍繞靶心進行提問,這種提問方式可以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文末的語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閑人”一詞是文章的文眼。如果單看文下注釋“清閑的人”,是不足以讓學生理解蘇軾自比“閑人”的真正內(nèi)涵。如何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閑人”的內(nèi)涵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以這樣設計這樣的提問:“蘇軾自比“閑人”的真正內(nèi)涵”是什么?這樣學生通過深入閱讀理解課文及相關的資料便可得出。
五、要注意提問的發(fā)散性
發(fā)散性提問,它不是通常大家所理解的“碎問”,因為它不具備“碎問”所具有的隨意性。這種提問方式能從文中眾多問題中選準重要且學生興趣較濃的“主問題“來進行提問。采用發(fā)散性提問,既可以使學生明確課堂教學學習的重點是什么,還能夠節(jié)省時間,使師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能處理更多的問題。如在教學《故鄉(xiāng)》這篇小說時,因其篇幅很長,內(nèi)容非常豐富,“問題”較多,教師可以選擇出一個“主問題”,這個問題可推動著課堂教學向縱深處發(fā)展,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逐漸透徹、明晰。這樣課堂教學由于不枝枝節(jié)節(jié),所以應該進展得比較順利。
六、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不可太難、或太易。太難,學生因知識不足而不能理解問題的實質(zhì)挫傷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這樣就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太易,學生不動腦筋,隨口而答,這種對于課文的理解就僅限于字面意義,而不能深入到文本的深層含義或作者所真正表達的主旨。
(二)要在學生可能有疑處設計提問。這樣的提問,可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成功的喜悅,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設計提問如果過于繁雜、細碎,無疑而問,為問而問,就激不起學生思考的興奮點,這樣的提問成為了一種形式、變成了假把式,失去了它應起的作用。
(三)設計提問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fā)揮設計提問的最理想效果。要知道,設計提問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它就是為了保證整個教學過程得以順利實施而出現(xiàn)的。
(四)提問時切忌是非問。所謂是非問,就是教師用“是不是”,“對不對”等方式進行提問,這樣提問顯然失掉了提問的主要的功能。且學生在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的時候,表面上來看,整齊有力,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但從本質(zhì)上看,學生這樣的回答,絕大部分都未經(jīng)過深入的思考,是脫口而出的隨眾而言。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望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提問技巧不斷加以探究、實踐、交流,然后根據(jù)教學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總結(jié)出最適合的提問方法或技巧,并運用到教學中去檢驗、革新,最終使自己課堂教學“活”起來,生動起來,容易起來。
參考文獻:
[1]郄佳蘭.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藝術[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