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淇琪 周小儒
摘要:京繡,是北京地區(qū)刺繡品的總稱,也是“燕京八絶”之一。明清時期起十分興盛,然而更多見于皇家的服飾和裝飾上,后來隨著京劇中戲衣的需求,使得京繡有了更多的發(fā)展。京繡用料非精而貴重,富麗而豪華,不惜工本,十分考究,再加上其精致秀麗的圖案,生動形象的刺繡和獨特風雅的格調(diào),令人嘆為觀止。而京繡所蘊含的深刻的文化及內(nèi)涵,更需要我們永遠的傳承下去。
關(guān)鍵詞:京繡;工藝特色;審美意蘊
一、京繡的歷史
京繡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镀醯尽分芯兔枋鲅嗑椤板\繡組綺,精絕天下”,遼代時,燕京設有繡院。大量從遼墓出土的衣物都可以看到細膩精美的刺繡:全枝花、牡丹花和各種精美的花鳥,繡工花樣新穎秀麗。后來元代定都北京,宮廷召集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的繡匠進京,來更好的為宮廷服務,使得京繡的質(zhì)量進一步提高。明代時期,京繡在針法技藝、用工用料、紋樣圖式等各個方面愈加規(guī)范,形成了自己的形制,并且逐漸擴大規(guī)模。到了清代,隨著京劇的興盛,京繡在民間也有了大量的發(fā)展,在民間的制作已形成體系。同北京文化精神相似,京繡是廣泛吸納了全國各地刺繡精華的基礎上逐漸成長和發(fā)展起來的,從而擁有了如此高的成就。而后隨著清王朝的滅亡,曾為宮廷服務的工匠們回到民間,京繡便以個體工坊的形式生存,工匠們在皇家工藝造辦體系的基礎上,與民間的特色和探索相結(jié)合,相輔相成,更是帶來數(shù)不清的文化瑰寶。
二、京繡的工藝特色
(一)與眾不同的工匠
京繡的工匠與刺繡不同,刺繡又叫“女紅”,自古以來就是女子之事,而上品的京繡幾乎全部出自男性工匠之手。繡工是精細的手藝,要從小進行嚴格的培養(yǎng),據(jù)說是每年經(jīng)過層層選拔,擇出有天賦幾個四五歲的小男孩,每人被安排照顧一個滿月的嬰孩,把性格磨練到相當陰柔而有耐性的時候,再開始學習刺繡,一個師傅只帶一個徒弟,宮廷繡有其固定的造辦體系,不允許有任何主觀的創(chuàng)作意識。并且做為供奉帝王和官員等皇權(quán)要人,刺繡的要求極高,不僅要針針力度均衡緊密,繡品更是要一氣呵成,氣勢非凡,才能體現(xiàn)皇家威嚴。因此,京繡在當時只使用男工,以保證刺繡在氣力和風格上更符合皇家威嚴宏大的氣勢。清朝之后,隨著京繡逐漸進入民間,才加入了女性繡工,并和南方和西方繡種相互借鑒,不斷融合,有了如今的京繡。
(二)雍容華貴的材質(zhì)
京繡,作為供奉皇家的專屬繡品,不用想其材質(zhì)也是最佳的,材質(zhì)精且貴:底料選取最好的綢緞,而繡線多為珍貴的蠶絲所制成的絨線,另外還將真金、白銀錘成箔片后捻成金絲銀線,大量用于服飾上??蹈墒⑹罆r,還大量使用珍珠、珊瑚、孔雀羽毛等珍奇材料穿插其中,華貴不已。
(三)技藝精湛的針法
京繡的針法由于匯集到全天下的各類刺繡高手,吸納融合了各類精絕的技藝和精華,再賦予皇家的審美宗旨和規(guī)范加以指導,從而形成了其獨特而嚴謹?shù)尼樂窋?shù)。在針法上,京繡繼承了蘇繡的法制,有齊針繡、掄針繡、套針繡、施針繡、滾針繡、切針繡、平金繡、打籽繡、網(wǎng)繡、穿珠繡、盤金繡、圈金繡等針法,一針一線都展現(xiàn)了皇家的氣勢。繡制時,不同的針法組合能夠產(chǎn)生豐富的線條與圖案,表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例如運用施針、滾針來表現(xiàn)朝廷官服上的珍禽異獸毛發(fā)的蓬松毛順,使其更加栩栩如生;運用散套針刺繡花卉,使花葉紋理清晰,表現(xiàn)其盡態(tài)極妍艷,嬌艷美麗;運用盤金繡來刺繡龍鳳,體現(xiàn)京繡的皇族氣派,華美富貴。京繡針法中年最為特殊的是平金打籽繡,是以真金打成箔片后捻成線盤成吉祥圖,載結(jié)籽于上,精致華貴,豪華富麗。
(四)寓意美好的圖案造型
京繡色彩凝重,主要使用的色彩有天青、黃、紅、藍、紫等,各有寓意,其中黃為權(quán),紅為喜,藍為貴。京繡在用色上最主要的特點是繡線配色鮮艷,整體艷而不俗,華貴端莊。
京繡的紋樣圖案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用諧音、會意、借代等方法,表達出祈福納祥、驅(qū)邪避惡的想法。然而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其紋樣寓意絕不僅僅是祈福納祥這一層含義,更重要的是對穿著者身份地位的標識。無論是皇帝還是不同官位的大臣所穿著使用的服裝圖式紋樣和色彩都有著明確的規(guī)范和區(qū)別。并且與民間繡圖案所體現(xiàn)的鄉(xiāng)土風情,民間意趣所不同的是,京繡的題材寓意都極其高雅正經(jīng),如將胸襟的開闊比喻成日月星辰,以山的雄偉賦予鎮(zhèn)定的意味,將龍的神秘寓意變化,將華蟲賦以文采,將獸尊代表孝忠等。以此表達出帝王統(tǒng)治的意愿和祈福納祥、驅(qū)惡辟邪的美好愿景,從中也可見京繡華美的紋樣下,考究的內(nèi)涵。
三、總結(jié)
綜合來看,京繡不僅集中了古代社會紋樣圖案中優(yōu)秀的精華,又融入了清代的人文精神和時代需求,凝集了百年來北京人及中國工匠的辛勤勞動和無窮智慧,其中所蘊含的獨特的藝術(shù)價值更是見證了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發(fā)展??梢哉f,京繡因其本身所具有的貴族氣質(zhì)代表了中國古代民間刺繡的最高峰水平。然而,隨著近些年來的社會發(fā)展和商品變化,各種優(yōu)秀的工藝文化,手藝絕活,都亟須搶救、傳承與弘揚。京繡更是由于其高要求的工藝水平和有限的社會需求,面臨著無人傳承、瀕臨消失的危險。如若京繡中的技法、紋樣、制式逐漸失傳,將會是對我們中國乃至世界人類文明極大的損失。京繡,作為中國刺繡獨具一格的品種,保護、傳承好這珍貴的民族傳統(tǒng)藝術(shù)已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