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 張宇
美人,永遠是文學(xué)家們最鐘情的禮贊對象,即便是普通人也喜歡稱贊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的女子,比如江南人會這樣稱贊一個小姑娘 :“格個小姑娘水靈靈的”——眾所周知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里,女主人公畢秀姑之所以被叫做小白菜,就是因為長得水靈靈的。山東大漢則喜歡說 :“這個大嫚長得好啊?!倍鴸|北人稱贊一個女子的容貌的時候會說 :“這個姑娘長得賊好看?!痹捠峭亮它c兒,可情份是真的,發(fā)自肺腑。由此可見地大物博的中國,方言是多姿多彩的,民風(fēng)是多種多樣的,可無論古人今人,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都不會覺得陌生——這八個字在中國語言中的流行程度是很難用數(shù)據(jù)表達的,而這八個漢字所描述的那四位絕色美女,以及屬于她們的那些故事,也不會被輕易沖淡,消散在歷史中。
/石上青苔思殺人/
說到“沉魚”,頭腦里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四大美人中的西施。中國傳統(tǒng)四大美女中,只有她一個人“出身”于水邊。本是鄰家女郎,以浣紗為生,卻因美貌而影響了中國歷史。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當(dāng)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王維《西施詠》
一生榮辱系于姿色,是古來美女們的宿命。妲已之于殷商,褒妃之于西周,都逃不過千古罵名。西施有與之相似的地方,她也是亡國之妃,但也與其有所不同,令吳國敗落不僅是西施的宿命,更是她的使命。
這個被人們喚作西施的女子,本名叫作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在浙江諸暨的苧蘿村。相傳她爹是個以賣柴為生的漢子,母親的專業(yè)是浣紗,因此西施常常浣紗于溪邊,所以又被稱為浣紗女,給后人留下了一條浣紗溪。關(guān)于她的美貌,《管子·小稱》中說 :“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倍鴮⒎覍W(xué)說演繹得尖銳凌厲的韓非也在他的著作《韓非子》里稱贊起西施來 :“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本透鼊e說一向愛以寓言寓教于樂、點撥世人的老莊了,他的《莊子》中三次提到西施,并說 :“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顰字 ) 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 ;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施效顰”。由此可見,早在數(shù)千年前的先秦時代,西施就是一位知名度頗高的美女。
“朝仍越溪女,暮作吳宮妃”,她的飛黃騰達緣于一個政治陰謀。吳越相爭,慘遭滅國之禍的越王勾踐心有不甘,一心復(fù)國。西施,就是他整個復(fù)國計劃中的一顆至關(guān)重要的棋子。據(jù)說文種曾向越王獻“破吳九術(shù)”,第四條就是“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想來勾踐對女色亡國論是深信不疑的,于是“使相者國中,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縠,教以容步,習(xí)于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xué)服而獻于吳”。送一個間諜進皇宮大內(nèi)當(dāng)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充當(dāng)這樣重要角色的女人當(dāng)然也不是只有一張漂亮的臉就可以了。出身浣紗溪邊的西施充其量不過是小家碧玉,吃的粗茶淡飯,待人接物都是鄉(xiāng)間俗禮,與禁衛(wèi)森嚴(yán)的大內(nèi)禁宮差之千里。于是,越國的使節(jié)費盡心思找到了美女,還得用美麗的錦服、光鮮的首飾把她們打扮得珠光寶氣。光是這樣也不夠,還得給她補課。于是教她各種禮儀 , 甚至規(guī)范她的音容,要她識得風(fēng)情,如此三年,這個美女才得以新鮮出爐。而且,為了保險,被送到吳宮里的美女是一批而不是一個,西施和鄭旦都不過是其中之一。這些女子個個天姿國色,但是,若干年后只有西施一個人脫穎而出,俘獲了夫差的身心,成就了一段傳奇。
吳宮夜長宮漏款,簾幕四垂燈焰暖。
西施自舞王自管,雪纻翻翻鶴翎散,促節(jié)牽繁舞腰懶。
舞腰懶,王罷飲,蓋覆西施鳳花錦,身作匡床臂為枕。
朝佩摐摐王晏寢,酒醒閽報門無事。
子胥死后言為諱,近王之臣諭王意。
共笑越王窮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元稹《舞曲歌辭·冬白纻歌》
