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彤
(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內鏡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臨床指出[1],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初次行腸鏡檢查的老年患者可保證檢查順利開展,且具有極高準確性。本研究為證實上述理論,在我院開展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初次行腸鏡檢查的老年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因腸胃不適來我院治療,需行腸鏡檢查診斷,經常規(guī)診斷查出患者均無嚴重心、腎、肺器官及神經系統疾病。本次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全部患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觀察組男46例,女34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1.6±1.4)歲;對照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61~81歲,平均年齡(71.5±1.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謹遵醫(yī)囑實施護理,包括檢查準備、用藥等,輔助醫(yī)師開展檢查。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附加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內容如下:患者入院后,基于年齡原因,無論心理還是生理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致使其交流能力及行動能力有所及,護理人員則應積極介入護理過程,通過深入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意圖,并對其基本資料進行采集。若患者自身面對疾病或治療產生疑慮,則應該立即解決。而針對患者面對檢查而出現焦慮、緊張等負性心理問題,則應該給予其心理疏導,給予其貼心、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針對腸鏡檢查時,則需要將有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讓患者了解到腸鏡檢查的意義、目的及重要性,從而使治療依從性得到提升。
護理干預后,對比兩組患者腸胃知識認知程度、胃鏡檢查依從性、腸鏡檢查成功率。
腸胃知識認知成程度根據醫(yī)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開展,針對患者對腸胃知識的了解程度分為全部知道、部分知道和不知道三個等級;檢查依從性則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個等級。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腸胃知識認知成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腸胃知識認知成程度比較[n(%)]
觀察組患者胃鏡檢查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胃鏡檢查依從性比較[n(%)]
觀察組腸鏡檢查成功率40例(100.00%)優(yōu)于對照組34例(8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年齡增長、細胞活性下降,致使機體機能生理及心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也極易受到疾病入侵。在臨床資料[2]中,證實機體腸胃功能出現問題的發(fā)生率高于其他部位,并對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腸鏡檢查是目前臨床中針對腸胃功能實施檢測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檢查出患者腹腔內部存在疾病情況,但由于腸鏡檢查屬于入侵性行為,部分患者對此難以接受,或由于對檢查流程不了解而產生抵觸行為,對檢查開展造成影響[3]。因此,在開展檢查時需要護理工作協同干預。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基于常規(guī)護理之上的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心理進行干預,使其對疾病或檢查有完整了解,從而對檢查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初次行腸鏡檢查的老年患者給予人文關懷護理有顯著效果,對患者的腸胃知識認知程度、胃鏡檢查依從性、腸鏡檢查成功率均有明顯改善。由此可見,將其應用于檢查中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羅東霞,劉志蕓,楊訓宜.人文關懷護理在初次行腸鏡檢查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68-69.
[2] 溫瑞霞.人文關懷在老年患者結腸鏡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3,11(4):128-129.
[3] 李 曄.人文關懷在腸鏡患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2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