《吳越春秋》與《越絕書》對西施在館娃宮中的恩寵榮耀,摹寫得大同小異,卻分別記錄了兩種西施大為迥異的結(jié)局。前者說,吳國滅亡以后,西施的越國老鄉(xiāng)們認(rèn)為這尤物是個禍根,萬萬留不得,于是把她沉入了江里。后者不知出自于何人之手,大概是因為無法認(rèn)同這種悲慘的結(jié)局,于是讓這個絕代佳人與和他年貌相當(dāng)?shù)姆扼唤Y(jié)為伴侶,他們泛舟五湖,相伴而終老。
“當(dāng)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焙笕藢懳魇偸欠怀隹畤@命運無常、歷史無情之意,王維也不能免俗。即使到了王維以后很多年的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林黛玉作了一篇《五美吟》:“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用的還是這種意境。從先秦到大清,鮮有人關(guān)心這個姿容絕代的女人背后是否有辛酸,是否有憂郁,是否有膽怯,是否有愁腸百結(jié)。據(jù)說她曾為夫差生過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在吳宮被攻破的時候,和他的父親一起死了。面對著這場親手炮制的家破人亡,作為女人作為妻子作為母親的西施又是怎樣的一種心緒?肩負多種社會身份的西施將越人這一屬性放在了首位,于是她甘于忍受三年苦訓(xùn),甘于離家別國,甘于約束個人情感,甘于將復(fù)國使命放在第一位。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在甄選時被稱為尤物,在破吳后被視為禍水。她曾為越人們隱忍太多,卻終被越人沉入江底。她沒有死于深宮爭斗,沒有死于吳人之手,卻葬身在那些她為之奮斗為之努力的人手里,長眠于冰冷的江心水底。就像許多源于歷史的精彩一樣,西施的精彩源于歷史,同樣也會在歷史中歸于平靜。她的故事世代相傳,而這一傾國傾城的佳麗卻終于逃不過形損骨枯,消逝在煙波浩渺的歷史中?!拔魇┪羧珍郊喗颍锨嗵λ細⑷?。一去姑蘇不復(fù)返,岸旁桃李為誰春?!保欠f《西施石》) 經(jīng)過了數(shù)千年的物換星移,現(xiàn)在留下來的這些與西施有關(guān)的遺跡,其真實性很值得商榷。但即使是身處于這些真假不定的景致中,懷想美人舊事,感慨滄海桑田,也不由人情不自地的染上些許“石上青苔思殺人”的閑愁吧。
/自是君恩薄如紙/
明妃風(fēng)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yīng)四星。
只得當(dāng)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
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
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琴曲歌辭·昭君怨》
和西施一樣,王昭君也是逃脫不了命運的女子。然而,相較于其他三位美人,昭君總是會于悲劇美之外,收獲更多的敬意。
如果非得較個真兒,翻翻王美人的個人檔案,有證可查的最早文字記錄就只有 98 個字 :
竟寧元年春正月,勾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詔曰 :
句奴邪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呼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xiāng)慕禮義,復(fù)修朝賀之禮,愿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為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嬙為閼氏。
(《漢書·元帝紀(jì)》中卷九)
就是這段不足百字的文字記錄,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鋪排敷衍,衍生出一段傳頌千古的絕唱。
大凡故事得以流傳久遠,得以日漸豐滿,多沾了文人的光,借了文人們的力,昭君故事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在沾光借力的同時,又不免要染上許多文人習(xí)氣,從此嬉笑怒罵由他,個人命運也由他了。昭君的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不免有了許多版本 :有的寫她在丈夫死后上書漢帝,皇帝允許她從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風(fēng)俗,因此她領(lǐng)了圣旨,從了胡俗 ;有的寫她怕違倫常、不尊胡俗,吞藥自殺了 ;還有的寫她在前往匈奴的路上感傷不止,任憑那個癡情的單于用盡一切辦法,都無法讓美人釋懷,剛走到漢朝邊境王美人就抑郁而死了。這種種結(jié)局,無外乎文人固癖,借香草美人,寄托一已之牢騷。就像錢鍾書在《管錐篇》里說的 :
然其頗悟正史稗史之意匠經(jīng)營,同貫共觀,泯曠畦而通騎驛,則亦何可厚非哉?史家追述真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shè)身局中,潛心腔內(nèi),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乎入情合理,蓋與小說、劇本之臆造人物,虛構(gòu)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
這是大家理論,寫的都是文言,一般讀者讀來不免吃力。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總也跳不出一個意思 :寫史的人雖然沒有親眼見證歷史,但是總要顧及所寫的人與事是否真實可信,即使不能絕對還原歷史,也要盡量站在那些歷史人物的角度思考,掂量著合情與合理??墒菍懶≌f的人就不一樣了,因為不用對誰負責(zé),自由度就大得多。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結(jié)局,沒有一樣不能瞎編的,只要讀者喜歡,你就可以寫而且寫得有理。于是,昭君從歷史中的那個“良家子”,那個“待詔掖庭王嬙”,成長為一個滿負文人寄托的奇女子。
歷來寫昭君的人,都放不下一個“怨”字。于是琴曲里有《昭君怨》,詞牌里有《昭君怨》,詩文里也有《昭君怨》。他們怨貌美的昭君一生榮華毀在畫工手里 ;他們怨單薄柔弱的昭君遠嫁匈奴,獨嘗離鄉(xiāng)背井的孤苦 ;他們怨如此美貌賢淑的一個女子,自己的命運卻自己不能自主 ;他們怨粗鄙的胡人娶了傾國傾城的漢家女子,她被逼無奈要活生生遵守胡俗……于是,“怨”字有了存在的理由。
“落雁”說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鴻雁本是平常不過的鳥兒。論美貌,比不過孔雀;論高貴,遠不及鳳凰 ;論音色,要輸給畫眉、百靈、夜鶯??删褪沁@樣一種平凡到極致的候鳥,人們捕捉到了它們一年一歸的自然習(xí)性,賦予了它們最無可比擬的人情之美——傳信。在傳統(tǒng)京劇《紅鬃烈馬》中,薛平貴離家十八年后得知發(fā)妻王寶釧的消息,全靠鴻雁 ;而在《蘇武牧羊》中,久羈客地的蘇武也是依靠鴻雁傳書才終得返回故土。但是昭君卻無法魚雁傳書,因為無從傳去。入宮數(shù)年,家中音信必然杳杳,而所謂相思也早在君王的冷淡中冰封。于是,天上的鴻雁,地下的昭君,兩兩相望中各懷心事,凄涼無比。于是昭君款動琵琶,彈奏屬于自己的心事。一聲聲,如泣如訴,樂聲流連在荒涼的曠野,愁緒徜徉在美人的心間,如訴如泣……
這一去,她便再也沒有回來。
王美人長眠的地方,便是“青?!?。按照如今的地理位置描述,它應(yīng)位于內(nèi)蒙呼和浩特市南九公里處,臨近大黑河。冢,是指墳?zāi)?。而青,卻有番來歷。近人張相文在《塞北紀(jì)行》解釋說 :
塞外地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故山曰大青山,河曰大黑河。昭君冢煙靄蒙籠,遠見數(shù)十里,故曰數(shù)十里,故曰青冢。附合青草,蓋詩人好事之辭也。
相對于如上系于理性而歸于地理考據(jù)式的記載,文人們的解說似乎更有感染力。如唐代白居易的《青冢》:
傳是昭君墓,埋閉娥眉久。凝脂化為泥,鉛黛復(fù)何有?唯有陰怨氣,時生墳左右。郁郁如苦霧,不隨骨衰朽。
到底是詩人的靈魂最浪漫,字字幽怨,句句感慨,可算憐香惜玉到家了。
元代的張可久曾經(jīng)為某幅《昭君出塞圖》題過一首小令,他說 :
辭鳳閣,盼灤河,別離此情將奈何?羽蓋峨峨,虎皮馱馱,雁遠暮云闊。建旌旗五百沙陀,送琵琶三兩宮娥。翠車前白橐駝,雕籠內(nèi)錦鸚哥。他,強似馬嵬坡。
遠嫁匈奴,老于胡地,葬于他鄉(xiāng)的昭君就真的強過死于馬嵬坡的楊貴妃嗎?后者被迫就范,“一代紅顏為君盡”,還被冠以禍水的惡名。但是,無論如何,她卻擁有傾國傾城的愛情和一份曾赤誠相待的君恩啊……
/云想衣裳花想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李白《清平調(diào)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如果楊玉環(huán)是雍容第二,想來也沒有人敢稱第一。這個生于貴胄、長于盛世的女子,有著牡丹花一樣的天姿國色,也有著牡丹一樣怒放的生命。這樣的一個女子,以絕色贏得三千寵愛于一身,以《霓裳羽衣舞》而名動天下,以一段不倫之戀讓世人瞠目結(jié)舌,以一身率性天然經(jīng)營了罕有的皇家絕戀,以一場從容就死而撼動千古人心。論及生命的豐富,有太多的女人要為之失色 ;談到生命的盛極,又有太多的可望而不可及。
現(xiàn)代人的愛情充分印證著現(xiàn)代人的生存法則 :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當(dāng)我們還自以為這是流行、是大無畏、是原創(chuàng)的時候,殊不知早在千年以前,楊玉環(huán)就曾經(jīng)貫徹了這樣的一種觀念。她執(zhí)著于自己的選擇,義無反顧地將愛情進行到底。
據(jù)說唐玄宗李隆基一見楊玉環(huán)而傾心不已,卻不知在此之前,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對楊玉環(huán)也是一見鐘情。開元二十二年(公元 734 年) 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huán)也應(yīng)邀參加。當(dāng)時,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huán)一見鐘情。此后,唐玄宗在壽王的生母武惠妃的要求下當(dāng)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
那時,玄宗最愛的女人并不是楊玉環(huán),而是這個武惠妃。因此楊玉環(huán)還能繼續(xù)她的平常生活,嫁給愛她的壽王,幸福平靜的享受著婚姻生活。如果武惠妃沒有去逝,或許這就是歷史的美滿??刹恍业氖切诘膶欏懒耍谑菤v史不再平淡。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和楊貴妃才第一次見面。這時,楊玉環(huán)嫁給玄宗的兒子已經(jīng)差不多五年了,過門兒五年才仔細打量一下自己的老公公,這在平常百姓家是天大的笑話,可是在皇家卻真切平常。此時楊玉環(huán) 22 歲,李隆基已經(jīng) 56 歲。也就是這一次相見,便生出許多訴不盡的相思。
據(jù)說攛掇這事兒的人是高力士??粗粏势拗凑勰サ盟廊セ顏淼奶菩冢吡κ恐更c他將目光投向了與武惠妃有些許相似的楊玉環(huán)。
按漢人的規(guī)矩,父納子妻是一等一的不倫丑事,會遭千夫啐罵,萬人所指??墒钱?dāng)時由于哥舒翰、安祿山這些少數(shù)民族將領(lǐng)備受恩寵,整個唐室都是胡風(fēng)大盛。胡人似乎是不太講究這些抽象規(guī)矩的,所以嫁給匈奴的王昭君在丈夫死后要按照胡俗嫁給自己的繼子。于是,一切看著不那么合情入理,卻又無甚爭議。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暗度陳倉的時候總要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本著孝順的名義,玄宗下詔令楊玉環(huán)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并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huán)從此搬出壽王府,住到太真宮。好不容易熬過了五年,玄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里,并正式冊封為貴妃。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賜死,年僅 38 歲。
楊貴妃的一生,從來都會贏得多元化的解讀。那些一生都被困在封建環(huán)境下的靈魂會認(rèn)為她的馬嵬之災(zāi)是報應(yīng)之所在。盧摯的《楊妃》:“玉環(huán)乍出蘭湯,舞按盤中,一曲霓裳。羯鼓聲催,鬧垓垓士馬漁陽。梧桐雨凋零了海棠,荔枝塵埋沒了香囊。痛殺明皇,蜀道艱辛,唐室荒涼?!瘪R致遠的《馬嵬坡》:“睡海棠,春將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赌奚选繁闶侵性?。不因這玉環(huán),引起那祿山,怎知蜀道難!”就像是書生們酸溜溜的幸災(zāi)樂禍,帶著后知后覺式的自鳴得意。在他們看來,自 27 歲那年她嫁給 61 歲的公爹開始,楊氏家族就成功譜寫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僅楊貴妃的父兄姐妹因她的改嫁而權(quán)傾朝野、富甲天下,就連她的堂兄弟姐妹也從中贏利頗多。至于貴妃自己的排場則更是空前絕后。據(jù)說她每次乘馬,都由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zhí)鞭 ;她是唯一敢和皇帝吃醋叫板的女人 ;屬于她的專業(yè)織繡工有七百余人 ;全國各地紛紛爭獻珍玩寶貝,嶺南經(jīng)略史張九章和廣陵長史王翼還因所獻精美均被升官?!耙或T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就是這樣的空前絕后。“水滿則虧,月滿則溢”,風(fēng)光到這樣的光景,馬嵬兵變就像是一個突兀的休止符,將這個璀璨的生命戛然而止。她的美麗,她的翩翩舞步,她的直率天真,都在那一瞬間蕩然無存。她在那一瞬間告別了那個生活在深宮大院、浸淫在濃情蜜意中的楊玉環(huán),不得不面對生與死的抉擇。
今天的陜西興平縣有楊貴妃墓,占地約有 3000 平方米,對于草草死于馬嵬坡的楊玉環(huán),可謂隆重。在貴妃墓側(cè)有李商隱、白居易、林則徐等歷代文士的詩碑。臨潼驪山北麓有華清池,傳為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遺跡,其中尤以“貴妃池”更為著名,傳為楊貴妃專用的浴池,故又稱“妃子湯”,池側(cè)有“晾發(fā)亭”,傳說是楊貴妃洗完澡以后晾頭發(fā)梳頭發(fā)的地方。
事隔千年以后,游覽這些所在,不知是否可以感受真切當(dāng)日君王的恩寵?!霸谔煸缸鞅纫眸B,在地愿為連理枝”的希冀畢竟如黃鶴一般飄然遠去,“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慨嘆,卻因纏繞在一場愛戀的生離死別間,而永傳不朽。
( 作者簡介 :郭梅,杭州師范大學(xué)教授 ;張宇,黑龍江工程學(xué)院人文與社會科學(xué)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